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的學習動力從哪裡來?

人的學習動力從哪裡來?

【家教智慧 第335期】

人的學習動力從哪裡來?

01

嬰幼兒剛開始的「學習」是被動的

一個人剛來到這個世界上時,是沒有意識的,學習也是沒有選擇性的,是被動的:他耳朵聽到的每一個聲音,眼睛看到的每一個圖像,鼻子聞到的每一種氣味,口舌感知道到的每一種滋味,身體皮膚感知的每一次冷熱溫暖,都是在學習。這時的「學習」沒有任何「功利」的。但隨著學習內容的逐漸增多,我們會發現,嬰兒對外界知識的「學習」逐漸開始有了一定的選擇性:比如,喂甜水時樂意喝,喂苦水時,則會搖頭拒絕;聽到媽媽的低喃會綻開笑臉,聽到刺耳聲音則會啼哭……嬰兒有了喜怒哀懼,開始有了情緒,開始有了意識。

嬰兒的這些情緒和意識從來里來?從生理角度來說,是外界事物刺激作用於腦細胞,從而引發不同腦電波的結果。

02

人學習的動力來自於自我的「滿足感」

一個人學習某種「知識或技能」後,便會激發大腦形成腦電波。不同的知識或技能,會形成不同的腦電波序列。這些腦電波序列會引發細胞質流動及其多少的變化,腦細胞就會變得滋潤與充盈,就像我們給久旱的花澆了水一樣,細胞自身就會舒展、舒適,表現在人的感覺上就是喜悅、興奮和滿足。這種滿足感反過來會刺激腦細胞對同類事物產生更強烈的趨向性,從過去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地「朝向」,這種有目的的「朝向」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學習動力」,心理學上將其稱其為興趣!

隨著人大腦的不斷發育,對社會周邊環境的學習,新知識、新感覺、新技能在大腦中不斷生成眾多的「邏輯序列」,一系列的「邏輯序列」便形成了人的心理、意識和思想。為了獲得更多的滿足感,人這時便會產生了更強烈的「學習慾望」。當然,在這同時,也會有某些事物引發大腦的不適反應,比如刺耳聲音,會刺激大腦細胞產生激劇電波,引發大腦細胞本能的緊縮,使大腦在以後對類似內容進行拒絕!

03

讓孩子願意學習的秘密在於順應孩子的興趣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若想讓孩子做某事,一定要想法讓這件事情引發孩子的愉悅感,也就是讓這件事順應孩子的「興趣」, 這也就是愛因斯坦的那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然我們的至聖先知孔子也有過精闢論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也是講得這個道理。

(敬請關注平湖一柱,精彩教子寶典更在下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湖一柱 的精彩文章:

TAG:平湖一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