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海鋒:八種食品安全科普模式 讓「謠言止於智者」

李海鋒:八種食品安全科普模式 讓「謠言止於智者」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稽查專員李海鋒在2017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發言。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韓肖/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2日訊(記者 吳曉薇)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17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舉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稽查專員李海鋒表示,食葯監總局在治理謠言的過程中體會到科普宣傳十分重要,並為此開展了信息化科普等八種模式,以全面提高消費者食品安全科普素養。

當前,我國的食品安全形勢整體穩中向好,但食品安全的各類謠言仍頻繁出現。對此,食葯監總局在2017年聯合社會各方,在加大防範和治理謠言的工作力度的基礎上,打出了多部門協同聯動、多平台主動發布監管信息、建立闢謠綠色通道、建立闢謠資料庫、鼓勵企業擔負治理謠言的主體責任、服務媒體提高報道的準確性科學性、依法嚴厲打擊的「組合拳」。

在謠言治理實踐中,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深深體會到,在從嚴監管的同時,要大力加強科普宣傳力度,讓「謠言止於智者」。

「消費者只有食品安全科學素養提高了,才能具備識謠、辨謠的能力。科學知識跑在謠言的前面,謠言也就無所遁形。」李海鋒說。

因此,2017年食葯監總局針對不同人群、不同內容、不同媒介、不同時期,積極探索實踐,創新開展了信息化科普、活動式科普等八種方式的的科普宣傳。

據李海鋒介紹,為打造信息化科普形式,食葯監總局通過建立食品藥品安全科普資源庫,搭建新媒體科普傳播矩陣,應用短視頻、H5、數圖等技術手段創新科普內容形式,著力構建「互聯網+科普」新格局。

活動式科普則以舉辦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指導地方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組織舉辦食品安全科普展為主。2017年,中央層面共開展17場重要活動,全國共有6300多萬食品從業者、媒體工作者、青少年學生接受了法治、誠信、科普教育。

「針對食品保健食品欺詐與虛假宣傳,在專項整治工作中開展執法人員現場揭露式科普。」李海鋒說,各級監管部門在日常檢查、抽樣檢驗、執法辦案等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也會同步開展科普宣傳,並及時發布風險解析及消費提示等科普信息,切實推行監管式科普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熱點與突發輿情事件對食品安全影響最為廣泛。李海鋒指出,監管部門對此類事件採取引導式科普的方法,在回應社會關切、引導社會輿論中,著力加強科普工作科學性與時效性,有效疏導公眾情緒。

根據公眾食品安全的信息需求,食葯監總局還大力推行精準科普,做到內容精準、傳播精準、人群精準。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總局微信公眾號「中國食事葯聞」設立的「科普問答」欄目,累計製作播發了38期科普問答。針對公眾食品消費誤區,直接指導其科學理性消費。

除此之外,李海鋒表示,食品安全問題的時令性特點,使安全監管在不同時期和階段也有不同的工作重點。食葯監總局開展了預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專項科普;為紮實推進食品安全科普的常態化,食葯監總局在全系統大力推進食品藥品科普基地建設。如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聯合省科技廳將創建國內首家「食品藥品科普體驗館」,推進基地化科普;為引導新聞媒體及記者科學、理性、客觀報道食品安全新聞,委託專業機構專門組織編寫了《食葯安全新聞報道服務手冊》,建立「食品藥品傳播青年學者聯盟」;經常性舉辦「媒體訓練營」等活動,培訓食品安全報道的實用知識和技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加拿大就美國「雙反」調查規則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