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寫江南一段秋

誰寫江南一段秋

點擊進入:石首市首屆中小學創意寫作徵文啟事

[推薦]

苦難開出平仄花彭紹軍

我對賀宜志先生的印象,起初是籠統而模糊的,而當形象清晰於眼前時,淚水卻反覆模糊雙眼,「苦難開出平仄花」,是一遍又一遍擦拭淚水時,奔突於我胸腔的句子。

拙作《古詩新韻十六首》「醜媳婦見公婆」後,我在評論欄非常驚喜地看到華美繽紛的律詩和絕句,質和量均超過拙作本身,「賀宜志」就這樣闖入我的腦海。很快,我們成為微信好友,先生也欣然受邀入群文藝石首。我零星獲知「曾在石首當過民師」「華容一中的退休教師」「攻舊體詩詞5年,已有詩集出版」。

格律詩不好玩。聞一多新詩尚且「帶著鐐銬跳舞」,格律詩豈止鐐銬?有無鍊字遣句的才華和「妙手偶得」的運氣?眼高於頂的自恃很容易塌方。

賀先生的青少年時代緊貼「大饑荒」,飢餓如夢魘般糾纏,威脅身體發育,「拉閘」求學謀生,「記得有一次生了大病,住進了學校的醫務室,我實在餓得快不行了,便搭信要我的大姐幫我磨兩斤熟米粉捎來,那時大姐家也窮,還有一群孩子,家裡還有公婆管著,沒有弄到米粉。後來說起這事,她好自責,併流了好多次眼淚。」讀到此,我的耳畔就響起父親講述「不要有菜,哪天能吃上純白米飯」的夢想。那是飢餓刻於民族靈魂的集體記憶。歲月苦難,賀先生苦難尤甚,及待拖家帶口(半邊戶),飢餓仍如影隨形,因生產隊不及照顧(預支口糧),「後來我老伴帶著孩子,到學校找我哭訴這事」。我無法想像,自己飽受飢餓之虐後,又面對滿臉菜色的妻兒,一個男人,一個一中的老師,暫勿論尊嚴,內心該是何等的疼痛!

無意渲染苦難,乃是感佩賀先生於苦難中的堅強,生命於苦難中的卓然綻放——教書育人桃李滿園,七秩之年詩意翩然。詩作不見苦難的章節,反而是欣喜家國向好,感恩苦盡甘來,讚美壯麗河山,感慨老當益壯,抒發感悟豪情。苦難如硯如墨,磨出工穩之句,「詩人漂泊經年苦,遊子歸來幾許閑」;磨出詩情芬芳,「雲南粉黛何神潑,縹緲仙姿歲月花」;磨出人生芳華,「多情歲月催詩夢,故地長吟松竹梅」,堪後生晚輩學。

[文本]

誰寫江南一段秋 邵亨貞(元)

誰寫江南一段秋,清新淡雅色橫流。

欲牽楓海高天月,妝點錢塘蘇小樓。

風采依然神韻在,楚山無盡淚痕留。

借來多少清河水,難洗青樓恨與愁。

步韻《誰寫江南一段秋》 賀宜志

(醉八仙體)

(一)

誰寫江南一段秋,詩花怒放筆難收。

如歌往事心田醉,有夢人生翰墨流。

枕上相思牽故土,空中雁語說鄉愁。

經霜楓葉妝山艷,對月吟哦淡韻悠。

(二)

詩山策馬望雲樓,誰寫江南一段秋。

詞與丹楓爭艷色,韻邀明月結朋儔。

吟壇夢逐三千里,醉筆花香五大洲。

不老童心春永在,天涯閑走學沙鷗。

(三)

楓林詩境唐人畫,藝苑攀登金字塔。

誰寫江南一段秋,情傾洪澤三河閘。

書山萬里披湘綢,墨浪千重穿楚峽。

水洗靈根禪韻悠,中原逐鹿誰爭霸。

(四)

浩瀚洞庭帆影稠,遊人湧上岳陽樓。

棹謳湖水千年曲,誰寫江南一段秋。

濕地蘆花風勸舞,君山妃子夢牽愁。

詩心只問南飛雁,可把吟箋帶五洲。

(五)

桂蕊多情香翰墨,一箋更比一箋絕。

遠方詩夢幾時休,關外黃花千里別。

誰寫江南一段秋,長吟塞北三更月。

靈根再潤玉芽抽,賽馬雲山頻報捷。

(六)

青山不老水長流,風月無邊筆盡收。

桑梓濃情鄉韻在,煙茶淡酒鶴聲悠。

攀登絕頂三千丈,誰寫江南一段秋。

好景天成無屬主,清閑自可遠方游。

(七)

五更漏盡曙臨牖,山外煙騰雲出岫。

過眼蟲飛若帶愁,長空雁寄相思豆。

清閑歲月德行修,靜好時光斜照舊。

誰寫江南一段秋,吟才可許增三斗。

(八)

世事無常不必憂,紅塵寂寞望鐘樓。

平安歲月禪音妙,快樂時光醉夢悠。

桂菊添香風送爽,松雲有影韻清流。

登高眺望鄉愁遠,誰寫江南一段秋。

賀宜志,湖南華容一中退休教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評論]

繽紛意象題秋葉——讀賀先生的誰寫江南一段秋沙永松

營造適宜文學體裁的語言環境,將詞語形式、結構狀態、話語信息有機地鏈接。結合社會、生活、政治環境、事物始末等,從邏輯思維的角度,以豐富的意象和藝術魅力,精確地傳達出作者內心的意緒,給人以美的震撼,這大概就是詩的作用。有人說詩沒什麼作用,這是一種境界言論,因為莊子說過: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賀先生的八首轆轤體律詩,以元代邵亨貞的:誰寫江南一段秋為拓本,圍繞秋的氣息和特點,對觀察的物象進行分類遴選,產生新的發言。詩中襯托出了以秋為主的審美意象,誘導、指派讀者開放感觀與覺察力,請思維走到詩的空間,體會發生的新意義。作者提筆信心十足,起句便以問自答,我來寫秋,且落筆難收。其往事、故土、楓葉、大雁依次錯落篇中。請明月作伴,托雁傳鄉愁。從洞庭的秋色到君山的妃影,從青蓮酒肆到盧仝茶社,以及松濤柏海,塞上黃花,糜不網羅於冊。詩人的筆墨在駕馭秋天浪漫的過程中,任意焊接自我想像的空間。洞庭湖的帆影之中,三千仞上的放眼之處,開闢了一片鄉愁的港灣,平鋪了作品的通道,安排了意緒的歸宿。作者在刷新語境中蓄意遒放,用自己領悟的語言方式,切入生活,遙望鄉關,撫平心靈的皺褶,提升審美的力量。

大塊的詩篇中,凸顯了很多清新的仗句和具有蘊藉的結尾。如桂菊添香風送爽,松雲有影韻清流。讓風物瀉韻,使景象天開。桑梓濃情鄉韻在,煙茶淡酒鶴聲悠。思緒縈懷,鄉愁溢於杯盞之外。詩心只問南飛雁,可把吟箋帶五洲。轉結豪放洒脫,意緒彌散在天高地遠的空闊之間。其藝術形象,經過詩人的情感、想像、思想、美學、趣味等萬趣一收,酵解醇化,形成了作者的情感和個性鮮明的意象群,把讀者幻入想像的空間。

一個收穫的季節,一個團圓的時刻,只要世上有秋天,人間必定有鄉愁,作者如斯,天下使然。整個詩篇,語意暢通,格律規範整齊。其字片語合和聲韻起伏中,將天然景物列成意象,以新穎的構造方式,妥帖地傳達了詩人的情感。其能把秋天當紙,以鄉愁落筆,詩的語言次第鋪開。感慨油然,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和可讀性。

管窺之言,不可看為賞析。

雲鶴於懸壺齋

文化傳播 主題酒店 啤酒飲料 土特食品

《石首文藝》編委會

名譽顧問:王十月、曾紀鑫、萬華偉

顧問:王良慶、朱開見、許玲琴、齊家銀、孟慶中、

岳勇、胡國才、柳柳、鐵舟、曹其華、蕭躍、蔡勛建

與石首共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石首文藝 的精彩文章:

TAG:石首文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