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中國GDP預計增6.9% 失業率創多年最低

2017年中國GDP預計增6.9% 失業率創多年最低

每經實習記者 李可愚 每經記者 胡健 每經編輯 陳旭

當地時間1月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柬埔寨金邊出席瀾湄合作第二次領導人會議並發表講話。

在講話中,李克強表示,2017全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預計增長6.9%左右。這意味著去年我國經濟增長率已超過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所確定的6.5%的目標。

除此之外,李克強還強調,中國經濟發展一系列重要指標均表現良好,整體形勢好於預期。

中國經濟各項指標均超預期

在此次峰會講話中,李克強除披露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外,還公開了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取得的一些成績。

李克強指出,2017年中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創多年來的最低;進出口扭轉了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財政收入、居民收入和企業效益明顯好轉;債市、股市、房市平穩運行,外匯儲備持續增加,企業槓桿率穩中有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對比相關資料後發現,在2017年3月全國人大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2017年中國經濟提出的幾項要求是: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進出口回穩向好;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在控制總槓桿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業槓桿率作為重中之重。

李克強的相關表態意味著,2017年中國經濟重要指標不僅達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目標,還大大好於預期。

而在談及為何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能有如此優異表現時,李克強指出,關鍵就在於中國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大力培育發展新動能。

未來中國經濟走勢如何?李克強強調,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創新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加快升級,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快構建,蘊藏著巨大的市場、增長、投資、合作機遇。

此前,世界銀行在1月9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中國經濟2018年預計增長6.4%,較世行2017年6月份的預測值上調了0.1個百分點。

基建建設成瀾湄合作抓手

面對出席此次峰會的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各國領導人,李克強進一步指出:「『近水樓台先得月』,中國的發展必將最早、最多地惠及周邊國家特別是湄公河國家。」

李克強闡述了瀾湄合作運行兩年來推進重大經濟項目取得的成就:中方承諾的優惠措施逐步落地,支持了湄公河國家20多個大型基礎設施和工業化項目;中老鐵路、中泰鐵路相繼開工;總投資額17億美元的越南永新火電站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寮國南歐江流域梯級水電站項目一期投產發電、二期完成截流;柬埔寨暹粒新機場開工在即。

在李克強列舉的上述成果中,尤為值得關注的是中老、中泰鐵路的建設進展。中老、中泰鐵路是寮國和泰國歷史上的第一條標準軌鐵路,將帶領兩國進入「高鐵時代」。報道顯示,2017年12月21日,在泰國東北部呵叻府巴沖縣舉行的開建儀式上,泰國總理巴育宣布,中泰鐵路合作項目一期工程正式開建。而在寮國,中老鐵路也已於2016年12月全面啟動,目前,全線土建施工進展順利,隧道、橋樑、路基等工程全面展開,計劃在2021年12月建成通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現階段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各方經濟合作對基礎設施建設尤為關注。對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所所長劉卿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互聯互通和跨境經濟合作是瀾湄合作的優先領域,需要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加以推動。湄公河流域的東南亞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相對落後,鐵路、民航、水路設施跟不上區域人流物流需求。這些國家也處在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關鍵期,迫切需要繼續提升基礎設施水平。而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模式、經驗、人才、技術都比較豐富,又有雄厚的資金作支持,雙方的合作從供給側到需求側都十分合拍。

水利合作有望成未來亮點

對於今後繼續推進瀾湄合作,李克強在會上提出五點建議,其中兩點都與「水」有關。

一是做好水資源合作。著眼於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制定「水資源合作五年行動計劃」;二是加強水利設施建設等產能合作,中方支持企業按照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湄公河國家參與建設一批水電站、水庫、灌溉、飲水工程,實現合作共贏。

此外,拓展農業合作、提升人力資源合作、推動醫療衛生合作也是此次值得關注的亮點。李克強提出,中方願意進口更多優質農產品,滿足國內多樣化的消費需求。建議共同設立瀾湄農業合作中心,打造農業技術交流、聯合研究及投資貿易合作平台;中方將向湄公河國家提供2000個短期研修和在職學歷學位教育名額、100個為期四年的本科獎學金名額;中方將實施「瀾湄國家專項減貧惠民計劃」,未來3年在湄公河國家開展100個醫療衛生等領域援助項目。

針對這些建議,劉卿也向記者進行了解讀。他表示,中國在處理與周邊國家的關係時秉持「親誠惠容」的原則。中國發展起來,最先受益的是有地緣優勢的周邊國家。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國家山水相連,有天然的合作空間,要利用同屬一個大河流域的特點,打造瀾湄流域經濟帶,利用彼此之間的優勢進行合作,促進區域市場要素快速流動,幫助流域發展中國家實現「彎道超車」,從而真正受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經濟新聞 的精彩文章:

蘋果手機兩天接連發生兩起爆炸事件,警方正在調查具體原因

TAG: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