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嫪毐之亂或是秦始皇一箭雙鵰之權謀?

嫪毐之亂或是秦始皇一箭雙鵰之權謀?

南風吹

南風吹

董真

00:00/03:39

文/陳二虎

(趙姬)

【作者簡介】陳二虎,筆名紅葉,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協會副秘書長。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魯迅先生就曾說過:「歷史上都寫著中國的靈魂,指示著將來的命運,只因為塗飾太厚,廢話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細來。」緬懷歷史,我們有時無法洞見歷史的真實,憑藉留下的文字,來「發思古之幽情」,而男權的橫行,總會給歷史打上某些標籤。

以古為鏡,我們需要梳理封塵的本來面目,找到打開時光的鑰匙,在碎片中理智地去思考,穿透史料帶給我們的迷霧,窺見隱瞞的發生。

(秦始皇)

秦王嬴政統一天下以後自稱始皇帝,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但這個嬴政一直以來非議頗多,比如「坑儒」,比如「修長城」,使秦始皇成了一代暴君。太史公著《史記》有關嬴政執政前後的史實也是斷斷續續,參照了當時能夠找到的秦國的奏事詔令,自然也加入流傳的一些非史實的故事,讓那段歷史真假參半,也讓我們千百年來接受了秦始皇「不真實」的形象。

有關他的生父是誰也一直爭論不休,而秦始皇的母親趙姬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太后,而且更是一位風流放蕩的皇太后,先與呂不韋私通苟合,後來又擁有了嫪毐這個陽物碩大、能力超強的姘夫。給我們的印象這個嫪毐是與趙姬姦情敗露,謀反被殺,然而,歷史的真相不會這麼簡單。

(呂不韋)

嬴政十三歲即位,還是一個小毛孩,不能親政,軍國大事必然要委政於太后與大臣,我們普遍的認知是委政於母后趙姬和與趙姬相好的相國呂不韋,其實這是一種嚴重的錯誤。當嬴政即位之時,還有兩位更有權勢的太后:一位是嬴政的養祖母華陽太后,另一位是嬴政的親祖母夏太后,而真正有實權的應該是華陽太后。

大臣中也不會是呂不韋大權獨攬,秦昭王時期的老臣尤在,比如統率軍隊的蒙驁等人,與呂不韋共同執政的還有兩個十分重要的人物昌平君與昌文君,這都是有史料可考的。

那麼,這個嫪毐何許人也?

他是趙國邯鄲人,與秦始皇母親是同鄉,也有人說他很早就與趙姬有染,是情人關係,後來隨趙姬來到秦國,一直「侍奉」趙姬,等趙姬做了太后,逐漸有了權力,他才火了起來。也有的說這嫪毐是呂不韋的人,是呂不韋獻給趙姬的,得到寵愛,日漸發達起來。無論如何,這嫪毐後來被授予秦國最高的爵位,封為長信侯,權傾一時。

那麼,呂不韋為什麼會把他獻給太后趙姬呢?

這趙姬本來就是呂不韋的人,為了政治目的,呂不韋把趙姬獻給子異(秦莊襄王),誰知子異當了三年秦國國君就死了,嬴政十三歲即位,趙姬成了王太后。這時的她三十齣頭,正是女性生猛的年齡,就又一次把心思花到呂不韋身上,二人舊情復燃,成了情人,並且利用這重關係來樹立自己的政治根基。

(嫪毐)

呂不韋是一個大智慧的人,已經位居相國,需要夯實權力,他深知充當趙姬的情人是玩火,有百害無一利,早晚敗露,就會身敗名裂。而且另兩位地位更高的太后都健在,假如一旦壞事,後果很嚴重,因此,自己必須儘快脫身。所以,老謀深算的呂不韋就把嫪毐獻給趙姬。

宮禁森嚴,男人是無法入內的,呂不韋就用計給嫪毐定了一個罪名,罰其受宮刑送到太后宮中當太監,又私下買通施刑之人,僅僅拔去嫪毐的鬍鬚。

趙姬得到嫪毐,發現這嫪毐能力超強,喜愛的不得了,整日沉湎於酒色之中,把呂不韋這舊日情人忘了,也恰和呂不韋之意。

趙姬很快就懷上了嫪毐的孩子,為了避人耳目,趙姬以身體不適為由,離開京城咸陽,遷居到雍城的離宮居住(雍城今日的寶雞),盡情去享受兩個人的歡愛,趙姬也為嫪毐生了兩個兒子。

自古以來人們都認為趙姬是一個放蕩的女人,而嫪毐是一個令人咒罵的「面首」,然而,梳理歷史,我們就會發現,秦國的許多歷史被人惡意歪曲偽造了。

實際上從戰國到秦漢時期,寡居的太后與公主養「小白臉」、找個伴兒是很正常的事,這或者源於古老的民俗,充滿人情與人性。這趙姬養嫪毐,也不是什麼醜聞,類同於男人養小妾。

而造成嫪毐最終被殺,也不僅僅是他在趙姬面前讓秦始皇沒面子,應該是參與了更敏感的問題——政治,直接威脅了統治者的利益,而如今我們看到的史料被人為隱瞞與纂改,失去了本來面目。但我們還是能從史料中找到一些線索,《史記 ? 呂不韋列傳》中就說:「嫪毐常從,賞賜甚厚,事皆決於嫪毐,嫪毐家僮數千人,諸客求宦為嫪毐舍人千餘人。」

透過這段描寫,我們不難看出,嫪毐與趙姬的關係不是偷偷摸摸,而是公開的,而《史記 ? 秦始皇本紀》中也記載:「嫪毐封為長信侯,予之山陽地,令毐居之。宮室車馬衣服苑囿弛獵恣毐。事無大小皆決於毐。」

這又告訴我們,這個嫪毐有自己的封地,在趙姬的縱容下可以隨便使用秦國王室專用的車馬、器具等,並且趙姬的一切都交嫪毐處理,權力很大。

最令筆者上心的是這嫪毐被封「長信侯」這事,這「侯爵」不是隨意封的,縱使趙姬寵愛,也不會做到。秦國對爵位是不輕易授人的,侯爵是秦國二十個爵位中最高的,非有對秦特殊戰功,堅決不會授人。所以,這嫪毐一定有什麼重大的事有功於秦國。

那麼這嫪毐之亂真實的背景又該是什麼呢?

《戰國策 ? 魏策》中有一條值得關注的記載:

秦自四境之內,執法以下,至於長挽者,故畢曰:「與嫪氏乎?與呂氏乎?」雖至於門閭之下,廊廟之上,猶之如是也。今王割地以賂秦,以為嫪毐功,卑體以尊秦,以因嫪毐。王以國贊嫪氏,以嫪毐勝類。王以國贊嫪氏,太后之德王也。

接下來還說到:

今由嫪氏善秦,而交為天下上,天下孰不棄呂氏而從嫪氏?天下必舍呂氏而從嫪氏,則王之怨必報矣。

通過《戰國策》的記載我們知道,嫪毐在秦國的勢力在趙姬(秦始皇母親,皇太后)的支持下,已經與呂不韋旗鼓相當,並且大有超越呂不韋的可能。也從中看出呂不韋與嫪毐的權力之爭,嫪毐已經威脅到呂不韋的地位,同時也威脅到華陽太后一黨在朝中的權力與地位。

嫪毐被封長信侯後,權傾朝野,但他是以趙姬「面首」起家,自然成了秦國的權力焦點,人怕出名豬怕壯,終於被人告發。秦始皇年幼時,羽毛未豐,還能容忍嫪毐的一切,而如今秦始皇已經成年,這「名譽」就變得很重要,也就無法容忍,便下令追查嫪毐。

這嫪毐不僅僅是一個「面首」,這小子更是一個聰明人,預感到秦始皇與呂不韋等人要拿他開刀,危機臨近,矛頭直指他與背後的趙姬,他就私下與趙姬商量對策,不能坐以待斃,必須採取行動。

《史記 ? 秦始皇本紀》中記載:

(秦王政九年)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帶劍。(意思是說秦始皇舉行了冠禮,要親政)長信侯毐作亂而覺,矯王御璽及太后璽以發縣卒及衛卒、官騎、戎翟君公、舍人,將欲攻蘄年宮為亂。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戰咸陽,斬首數百……毐等敗走。

說是嫪毐作亂,私自使用秦始皇的印璽與太后的印璽調動兵馬(筆者認為是嫪毐得到趙姬的支持,有權用秦始皇的印璽與太后的印璽調兵),發動大規模武裝叛亂;秦始皇命令呂不韋與昌平君、昌文君發兵平叛,擊敗嫪毐。

隨後兵變被平息,嫪毐逃跑被懸賞捉到,處車裂之刑,他的宗族如數誅殺,參與者衛尉竭、內史肆、中大夫令齊等二十多位高官都被處死,趙姬也被逐出咸陽,軟禁到雍城,可見這事件牽扯許多人,不僅僅是一起「通姦」的問題。

《史記》與相關史料對於秦國這一重大事件,卻疑惑環生,難得其詳。而嫪毐叛亂的餘波就是呂不韋也因嫪毐之亂受到追究,而「飲鴆自殺」,與呂不韋一同平叛的昌平君與昌文君也從記載中消失了。

可以說:嫪毐之亂不僅僅是他與趙姬的淫亂,其背後隱藏著政治,是各派系間權力的角逐。

民國時期那些大佬們鮮為人知的一面:寧死不當漢奸走狗賣國賊

茶史上的風流佳話:鄭板橋茶詞締茶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悅讀 的精彩文章:

TAG:閱讀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