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想減肥 先搬家

想減肥 先搬家

「食品沙漠」(food desert,即缺乏健康食品零售點、居民食品來源通常為便利店等的社區)一詞讓人聯想到這樣一幅圖景:一片貧瘠景象中,一個孤苦伶仃的人遊盪數英里(根據定義,實則超過一英里),只為前往最近的鮮食市場。有人提倡在「食品沙漠」里多開菜場,方便補充營養。但在最近,這種觀念卻引發了爭議。一項研究發現,地區內的肥胖率與附近最近菜場的距離並無關聯。

因為事關營養學,也有其他研究得出相反的結果。不論如何,大多數人都希望能相對方便地購物,哪怕這意味著讓你失去好身材。

現在,新的研究認為「食品沙漠」並非罪魁禍首,或者至少並不是造成問題的唯一因素——在某些地區(並非「食品沙漠」),肥胖非常普遍。「食品沼澤」(food swamp)可能才是真正的元兇。

除了缺少菜場,「食品沼澤」內往往充斥著提供垃圾食品的地方,比如街邊小店或快餐店。

11月,《環境研究與公共健康國際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發布了一篇研究。來自康涅狄格大學路德食品政策與肥胖研究中心(Rudd Center for Food Policy and Obesity)的研究人員將美國各郡縣的肥胖率與「食品沼澤」指數(快餐店與便利店比菜場和超市的比率)進行了比較。

在「食品沼澤」里,每有一種健康食品選項,就有四種垃圾食品選項。「食品沼澤」與肥胖率緊密相關,甚至比「食品沙漠」與肥胖率的聯繫度更高。如果該區域內的人們沒有私家車且無法使用公共交通,這種關聯度則尤其高。

無獨有偶,一項2011年的縱向研究發現,哪怕附近開設了超市,人們的總體飲食狀況也並不會得到改善。但當附近有更多快餐可供選擇時,人們的確攝入了更多快餐——這種趨勢在低收入男性群體中尤甚。

在有大量有色人種居住的區域內,快餐店更為流行;非裔和拉丁裔美國人比白人肥胖率更高。這項研究認為,這兩個趨勢或許有關聯。

「食品沼澤」的研究人員提出了建議。作為一項備選措施,各郡縣可以引進區域限制,減少快餐供應點數量,同時增加菜場數量。但是,這種做法要謹慎。2008年,洛杉磯禁止在市內低收入人群居住的區域新開快餐店,但區域內的肥胖率卻持續攀升,該措施宣告失敗。並未有提供更為健康食品的新餐館入駐該區域,且該條例僅針對獨立餐館,商圈裡的餐館仍能大肆售賣漢堡和薯條,只要他們樂意。

「食品沙漠」研究證明了一點——並不存在什麼能解決人群健康狀況不均的良方。「食品沼澤」般充斥著油膩食品的環境也可能改善糟糕的健康狀況,但僅僅改變這種食品環境並不能立刻逆轉整個社區的健康問題。

翻譯:王寧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想要獲取更多有意思的內容,請移步界面網站首頁(http://www.jiemian.com/),並在微博上和我們互動,調戲萌萌噠歪樓菌→【歪樓-Viral】(請猛戳這裡)。


你也可以關注樂趣頻道的微信公眾號【歪樓】:esay1414



來源:大西洋月刊

原標題:Food Swamps Are the New Food Deserts

最新更新時間:01/12 15:03

新聞報料

商務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外國政要訪華 中國哪些城市上榜「必去清單」?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