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種蔬菜對糖友來說是水果,常吃對控制三高都有益,每天1個起步

這種蔬菜對糖友來說是水果,常吃對控制三高都有益,每天1個起步

番茄是最受歡迎的一種蔬菜,也是一種亦蔬亦果的食物,它既有著可人的外觀,而且還有著極高的營養價值。很多人都知道吃番茄對身體有很多的好處,那麼好處究竟表現在哪些方面呢?該怎麼吃最好呢?今天塔哥就跟大家詳細聊一聊這個問題。

一、番茄的營養價值

1、番茄之中含有一種獨特的天然色素,名叫「番茄紅素」,近些年來關於番茄紅素的研究比較多,很多專家將番茄推到了有益健康蔬菜排行榜的前列。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番茄就是「健康之王」。

番茄紅素是一種類胡蘿蔔素,而在所有蔬果之中,番茄中的茄紅素含量最高。研究人員認為番茄紅素是很強的抗氧化性物質,對多種常見的疾病都有預防和治療的作用,它可以幫助預防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代謝性疾病,還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除此之外,番茄紅素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預防癌症的作用,研究表明,膳食中富含番茄紅素的人群,其罹患宮頸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結腸癌、肝癌、乳腺癌、膀胱癌及消化道癌等的概率明顯偏低。

2、番茄中富含鉀元素,大家都知道,缺乏鉀元素會導致機體細胞對鈉的攝取增加,從而引起血壓升高。

所以,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每天吃兩三個生番茄可以輕鬆補充大量的鉀元素,對控制血壓水平十分有幫助。

3、番茄富含維生素C,其維生素C含量約為蘋果的20倍,與土豆、白蘿蔔、大白菜等維生素C含量基本持平,但只有橘子和草莓的1/2,獼猴桃的1/5。番茄的維生素C含量在蔬菜當中還是比較突出的。

大家都知道,補充維生素C可以預防牙齦萎縮、出血,預防各種代謝性疾病。維生素C還可以促進腸道對鐵的吸收,從而提高肝臟對鐵的利用率,因此有助於治療缺鐵性貧血。營養學家認為,常補充維生素C還有美容養顏、延年益壽之功效。

4、番茄口味酸酸甜甜,其中的酸味來源除了上面說的維生素C之外,還與其中豐富的有機酸含量有關。

番茄中的蘋果酸和檸檬酸可以增加胃液酸度,幫助消化,調整胃腸功能。而且番茄中中的果酸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對於降低血脂也有一定的效果。

番茄中含有的有機酸,能對維生素C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所以番茄在烹調的過程中,其維生素C基本不會流失太多。

二、番茄很適合糖尿病友

值得一提的是,番茄是最適合糖友們的一種蔬菜,也是一種水果,既可以生吃,又可以烹調食用。

番茄被喻為「菜中之果」,它的含糖量只有2.2%,熱量也比常見的水果要低很多,因此非常適合糖友食用,特別是對於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友來說,番茄可代替水果,它能為人體補充大量的水分、膳食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

糖友們可以將生番茄作為加餐的食物,而且每天的食用量不必嚴格控制,但因番茄性寒涼,所以腹瀉的人應適當吃生番茄,以每天1到2個為宜。

現在市面上的那種小番茄,即「聖女果」,很常見,其口感較一般比大番茄甜,而且其營養成分也跟大番茄存在差異,小番茄中維生素含量更高,但其含糖量也略高,但是仍然不足5%,比其它常見的水果還是要低不少,因此糖友也是可以吃一些的,但是得嚴格控制好量,以每天200克為宜(10~15粒),也最好是作為加餐食用。

三、烹調時要注意的問題

番茄不僅是加餐食用的良好選擇,它也是適合正餐的美味菜肴。番茄含有的番茄紅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效果,而糖尿病患者機體受到外界的氧化打擊又特別的多,所以說可以作為機體的盾牌,但在烹調方法上可以進行一些小的改進。

糖友們在吃涼拌西紅柿的時候,盡量不要加糖。糖尿病人有對精製糖類的限制,所以不宜吃被稱為「雪漫火焰山」的加糖涼拌西紅柿。如果確實喜歡這種酸甜的口味,則可以添加適量的甜味劑。

番茄也不宜高溫過久烹調。番茄紅素雖在烹調熟的番茄中更利於機體的利用,但遇到光、熱和氧氣就容易分解失效,因此在烹飪的時候一定不要持續用高溫加熱,以便保留更多的番茄紅素,對身體的營養價值更高。

可能大家都聽說過,新鮮的蔬菜水果比其製品的營養價值更高,確實,這種說法在大多數時候都是沒有問題的,但在番茄與其調味製品如番茄醬、番茄沙司上卻不能劃等於號。

番茄醬雖然經過加熱,但因為它有酸性,所需的殺菌溫度比肉罐頭所需的溫度要低得多。在這個條件下可以保存絕大部分番茄紅素,番茄中的維生素C也可以部分保存下來。番茄沙司在番茄醬的基礎上多了進一步的加工,它可能會添加油、鹽、糖和其它各種添加調料,是一種味道很好的調味品,同時也可保存部分的番茄紅素及微量元素。

如果在炒菜時經常加入一點番茄醬或者番茄沙司,在美味的同時還能攝入一定量的番茄紅素,長期下來得到的番茄紅素比吃番茄得到的還多。

但值得注意的是,番茄沙司的含糖量及含鹽量較高,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者等應當謹慎添加。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貝塔系 的精彩文章:

同樣是糖尿病患者,為何宋美齡能活到106歲

TAG:貝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