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被孩子打哭了…孩子「太暴力」怎麼破?

我被孩子打哭了…孩子「太暴力」怎麼破?


文 | 米粒媽(公眾號 米粒媽愛分享)

很多寶寶從一歲多開始,逐漸變成了「暴力分子」,特別愛打人…無論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是一起玩耍的小夥伴,上手就抓,抬腿就踢,甚至還會咬人。

米粒那會兒也是,一言不合就上演全武行。帶他出門玩特別留意,就怕他「誤傷」其他小朋友。

GIF

寶寶愛打人,怎麼管?首先,你得知道,寶寶為什麼會打人?

Part

1

孩子想表達需求

在剛發展語言的階段,孩子更習慣用肢體語言來表達思想。

孩子咬你,打你,其實就是用這種方式在表達:媽媽,我想要XXX,快幫我拿過來!

閨蜜女兒剛學會說話時,很多詞說不出來,一急就打她胳膊,特別使勁。邊打,嘴裡還啊啊的叫。

Part

2

孩子開始感知情緒

當他困了,餓了,不開心了或很興奮的時候,會急於通過一種方式來表達。既然說不出,那隻能用肢體語言來傳達生氣、傷心、疼痛,甚至是極度高興。

有次帶米粒出去玩,公園裡一個小男孩被石塊絆倒。剛開始他沒哭,四處張望找父母。等媽媽把他抱起來,安慰他的時候,情緒爆發了。

一邊拍打他媽邊哭:為什麼你剛才不過來?我都摔倒了。

孩子有了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很容易拿父母當發泄對象。

Part

3

孩子「自我」意識形成

在進入兩歲的Terrible two時期前,孩子的「自我」已經在慢慢形成,開始有了小個性,希望他人做的事都能讓自己滿意。

如果父母或其他人,沒有如他的意,就會用打人來表示不滿。

有次在外面吃飯,臨桌有個兩歲多的小女孩。她想吃一樣東西,連說帶比劃的讓媽媽餵給她。

媽媽邊笑邊逗女兒,不給你吃了,剛才已經吃過了。

我們當然能看出媽媽只是開玩笑,但小姑娘以為媽媽真不給自己吃。馬上「翻臉」,啪就給了她媽一下…

孩子爸爸板著臉說不許打媽媽,小姑娘還在毫不留情的拍媽媽。直到媽媽喂她一口,才算完事。

總之,就是不達目的不罷休,不達目的就打人!

Part

4

孩子學會了模仿

孩子一歲多的時候,語言和感官開始迅速發展。這個世界對他來說新奇又美妙~很多大人的行為,都喜歡模仿。

如果身邊大人有打人的行為(哪怕是鬧著玩),或在電視里看到類似行為,孩子都會模仿。因為他只是覺得好玩,並不知道這種行為的含義。

米粒從小就是人來瘋,有次過年去朋友家玩,他跟朋友兒子玩得很開心。那個小傢伙也淘氣,不小心打翻了杯子。

朋友假裝生氣的對兒子說,再瞎折騰我打你了啊,還做出抬手的動作。

誰知道米粒在旁邊有樣學樣:我打你了啊,然後直接給朋友兒子一巴掌

現在我們知道,出現攻擊性行為,是孩子生長發育的必經過程。寶貝打人,肯定有原因。

我們可以理解孩子的行為,但不能「放任」。畢竟…打上癮了,孩子真會變成有暴力傾向的人。

那該如何引導孩子,讓他明白隨便打人、咬人、掐人是不對的呢?對於不到兩歲的小寶寶,家長首先要:

注意親昵的分寸

有些家長表達對孩子喜歡的方式,就是咬一下,捏一下。你還別不信,這樣的家長真不少。

我的親小姨就是,從小到大,家裡的孩子讓她咬了個遍…她還喜歡掐孩子的小屁股,哈哈!

印象中,我都四五歲了,她還喜歡咬我呢,米粒小時候也被她咬過。

小孩子不懂事,你總這樣表達親昵,他也會認為,這是表達親熱的好方式哦。所以沒事咬爸媽一口,拍打幾下的。

及時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一兩歲的孩子,主要靠大腦杏仁核控制情緒,前額葉皮質發育遠未成熟。指望他主動明白你的感受,不可能!

被孩子咬或打了之後,一定要及時告訴他你的感受,但不能用激烈的方式。

告訴寶寶:「寶寶不能這麼打媽媽,我會痛,會難過。你要什麼可以跟我說,或指給我看,不能咬人。」

在這點上,祖輩家長尤其不能慣孩子毛病。經常在外面見到,孫子孫女打了老人,爺爺奶奶不僅不說,還樂呵呵的。

小時候他不懂打人的意義,可一直這樣「縱容」,真有可能會變成以打人為樂的「欺凌者」。

「正確」關注孩子

小寶寶打人,有時是為了求關注。比如你在看書沒有注意他,他打你一巴掌後,你肯定會抬頭看他。

就算你訓他怎麼打人?孩子也是高興的,因為他關注的重點,是爸媽「理我」了。當他嘗到甜頭,就會總使這招,試圖引起家長的注意。

對於這種情況,當孩子打你時,不要罵他或打他。但要告訴他,這樣媽媽會很痛。然後,先不去理睬他,繼續做自己的事。

當然這時你要留心他的反應,如果有別的家長在,也要告訴孩子打人不對。不能讓孩子將打人,與求得關注形成聯繫。

孩子打人是不對,但平時我們要盡量多陪伴孩子,不要讓他形成不安全感。

對於兩三歲,甚至更大的孩子,我們則要注意以下幾點:

別給孩子做「壞榜樣」

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你的行為會深深的影響他。想讓孩子不打人,首先你得做到。

中國不少父母都是,一邊批評著孩子不該如何,一邊親身實踐著他們反對的行為。還記得我上次說的案例嗎?

公園裡幾個小男孩追逐打鬧,其中一個把另一個推倒了。推人的男孩,他媽媽立刻奔過來,對他連推帶打,要他道歉。反而被推的孩子家長,緊著說沒事,沒事。

教育孩子是好事,可你嘴上明明說打人不對,推人不對,手上卻在一刻不停的「收拾」他。這…讓孩子做何感想?

孩子犯錯,需要批評或適當懲罰,但直接的打罵,這叫以「武力恐嚇」,孩子並不能心服口服。

鼓勵孩子表達不滿

大部分時候,孩子打人肯定是感覺受到傷害,激起了內心的反抗情緒。如果語言表述不清,很可能就會上手。

有次在樓下遛彎,一群孩子在玩,有個小男孩的玩具車被搶跑了。他在後面追著想要回來,個子沒對方高,總是夠不著。

鬧了會兒有點急眼,就去踹搶玩具的孩子。眼看要升級為打架,男孩的媽媽出現了。他將孩子先拉到一邊,安撫情緒的同時聽孩子敘述發生了什麼事。

等孩子沒那麼激動之後,再帶著他和搶玩具的孩子溝通,將小車要了回來。同時,也給對方道歉,不應該踢人。

搶玩具的孩子挺不好意思,也給他道歉。兩小隻又愉快的玩了起來~

多給孩子自信

這點對於小寶寶和大點的孩子都適用。

小寶寶無法表達思想著急,所以打人。大點的孩子有可能因為什麼事做不好,比如拼圖沒完成,玩具不會玩…而發怒打人。

多體諒孩子的情緒,並引導他說出想說的話,或帶著孩子一起完成「任務」。

很多時候,孩子打人是「虛張聲勢」,為了掩飾心裡的不安、害怕、懊惱等各種情緒。

多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並幫助他,孩子越來越自信,自然不會總想著用「武力」來解決問題。

讓孩子學會共情

對於兩歲半以上稍大點的孩子,要讓他學會共情。什麼是共情?就是體諒他人的感受。

不管他打了父母還是別的小朋友,如果他無法親身「感受」這種情緒,肯定做不到真正理解。

當然,我們不能打回孩子一頓,但可以在他遇到相似事件時,引導他去感受。

比如孩子摔了一跤,很疼所以哭了起來。這時就可以告訴他,寶寶知道嗎?你打媽媽的時候,我就是這種感覺,很疼,想哭。

如果別人搶了他的玩具,甚至打了他。在幫他合理解決問題之後,也可以告訴他,被打,被欺負的感覺很不好對不對?

既然自己不喜歡,就不應該如此對待他人。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灌輸給孩子的。

孩子打人這個事,親愛的們不用太緊張哈。用肢體語言溝通,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

只要是人,無論大小,不可能無緣無故打人。與其糾結孩子的行為,不如更多關注他打人的「動機」。

反正米粒「好動武」的階段,我經常觀察他打人前,以及打人後的行為表現。摸著規律,就好辦了~

不過親愛的們,就算把所有方法試了,孩子可能偶爾還會打人…無視好了,不用真跟小孩子較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粒媽愛分享 的精彩文章:

TAG:米粒媽愛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