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特別粘媽媽很正常,但如果孩子已經3、4歲了,家長就得重視了

孩子特別粘媽媽很正常,但如果孩子已經3、4歲了,家長就得重視了

最近有寶媽留言說,我家寶貝太粘人了,現在簡直和他連體了,走到哪他就跟到哪,我一消失在他的視線內,就開始嚎啕大哭,可咋整啊?

因此,我們的日常如下:

「我拉個粑粑,他搬個小板凳坐在旁邊」

「我洗個澡,他在門外撕心裂肺地哭」

「吃飯要陪、睡覺要陪、玩玩具要陪······只要我在就不讓別人插手」

相信眾多寶媽也正面臨著這個問題,這令我們既開心又苦惱。那麼,寶寶為什麼會如此粘人呢?而且還總是喜歡粘著媽媽?

一、大量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媽媽是不可替代的「安全屋」

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寶寶在3個月的時候就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認人期,此時寶寶的視覺圖像能力開始逐漸發展,看到的東西顏色開始從黑白色變成彩色、形狀從模糊變得清晰,對於周圍的事物之間的關係也逐漸開始建立,開始有了分辨事物的能力。在此期間,寶寶會對經常照顧自己的媽媽表現出十足的依賴。

當寶寶七個月大時,認人技術更是如火純青,不僅能區分誰是經常照顧自己的人,還能分辨出誰是陌生人,從而會對這兩類人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對於前者,寶寶會很依賴,會產生強烈的認同、肯定、接納和喜歡,而對於陌生人則表現出排斥、敵對的態度。

二、寶寶太過於粘人了,會有問題嗎?分年齡而定

在孩子處於1~2歲期間,寶寶依賴父母是正常現象。母親作為嬰兒的主要照顧者,母嬰關係就決定了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存在感。大量心理學案例證明,母嬰關係失敗造成的人格破碎,其痛苦將影響一生,後期需要利用長時間才能得以修復。

但倘若孩子到了3、4歲時還如此粘人的話,作為家長的我們就該重視了。具體表現為怕陌生人、不願意和小朋友玩,不願意主動嘗試和挑戰新事物。

三、該如何讓過於粘人的寶寶,擺脫恐懼,快樂成長?

1、家長應多帶孩子接觸人事物,培養獨立性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得慢慢來。

例如,媽媽可以先和寶寶一起玩,之後將一個玩具遞給他,觀察寶寶是否可以自己玩兒,若是可以的話,媽媽可以適時地抽身,再進一步的觀察。

之後,便可以開始帶著寶寶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讓他體會和小夥伴們玩耍時的快樂,讓他逐漸適應你不在他身旁。

若是情況允許的話,周末時候可以多帶孩子外出遊玩。

2、避免讓孩子產生「分離焦慮」

有許多家庭為了避免媽媽的離去造成寶寶的哭鬧,便讓家中的爺爺奶奶做掩護,偷偷地溜走。這種做法固然省事,但卻大大地傷害了孩子的安全感,在某種程度上會加深孩子對母親的依賴程度,日後只要媽媽一離開他的視線,他就會開始不安,擔心媽媽是不是又突然消失了。

對於此種情況最好的做法便是提前和孩子說你要出門的事情,切記和他告別的時候應保持輕鬆愉快且果斷,不要過於的不舍,增加孩子的分離痛苦,並按照約定時間回家。

3、不要過度地關心和保護孩子

有時父母的過度反應會讓孩子加深對於周圍環境的恐懼。比如,有時孩子磕了碰了,父母會表現出高度的關心、甚至焦慮的行為,大人的焦慮間接地讓孩子也變焦慮了。大人的小心翼翼,也讓孩子對這個未知的世界心生畏懼,不敢大膽探尋。

孩子終究是要成長的,我們要學會適時地放手,比如,他摔倒了,但並不是很嚴重的時候,你不必馬上去扶他,可以呆在他的身旁,鼓勵他站起來,這便是母親給孩子最好的安全感。

本文為「聽出奇蹟」整理而成,轉載請註明。

註:圖片均來源於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出奇蹟 的精彩文章:

你越吼孩子越差勁,孩子越來越不把你的話當回事!教你打破這怪圈

TAG:聽出奇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