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移居愛爾蘭、紐西蘭、大理、澳門後,我有沒有過上想要的生活?

移居愛爾蘭、紐西蘭、大理、澳門後,我有沒有過上想要的生活?

說到移居,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要麼是離開大城市回到家鄉,要麼從一線城市移居二三線。

其實,世界如此多元,移居的路徑早就不只這單調的幾條。

於是,我們和6位移居到世界各種角落的朋友,聊了聊移居前後,生活的種種變化。

他們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從前和現在,焦慮的事情有沒有一些不同?

編輯 | 祁十一

講述人:如一

「這可能是我人生中最正確的決定了」

北京—成都—距成都118公里外的山裡

29歲,如一山室創始人,芳療師

為什麼選擇移居?

我大學畢業後在北京工作,後來由於下半身的脊椎神經問題,只能從北京離職回到家鄉,卧床醫治了近一年。

恢復後,在成都朋友的公司做一份很輕鬆的工作,大家都很照顧我讓我少做事情,但這讓我感覺不到存在的價值,反而覺得人生荒廢。於是辭職,創立了如一這個品牌。

現在住在離成都118公里的一個小山窩,住在一個被山和湖圍繞的地方。

那年來采艾草,發現了這片秘境, 這裡水質好,風景也好,自然又乾淨,便愛上了這裡。

收入的變化?

以前就是工資,月收入千元為單位。有蠢蠢欲試的自我實現的慾望,但因坐班工作的消磨,限制了自己潛力的挖掘。

現在很難去核算固定收入,但會多很多。當你足夠認真和真誠地去做一件事情,收入只是這件事的伴隨物而已。

房子的變化?

在北京時跟朋友合租,就一個卧室。後來在成都市區買了房子,89平米。現在的山谷屋子250平米。

我是雙城生活,每個月還會回成都處理一些事情。

社交圈的變化?

以前上班不得不跟沒那麼聊得來的人相處。

現在的朋友大都是志同道合的,靠技藝生活就是這點好,不需要人際關係活著,只跟喜歡的人相處。

消費水平的變化?

以前收入不高,慾望卻高,總想買這個買那個的。現在找到了自己,有了想做的事情,慾望反而沒那麼大了。

但要遇到好的設計、好品質的東西,就不會猶豫,直接買就是了。

得到了什麼?

好風景,每天在房子里都感覺自己在度假。

身勤心安的生活,未來很清晰,一份自己熱愛的技藝。還有自由等等,得到太多了。

失去了什麼?

辭職、移居,可能是我人生中最正確的決定了。沒有失去,也沒什麼遺憾的。

以前和現在,焦慮的分別是什麼?

以前會焦慮經濟,我啥時候發財啊,才能給媽媽買衣服,給爸爸買車呀(哈哈)。

現在會焦慮品牌的發展,和技術上每一個口的攻破,每一個點的提升。

會在這裡一直呆下去嗎?

幾年內會的。我是一個喜歡好風景,也熱愛遠方的人。成長對我來說還在摸索中,有可能一個地方住幾年,也有可能四處遊盪,看際遇吧。

講述人:禪小瑾

「沒想出人頭地、衣錦還鄉什麼的,

能養活自己就行」

揚州—紐西蘭

曾是揚州市的公務員,目前在紐西蘭以自由撰稿和做書法老師為生

為什麼選擇移居?

度蜜月的時候出國玩,感受到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文化,能帶給人新的思維方式。

一直覺得,人這一輩子思維如果太窄會活得很遺憾。

兩年前,我和愛人算了算銀行賬戶上的錢,看了看想去的幾個國家,能支撐我們學費和生活費的只有紐西蘭。

沒想出人頭地衣錦還鄉什麼的,哪怕掃廁所,能養活自己就行。

既然出來的目的是開拓自己,就想選擇和國內反差比較大的環境。奧克蘭華人多,不說英語也能生活的很好。

所以我們選擇了更加「鄉土」的基督城。基督城在南島,處處都是絕美的自然景觀。

收入的變化?

如果只是按照數值來計算,那肯定是現在收入高。但這並不能說明什麼,紐西蘭是全球物價第二的國家,物價很驚人。

以前出門打車稀鬆平常,現在能自己開車絕不坐公交,能坐公交絕不打車,打車太貴了。

以前吃住基本都不用花錢,工資可以全用來逛街和娛樂。現在交完房租和其他基本開銷之後,就沒了。

我們來紐西蘭一年半了,現在收支終於能平衡了,但還沒有結餘。

房子的變化?

房子當然是紐西蘭的大,還配有車庫和大花園,但這個房子是租來的。國內的商品房雖然面積不及紐西蘭的房子,但所有權是自己的。

為什麼沒買房?因為沒錢啊,收支才剛剛平衡呢。

國內的房子是結婚時父母出錢買的,我們希望紐西蘭的房子自己買。畢竟基督城的房價對比收入水平,年輕人努努力還是有機會的。

社交圈的變化?

老朋友還在,國內朋友來紐西蘭旅行,我們能在基督城小聚。回國的時候除了探望雙方家人,也會安排和老朋友做個短期旅行。

多了一些新朋友。紐西蘭本地的朋友很單純友好,會邀請我們參加一些特別私人的聚會;認識了同在紐西蘭的中國朋友,大家來自祖國各地,有不同的家境背景、理念和生活方式,很豐富多彩。

消費水平的變化?

現在極少購物,基督城也沒什麼可以逛的地方,不像國內到處都是大型購物中心;衣服鞋子也不適合我們亞洲的審美。

更重要的是,生活基本開支變大了,因此要省錢呢。

以前我的消費基本就是衣服、鞋子、包包。現在紐西蘭的消費除了日常開支,就是買些護膚品和家居用品,還有中文書。

得到了什麼?

開始寫作了。一開始公眾號也沒人看,後來有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後成了虛度的簽約作家。曾經虛度是我的精神窗口,突然間和自己敬佩的姑娘們成了同事,特別神奇。

喜歡烹飪了。來到紐西蘭之後不得不自己做飯,沒有外賣。後來就喜歡上烹飪了,尤其喜歡美味的食物配上美美的桌布,加上燭台和餐巾。

不再害怕有一天成為媽媽。以前怕要孩子,看過太多孩子引發的夫妻矛盾和兩代人的矛盾。

但來紐西蘭和Kim家一起生活,見證了她家小寶寶成長,發現原來養孩子也不是那麼難。他們夫妻倆一邊工作一邊就把寶寶帶大了。

很多媽媽一邊推著嬰兒車一邊在公園裡跑步。這裡的教育方式給了我更廣闊的思路,讓我對成為媽媽更有信心了。

接觸自然的時間多了,環保意識更強。享受著紐西蘭的絕世風景,也為紐西蘭人在環保上的努力無比震撼,「地球上最後一片處女地」的稱號是幾代人的努力換來的。

失去了什麼?

陪父母的時間少了。每次回國三周左右,每年回去兩次。希望隨著經濟狀況的穩定,我們能更頻繁回國,父母退休後也能來長住。

以前和現在,焦慮的分別是什麼?

以前幾乎所有的焦慮都來自工作。這篇稿件能不能過,什麼時候能升遷,會不會一直在這個崗位上工作等等。

現在的焦慮比較「無形」,搞不清自己內心最熱愛什麼。以前我就是我的崗位,別人介紹我也是我的崗位,所以不會太糾結。

現在我不是體制內的一員了,我不是我的崗位了,那麼我是誰呢?我該如何定位和評價自己呢?我衡量自己的標尺是什麼呢?我想做什麼?熱愛什麼呢?這些問題就統統來了。

會在這裡一直呆下去嗎?

走一步看一步吧。當下的我覺得,一個人一生能在幾個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國家認認真真生活過,不失為一種收穫吧。

講述人:小書

「很多年都在惶恐,這輩子是不是就這麼渾渾噩噩過完」

北京—大理

30歲,以前是國企職員,

現在是咖啡館主

為什麼選擇移居?

一畢業就進了國企工作,別人都說國企很好、穩定,可是自己總是很焦慮,覺得這份工作在消磨生命,基本上從20幾歲就能預知50幾歲後的退休生活了。

總覺得人生難得一次,就這樣度過非常不甘心。

30歲來臨,焦慮達到頂峰,精神和身體狀況都開始出問題,於是痛下決心離開體制,尋求改變。

現在在雲南大理生活。這裡空氣好,可以調養身體。生活以及社交圈反而比在北京的時候更精彩。

收入的變化?

因為剛開了店還沒步入正軌,所以還沒辦法比較。但是預估應該不會比以前高。但是這邊生活簡單,消費可控,並沒有太大壓力。

房子的變化?

以前在北京有自己的房子,不大,但是住的很舒服。來這邊後租了店鋪,就住在自己咖啡館頂樓,窗外是藍天白雲綠樹,很開心。

社交圈的變化?

因為我以前就比較宅,不太喜歡出門應酬。不得不去的工作上的應酬,也不會有什麼感情在裡面。

在這邊都是覺得契合才會交朋友,感覺特別純粹,交到的朋友什麼行業的都有,很精彩。

消費水平的變化?

肯定是降低了,本來我也不是很愛消費,這邊生活簡單,更沒什麼消費的慾望了。

得到了什麼?

一是從大城市那種緊繃的狀態下走出來了,真的是到了這邊開始生活,才發現以前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緊繃著一根弦,以前並不自覺。

二是看到了更多元的人生狀態,讓我常常思考到底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失去了什麼?

可能是來的時間還短,暫時還沒有什麼覺得遺憾的地方。

以前和現在,焦慮的分別是什麼?

以前很多年都在惶恐,自己這輩子是不是就這樣渾渾噩噩過完。想改變又不敢或者不知道怎麼去改變。

現在也談不上焦慮,就是仍然會有對未來的不確定,但是最起碼我做出了改變,順應了自己的心。

如果重新來一次,你會在哪些方面做出調整?

重新來一次的話,我可能不會浪費時間在惶恐和焦慮上,想做的直接就去做。

細節方面,我想把浪費的時間用在外語學習上,因為我特別喜歡學外語,各種外語都喜歡,所以想最起碼把一門學精。

還想去學自己一直想學卻沒有行動的古琴。

會在這裡一直待下去嗎?

現在還不清楚。見過了在這裡一直待下去的人,也見過了又返回大城市的人,我覺得這都要看人生境遇和自我發展吧。

目前我在這裡很開心,想先在這裡好好生活下去再說。

講述人:孫島主

「我從來沒覺得,

一輩子一定要在哪個地方」

北京—太平洋的一座小島Bunaken

曾是北京的外企白領,現在在島上買了椰子園,買了旅行社,做定製旅行,還在建自己的房子、度假村

為什麼選擇移居?

我的成長經歷就很漂泊,山東、山西、天津、北京,所以從來沒覺得一輩子一定要在哪個地方。

當時北京的工作幹了6年,有點沒意思了,就辭掉了工作,想著休息一段再開始工作。

辭職後出門旅遊,恰巧到了印尼的一個島Bunaken,很喜歡,跟北京完全不一樣的風情,心裡有強烈的聲音叫我留下來。

那是一座還比較原生態的島,不太商業化,六年前連電都不通,現在也只是晚上才有電。

但風景很美,距離生活與經濟中心美娜多島也不遠,交通相對方便。這裡也是潛水聖地,會有世界各地的人過來。

得到了什麼?

得到了內心很大的充實,因為是自己的事情。在北京,忙的時候就想罵人;不忙的時候又擔心不景氣。但現在是自己的事情,就特別充裕,想著怎麼把它做好。

而且很神奇,當你認真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會有很多機會過來。自己都想不到。

生活也很美好,沒事就去潛水,成日里穿著寬大舒爽的布裙、吃簡單新鮮的蔬果、和各色皮膚的人打交道。這裡的島民認識每一種魚,每一種植物,很神奇。

失去了什麼?

唯一失去的就是跟家人相處的時間,但是暫時的,房子建好後可以讓爸媽過來。

以前和現在,焦慮的分別是什麼?

以前焦慮是不是要在公司干一輩子?真的要這樣嗎?

現在最大的焦慮是工程進度,這裡的人都很享受生活,一放假就喝得酩酊大醉,假期結束很久了也不來工作。這對於從中國來的我而言,還是不太容易適應。

會一直在這裡呆下去嗎?

現在只是多了一種選擇,可以在北京,也可以在島上。不過現在生活在島上很健康,我還想建一個健身房,鍛煉一下。

講述人:Ida

「現在住在一個種著薰衣草、

百合和玫瑰的小院子里」

合肥—愛爾蘭

曾在《安徽日報》理論部任記者,現在是自由撰稿人、作家

為什麼選擇移居?

以前在安徽合肥,先生是計算機行業的人,很多IT公司的歐洲總部都在都柏林,所以他就到那邊工作,我也就跟著去了。

職業的變化?

以前是固定工作,到愛爾蘭之後,在家裡做自由撰稿人。也收到過工作offer,但經過權衡,還是決定在家一邊寫稿一邊帶孩子。

愛爾蘭的人力成本很高,養育一個孩子要花掉一個普通人收入的一半。

房子的變化?

以前是合肥的公寓,現在有一個種了薰衣草、百合和玫瑰的小院子。

得到了什麼?

比較寬鬆的教育環境,安全的食物、安全的水。最重要的是,得到了對自己的了解。

在國內,有一份挺好的工作,很好的朋友,有家人環繞。然後結婚了、生了小孩,你可能會被生活一直推著往前走,不太會去想了解自我這類課題。

到國外一下子進入到一個全新的世界,你怎麼樣去生活,怎樣去面對自己的職業,面對自己的後半生,就開始思考這些問題。

這個過程很痛苦,但現在感覺很好,找到了自己最想要的東西。

失去了什麼?

失去的,最重要的應該是和家人朋友相聚的機會。

我是一個喜歡熱鬧的人,喜歡和朋友們一起聊天,也很享受和家人相聚的時光。來到這裡,因為各種政策的限制,以及家人實際情況的不允許,他們最多只能來探親住上三個月。

會在這裡一直呆下去嗎?

十年過去了,我比較能夠適應這裡的生活,孩子也在這裡接受教育,目前沒有再到別的地方的打算,會在愛爾蘭一直呆下去吧。如果父母年紀大了,也許會回國,或者兩邊跑。

講述人:曾一

「以前和現在都焦慮的是,

人生就這樣了嗎?」

北京—騰衝

37歲,以前供職某大型國有企業,

現在經營民宿

為什麼選擇移居?

年近不惑,卻仍對人生抱有種種幻想,有很多是曾經年少時的夢想,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偶爾想起來,不免唏噓。

雖然工作和生活穩步向前,但心中那股衝動不時迴響:再不試試,終會後悔。

前幾年家人難以忍受帝都的空氣想搬離北京。我意識到,也許這是一個上天的啟示,於是索性辭了工作,一同離開。

現在家人生活在大理,我在大理和騰衝兩邊跑。對我個人而言,在哪裡生活,並不是需要選擇的問題,家人在哪裡,家就在哪裡。

在這裡生活了近兩年後,發現自己的身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

除去因為良好的自然環境帶來的身體健康狀況的改善,這邊的慢生活讓我開始有時間思考和重新審視自我,原來單一的價值觀開始變得多元和開放。

最明顯的是,我變得更加包容,接納他人也接受自我。以前動輒急躁、煩惱的脾性,逐漸變得平和。

可以肯定的是,在這次的人生轉向中,我看到了新的風景。

收入的變化?

這方面差距懸殊。以前每月有固定收入,除去日常家用,還能投資理財。

現在民宿還沒完全建好,基本屬於只出不進。

房子的變化?

北京和大理的房子面積相當,但居住環境相差甚遠。北京的房子已經算是容積率很低的低密度小區,大理這邊的房子,自然環境更好。

騰衝在建的民宿,將來也自住,在一片田野中,完全回歸自然。

工作和生活的時間分配?

在北京的工作是坐班制,不僅要嚴格遵守八小時工作制,還要經常加班,算上上班的交通時間,花在工作上的時間,每天平均12-15個小時。基本上屬於只有工作沒有生活。

現在則正好顛倒,民宿沒有開業之前,目前是只有生活,沒有工作。生活的主旋律就是陪伴家人。我感覺是人生和我開的玩笑,所謂「欠下的,總要還」。

得到了什麼?

更多可以自主支配的時間,更親密的親子關係和夫妻關係,更健康的身體,看到更豐富、更多元的人生可能。

失去了什麼?

失去了在原來工作軌跡上更多的可能。但並不遺憾。

以前和現在,焦慮的分別是什麼?

其實焦慮的是同一個事情,就是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嗎?以前高壓工作狀態下,擔心一輩子這樣下去,沒有勇氣嘗試,終有一天會後悔。

現在對未來種種不確定的狀態下,也會為還沒找到那條為之「衣帶漸寬人不悔」的路而迷茫。

會在這裡一直呆下去嗎?

這次移居後,就不再有在某個地方長久定居的想法了。只希望儘早找到能使心安住的事情,心定了,身在何處無關緊要。

GIF

周日發布的關於移居的徵集,我們精選出5位讀者留言。

北方一個四線小城—長沙

為什麼移居?

女兒屬於特殊兒童,我和愛人很想女兒成長得更好,長沙這個城市對她更好,就來了。

雖然這裡濕冷的天氣和飲食習慣我很不喜歡。

得到了什麼?

在長沙,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也思考了更多人生問題和活著的意義,當然女兒比以前更好。

失去了什麼?

30年來從沒為旅行或者其他任何原因離開過家鄉,上大學和結婚都跟父母離得很近。這次是最遠的,也是最久一次沒見到父母了。

廣東中山某鄉鎮—澳門

為什麼移居?

為了三個孩子能獲得更好的教育,澳門有國際學校,能夠學到更好的專業,可以遠離國內的應試教育。

得到了什麼?

為了考取國際學校,孩子們的英語突飛猛進,國際學校的學習環境還是相當不錯的。

終於不用再與公婆一起居住,組建了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庭,第一次感受到當一個女主人的感覺,真好。

失去了什麼?

在一個陌生的城市,努力熟悉著身邊周遭的一切。

請了菲佣,生活中的瑣碎事項慢慢與她磨合中。社交關係空白,在努力建立中,但發覺交心的朋友並不可能在這種年紀下形成。

有時候面對這麼繁華的都市,卻會想念家鄉小鎮的悠閑自在。

南京—馬來西亞檳城

為了好的空氣、水,和想流浪的心。這裡自然環境好,距離故鄉不算太遙遠,消費水平適中,一直是夏天。

在這裡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創業。但卻與老公、朋友、父母,聚少離多。

湖南—藏區

因為藏區在呼喚我的靈魂,抵達之後,憑感覺,喜歡就留下了。

失去了什麼?傾家蕩產。

安徽—珠海

為了更好的空氣和教育。在這裡,和更多三觀相同的人走到一起。

也許是把父母也帶著的原因,所以移居沒有什麼遺憾。人生每一段都有相遇的人,聚散相依。

GIF

據說,自由地移居,是這個時代能給我們的最大福利!

希望你我,都能找到一個理想之地,安頓好後半生。歸根結底,只有心安定了,才不再焦慮身在何地。

本期編輯:祁十一,好好虛度時光簽約作者。生於四川,求學上海,北京工作,喜歡大理。四處晃蕩,記錄人的故事與命運。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好虛度時光 的精彩文章:

大師,我的人生不知所措!

TAG:好好虛度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