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你會貼膏藥嗎?這裡也有門道的

你會貼膏藥嗎?這裡也有門道的

膏藥在我國廣泛使用,是常用的外治措施之一。與打針吃藥相比,貼膏藥治病,取材方便、操作簡單、費用低廉、安全無痛苦,加之治病範圍廣泛,被人民群眾廣泛接受。

你會貼膏藥嗎?這裡也有門道的

膏藥的種類和功能

1.跌打損傷類

舉例:關節止痛膏、雲南白藥膏。

功能:活血散瘀。

主治:跌打損傷,軟組織損傷。

跌打損傷癥狀:跌打損傷包括扭傷、挫傷、撞擊傷等,以皮下淤血、紅腫、疼痛為主要癥狀。

你會貼膏藥嗎?這裡也有門道的

2.關節疼痛類

舉例:麝香壯骨膏、活血止痛膏等。

功能:通絡止痛。

主治:退行性變(骨質增生引起的疼痛、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關節炎、慢性勞損性疼痛。

你會貼膏藥嗎?這裡也有門道的

你會貼膏藥嗎?這裡也有門道的

骨質增生癥狀:多發於頸椎、腰椎、膝、根骨等部位。由於骨刺壓迫相應部位周圍組織、神經,導致關節、肢體麻木、無力、關節放射性疼痛。主要臨床表現為:

(1)關節疼痛;

(2)關節腫脹、發僵;

(3)關節粘連現象(又稱休息痛);

(4)關節摩擦音;

(5)關節活動受限及畸形。

肩周炎癥狀:肩部隱痛或劇痛,疼痛可放射至頸部或上臂。夜間疼痛加重。肩關節活動受限。

慢性勞損癥狀:即人體某一部位長時間過度用力所致的肌肉、筋膜韌帶、骨與關節等組織的損傷,多發於中老年人。主要臨床表現以腰痛為主,或見有其他部位軟組織的酸痛,多為隱痛,時輕時重,常反覆發作,休息後減輕,勞累後加重,在適當活動或變動體位時減輕,陰雨天多見病情加重。

3.祛風濕類

舉例:狗皮膏、祖師麻膏藥

功能:祛風、寒、濕

主治:風濕性關節炎或風寒入侵引起的關節疼痛、麻木以及陽虛肢冷引起的疼痛。

貼膏藥的注意事項

1.貼膏藥之前,應先將局部清理乾淨,拭乾後再貼

如果潮濕,會加速藥物成分析出,使過敏的幾率增大。應清理乾淨毛髮,否則粘不住達不到治療效果,並且撕揭時帶起毛髮引起疼痛。天氣寒冷時,膏藥如果不易粘住,可將膏藥貼好後再用熱水袋熱敷一下。

2.選准位置

先摸准疼痛點,使止痛膏的中心能貼於最痛處。粘貼時先將膏藥與橡膠襯墊分開一部分,粘貼於最痛處附近,順著痛點方向邊粘邊將襯墊撕去,可以準確地將膏藥中央置於痛點,並且可使膏藥粘貼平整無褶。如果貼敷位置不準,會影響療效。

3.烘烤方法正確

某些膏藥,在貼時需要烘烤。應先將膏藥放在熱水壺或酒精燈、蠟燭的微火上烘烤化開,等烘烤後的膏藥不燙皮膚時再貼於患處(祖師麻)。

4.特別注意

患處有紅腫及潰爛時不宜貼,以免發生化膿性感染;孕婦應禁用含麝香、乳香、紅花、沒藥、桃仁等活血成分的膏藥。特別是孕婦的臍部、腹部、腰骶部等部位不宜貼膏藥,以免局部刺激,引起流產。

貼膏藥的常見誤區

常見誤區一:隨意貼

雖然說膏藥的使用非常靈活,基本上是哪裡出現問題就貼在哪裡,但是,在頭面部特別是近眼處、口鼻處等不宜貼。另外要提醒的是,應避開汗毛較多的地方,如果貼膏藥的部位汗毛比較多,比較密,最好先用醫用剃刀將汗毛刮掉後再貼膏藥。否則一是影響藥物的吸收,二是粘不住,三是揭膏藥時帶起毛髮會引起疼痛。每種膏藥都有其獨特的藥理作用,不可隨意通用。

常見誤區二:一直貼

由於膏藥作用於肌表,因此膏藥一般取氣味厚重的藥物,貼於體表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達到消腫、消炎和鎮痛的目的。一般一劑膏藥最長不要超過24小時,時間長了,不僅藥物已經失去效用,而且還對皮膚不好。

常見誤區三:立馬貼

平日里的扭傷拉傷,更是不能立即貼膏藥,膏藥具有活血散淤的作用,反而會加速腫脹。而如果扭傷部位腫脹、皮膚青紫或疼痛長時間不能緩解,應立即到正規醫院就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活技巧知識點滴 的精彩文章:

TAG:生活技巧知識點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