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幾部電影,提高攝影審美的一劑良藥

這幾部電影,提高攝影審美的一劑良藥

攝 影 | 時 尚 | 生 活 | 旅 行

本次

審美在攝影中的作用不容忽視,甚至我會簡單粗暴的理解為好看的照片,是用審美去發現事物與畫面,再通過器材捕捉下來呈現給大家。

審美達到一定境界後,有關設計、排版、攝影攝像、時尚等與視覺美相關的一切都能夠融會貫通。然而現實是我們大部分人無法擁有與生俱來的高水平審美。

後天的培養對審美提高很有幫助,所以今天想分享幾部畫面美,劇情吸引人的電影給大家,從電影中培養攝影的美感。

《白日夢想家》

《白日夢想家》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不僅僅是因為他的故事令我感動,電影的取景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景地在冰島,是目前我心目中最美的旅行地。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42歲的大齡未婚中年男人, 失業,無房, 沒有勇氣追求心愛的姑娘,他在白日夢中尋找著自己的未來。這樣的人設,一下敲中了現實中很多人,讓人心寒。

第一次看電影的時候就被畫面震撼,面朝大海一座孤零零的房子,被風化得鱗次節比的荒山和壯闊的草原在「區域光」的照射下,都呈現出耀眼的色彩。

後來我去冰島的時候,遇見幾乎和電影里一樣的場景,忍不住在車上對著窗戶外路過的風景狂按快門。

這一幕和電影里的場景也幾分相似,一個旅行者馳騁在公路上。冰島有太多孤獨而美麗的公路。

電影中出現了很多公路場景,除此之外還有雪山和瀑布,每一幀都可以定格成一幅桌面。

暮色中的山山水水,有著粉紫色的溫柔靜謐。傍晚有夕陽時是拍攝風景的最佳時間之一。

喜馬拉雅山入口

從電影中學習構圖,上面兩張風景截圖,採用了「三分法構圖取景」。這是拍風光最常用的構圖法則之一,天空或地面佔三分之一。

當然也有打破這個法則的時候,比如畫面中出現了鏡面對稱的場景,就選用「對稱法則」構圖。參考下圖場景,讓天空與地面各佔據一半畫幅。

在空間寬闊,風景優美的地方很適合「景大人小」的拍攝手法,體現出空間的壯闊宏偉。

最後用影片中的一句話送給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像Mitty一樣,勇敢去改變自己的生活:

To see the world

things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認識世界,克服困難。

洞悉所有,貼近生活。

尋找真愛,感受彼此。

這就是生活的意義。

《理智與情感》

這是兩姐妹的愛情曲折的故事,二姐瑪麗安對於情感是熱情而奔放的,大姐埃莉諾對待情感則是理智的,理智的埃莉諾儘管也傾心於愛德華,卻顧及兩人地位的懸殊而努力剋制著自己的感情。

影片的劇中人物服飾設計精美,由Jenny Beavan設計,她拿過多次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很擅長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初的造型設計。除此之外,整個影片調色也很牛逼,隨便一截屏下來就是油畫。

影片中幾個姐妹一起出現的場景很多,對人物的位置精心設計過。為了讓畫面有層次,人物並沒有保持在一條直線上,而是錯落有致的撐開整個畫幅。

這一幕瑪麗安的傷心眼神太讓人心疼!畫面色彩簡單純粹,只有四個比較明顯的色彩,將草坪調成了墨綠色和人物服飾顏色呼應,都是帶有灰度的低飽和色彩,渲染了人物悲傷的情感。

這一幕也被導演拍的超美,綠色的草坪由上一幕的深沉墨綠變為輕柔的綠,人物身著白色服飾能夠從背影中一躍而出。白色與綠色均為中性色,整個畫面色彩輕鬆乾淨。

在麥田裡,利用麥穗作為前景虛化,增加照片層次感

色調呈現出深淺不一的大地色系。咖色頭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突破整片麥田一致平穩的色彩,也區分開了草帽與麥田相似的顏色。

依然是用景大人小來烘托氣勢氛圍

《One Day》

這部電影也要怒推給大家,看電影海報就很吸引人有木有!當時看這部電影賺足了我的眼淚。相信每個女生都有過一段暗戀經歷,會因為他多看了你幾眼就高興一整天,也會因為他和別的女生打鬧難過好久,那種感覺苦澀又甜蜜。

影片中艾瑪這樣的暗戀卻是現實中少之又少的一場浩大暗戀,從1988年到2003年,整整十五年。他們成為了最好的朋友,每年都會在初次相遇的這一天見面,然後聊聊天,可是艾瑪從來沒有對德克斯特表達過自己的情感。

這幕場景,光線明暗對比運用得當,人物置於畫面中黃金分割點位置,這裡光線也是整個場景中最亮的地方。

從色彩方面來說,整體是咖色系背景,配上女主寶藍色的服飾都是濃郁的色彩,男主不是深色襯衣而是淺色襯衣以此來提亮他的周圍。

框景式構圖,被植物包圍的陽台。如果人物服飾顏色為白色會在這一幕取得更好的視覺效果。

窗內靜態的人物與窗外流動的風景,動靜結合。整體色彩呈現出淺淺的米黃和豆沙綠。構圖則是將人物置於左邊的黃金分割點附近

這個場景的配色簡直美炸!由紅、黃、藍三原色衍生的配色,色彩豐富濃郁卻不刺眼。

另外多多利用玻璃取景!提升照片的逼格,沒事把你家窗戶、你家浴室玻璃、別家咖啡館玻璃用起來!上圖用玻璃作為背景,下圖用帶有雨滴的玻璃作為前景。

還可以自己噴點水在玻璃上製造雨天的氛圍,增加照片朦朧感。艾瑪也可以抹點潤唇膏在鏡頭上製造柔化效果!

《丹麥女孩》

這是一部由David Ebershoff作家出版的一本關於Lili的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重現一位最早接受性別重置手術的丹麥畫家與妻子的傳奇故事。

由於人物原型故事充滿了離奇與邊緣色彩,即使放在現在也很難讓大部分人接受,因而電影做了一些妥協。缺乏對這對夫妻相識相愛的交待、對Lili變性的心路歷程沒有鋪墊,也有意迴避了男女主人公心理陰暗的一面。有關內心掙扎和痛苦,有關理解和接受,整部電影在靜謐動人的畫面之下藏著波濤洶湧的力量。

拋開故事情節來說,從審美角度來看這部作品,簡直是視覺享受。

開闊的海岸、沉寂的山脈、鄉間的樹林,帶領人們一覽男主角艾納的家鄉。

很多室內布景和道具,參考了上個世紀30年代的油畫,進行場景復原。

電影很多構圖取景非常考究,比如下圖從前景(自行車虛化+路人甲乙)到中景(女主),再到遠景(路人乙),撐滿了整個畫面,有了層次變得更立體。

冬季最受歡迎的一個色系,大地色系,耐看且百搭。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有時候照片的整個色調尤其是人像片,服飾的色彩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上圖,背景原本也是帶著一些棕色與灰藍,而人物一身大地色系加強了整個畫面的棕色色調。

《海蒂和爺爺》

這是一部描述了關於親情和友情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德國的阿爾卑斯山下。海蒂很小就失去了父母,無依無靠伶仃飄零,所幸得到了姨媽的收留,然而卻不能夠持久,最終,海蒂來到了阿爾卑斯山,投奔住在那裡的爺爺。在村民們眼中,爺爺是個倔強而又古怪的老頭,對其敬而遠之,然而海蒂那雙天真無邪的眼睛發現了爺爺深藏在內心的柔情,一老一少兩人卸下心防,相依為命。

瑞士的景色自然是絕美的,運用好光線和色彩搭配張張都是大片。

又見大地色系,沉穩大氣。

略帶秋天色彩的夏天,棕色與米色服飾搭配墨綠的草原。

溫馨的一幕,色彩厚重,還巧妙的運用了暖黃色的蠟燭烘托氛圍,也給人物打上了暖光。

《怦然心動》

幾年前在飛歐洲的長途飛機上觀看了這部電影。柔和的畫面,簡單清新的音樂,清淡的有點像日本電影。

一顆樹,一個小男孩,一個小女孩,一個美好的初戀故事。非常簡單的故事情節卻能讓人記憶深刻。

喜歡一個人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小心翼翼的試探著去接近對方。一個眼神就能讓自己胡思亂想很久,想到接吻,心臟快要跳出來。

當時簡直被這個小女孩迷人的眼神給秒殺,小男孩小時候也是顏值在線。這倆眼神看看就要化了!

電影中的色彩是美國復古風,人物服裝也是走美式休閑,格子襯衣裙子等多次出鏡。

這是鎮上標誌性的一棵大樹,也是整個影片中重要的線索。這一場景的取景單獨當成一幅攝影作品也非常有故事畫面感,不同人物的站位和活動演繹著自己的內心狀態。

至今還能回憶起小女孩為了保護大樹不讓它被砍掉而爬到樹頂端那個場景,她堅強獨立勇敢的捍衛樹,也是在捍衛自我。坐在大樹高處,眺望叆叇暮雲。

The higher I got, the more amazed I was by the view.

我爬得越高,眼前的風景便愈發迷人。

有時落日泛起紫紅的餘暉,有時散發出橘紅色的火光燃起天邊的晚霞。在這絢爛的日落景象中,我慢慢領悟了父親所說的整體勝於局部總和的道理。

有些人淺薄,有些人金玉其外而敗絮其中。有天你會遇到一個彩虹般絢麗的人,當你遇到這個人後,會覺得其他人只是浮雲而已。

總之,我在看電影的時候除了劇情之外會很在意畫面,有意識的關注光線、構圖和色彩,一點小小的經驗分享給大家。晚安好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NanC 的精彩文章:

TAG:Na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