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華第一勇士」,手握30萬重兵,為何吞葯自殺?

「中華第一勇士」,手握30萬重兵,為何吞葯自殺?

蒙恬(約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蒙陰縣)人,秦朝著名將領。蒙恬出身名將世家,其祖父蒙驁、父親蒙武均為秦國名將,深受家庭環境的熏陶,自幼胸懷大志。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打齊國,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史,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寵,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其他諸將都不敢與他們爭寵。秦統一六國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修筑西起隴西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的萬里長城,征戰北疆十多年,威震匈奴。

公元前249年,秦派蒙驁率軍攻打韓國,逼迫韓國割讓成皋、鞏二城,秦國在此設置三川郡。由此,秦國疆界直逼魏國都城大梁;公元前248年,蒙驁率軍攻打趙國,平定太原;公元前247年,蒙驁又率軍攻克魏國的高都、汲縣。繼而攻打趙國的榆次、新城、狼孟,奪三十七座城池;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任用蒙驁為將軍。同年,秦國攻佔趙國的晉陽,不久晉陽叛亂,蒙驁率軍平定叛亂;公元前244年,蒙驁攻打韓國,奪取韓國十三座城池。

同年十月,蒙驁又領軍攻打魏國,一年後攻取魏國的氏篸和有詭;公元前242年,秦王政得知魏無忌去世的消息後,派蒙驁再次率軍攻打魏國,奪取了魏國的酸棗、燕、虛、長平、雍丘、山陽等二十座城池,秦將此設置為東郡。因屢立軍功,蒙驁官至上卿。秦始皇七年,即公元前240年,蒙驁去世 。其後,蒙驁的兒子蒙武、孫子蒙恬、蒙毅都成為秦國名將。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蒙恬。蒙恬生於武將世家,可能是受家庭尚武環境的熏陶,蒙恬自幼就志向遠大,渴望長大後報效國家,衝鋒陷陣,建功立業。蒙恬天資聰慧,熟讀兵書。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率軍攻打六國的最後一個國家——齊國,因破齊有功,被擢升為內史,成為京城咸陽的最高行政長官。蒙恬還有一個弟弟,叫蒙毅,也位列上卿。蒙毅、蒙恬兄弟二人,一文一武,深得始皇的信任,尊寵無比,蒙恬在外,掌管軍事,蒙毅為內謀,管國家內務,二人號稱「忠信」,諸臣皆不敢與他們兄弟二人爭寵。

蒙氏兄弟的尊寵是建立在始皇帝對他們信任的基礎之上,不幸的是,公元前210年十月,年逾半百的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駕崩,隨後趙高夥同李斯扣壓了遺詔,封鎖消息,並假傳聖旨逼本應繼承皇位的太子扶蘇自殺,隨後,蒙氏兄弟也相繼遇害,手握30萬重兵的蒙恬被逼服藥自殺。

蒙家為何落得如此下場,原因很簡單,一是得罪了不應得罪的小人,這人就是趙高。蒙毅是個原則性很強的人,他執法嚴明,剛正不阿。有一次,內侍趙高犯下大罪,蒙毅依法要判其死刑,但趙高巧言令色,最終還是被秦始皇赦免了。從此時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趙高的眼中釘和肉中刺,時時想除之而後快。二是站「錯」了隊,蒙氏兄弟在高層的權力爭鬥中,是站在太子扶蘇一方,而趙高向與扶蘇不和,在秦始皇死後,恐扶蘇即位對已不利,於是用計逼死扶蘇,又擔心蒙氏兄弟報復,一不做二不休,便將蒙氏兄弟一併除掉。

蒙恬當時駐守北方九郡,為防範匈奴,手握重兵,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可惜,最終卻栽在一個小人之手,讓人唏噓之餘,也令人深思。君子要防小人,武將難敵文臣,這是血的教訓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風暴 的精彩文章:

大度能容的唐太宗李世民為何容不下一個單雄信?

TAG:歷史大風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