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薛永武:孔子反對花言巧語與《論語》中最精彩的一段師徒對話

薛永武:孔子反對花言巧語與《論語》中最精彩的一段師徒對話

薛說人才

孔子作為文質彬彬的君子和聖人,非常注重做人的修鍊,不但要做仁人,而且還要做真人,因此,孔子堅決反對花言巧語的「佞者。」另外,本文還對《論語》中最精彩的一段師徒對話進行了簡析。

【原文】

11.24 季子然問:「仲由、冉求可謂大臣與?」子曰:「吾以子為異之問,曾由與求之間。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今由與求也,可謂具臣矣。」曰:「然則從之者與?」子曰:「弒父與君,亦不從也。」

【譯文】

季子然問:「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嗎?孔子說:「我以為你是問別人,原來是問由和求呀。所謂大臣是能夠用周公之道的要求來事奉君主,如果這樣不行,他寧肯辭職不幹。現在由和求這兩個人,只能算是充數的臣子罷了。」季子然說:「那麼他們會一切都跟著季氏幹嗎?」孔子說:「殺父親、殺君主的事,他們也不會跟著乾的。」

【評析】

季子然:魯國季氏的同族人。曾:乃。具臣:普通的臣子。當時冉求和子路都是季氏的家臣。孔子這裡指出「以道事君」的原則,他告誡冉求和子路應當用周公之道去規勸季氏,不要犯上作亂,如果季氏不聽,就辭職不幹。由此可見,孔子對待君臣關係以道和禮為準繩的,既要求臣,也要求君,雙方都應遵循道和禮。如果季氏干殺父殺君的事,冉求和子路就要加以反對。

【原文】

11.25 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子曰:「是故惡夫佞者。」

【譯文】

子路讓子羔去作費地的長官。孔子說:「這簡直是害人子弟。」子路說:「那個地方有老百姓,有社稷,治理百姓和祭祀神靈都是學習,難道一定要讀書才算學習嗎?」孔子說:「所以我討厭那種花言巧語狡辯的人。」

【評析】

本章中的夫人之子:指子羔。孔子認為他沒有經過很好的學習就去從政,這會害了他自己的。社稷:社,土地神。稷,穀神。這裡「社稷」指祭祀土地神和穀神的地方,即社稷壇。古代國都及各地都設立社稷壇,分別由國君和地方長官主祭,故社稷成為國家政權的象徵。孔子重視讀書對於人生和工作的重要性,對於我們今天的人才培養仍然具有啟發意義。

【原文】

11.2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則非邦也與?」

「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譯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個人陪孔子坐著。

孔子說:「我年齡比你們大一些,不要因為我年長而不敢說。你們平時總說:『沒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你們要怎樣去做呢?」

子路趕忙回答:「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中間,常常受到別的國家侵犯,加上國內又鬧饑荒,讓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們勇敢善戰,而且懂得禮儀。」

孔子聽了,微微一笑。

孔子又問:「冉求,你怎麼樣呢?」

冉求答道:國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見方的國家,讓我去治理,三年以後,就可以使百姓飽暖。至於這個國家的禮樂教化,就要等君子來施行了。」

孔子又問:「公西赤,你怎麼樣?」

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說能做到,而是願意學習。在宗廟祭祀的活動中,或者在同別國的盟會中,我願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小的贊禮人。」

孔子又問:「曾點,你怎麼樣呢?」

這時曾點彈瑟的聲音逐漸放慢,接著「鏗」的一聲,離開瑟站起來,回答說:「我想的和他們三位說的不一樣。」

孔子說:「那有什麼關係呢?也就是各人講自己的志向而已。」

曾皙說:「暮春三月,已經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個少年,去沂河裡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一路唱著歌走回來。」

孔子長嘆一聲說:「我是贊成曾皙的想法的。」

子路、冉有、公西華三個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後走。他問孔子說:「他們三人的話怎麼樣?」

孔子說:「也就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

曾皙說:「夫子為什麼要笑仲由呢?」

孔子說:「治理國家要講禮讓,可是他說話一點也不謙讓,所以我笑他。」

曾皙又問:「那麼是不是冉求講的不是治理國家呢?」

孔子說:「哪裡見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見方的地方就不是國家呢?」

曾皙又問:」公西赤講的不是治理國家嗎?」

孔子說:「宗廟祭祀和諸侯會盟,這不是諸侯的事又是什麼?像赤這樣的人如果只能做一個小相,那誰又能做大相呢?」

【評析】

這一章是《論語》中最富有生動性和形象性的一段文字,也是孔子了解學生的一種很富有情趣的對話。孔子認為,前三個人的治國方法,都沒有談到根本上。他之所以只讚賞曾點的主張,就似因為曾點用形象的方法描繪了禮樂之治下的景象,體現了「仁」和「禮」的治國原則,這就談到了根本點上。孔子通過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們自述政治上的抱負,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

在表述方式上,這段話也別具一格。行文先後描述孔子對弟子言志後的表情是「夫子哂之」,「夫子喟然嘆曰」。對於弟子的發問,孔子也能夠耐心解釋。這師徒對話的場面和氛圍非常值得我們今天素質教育思考。

責任編輯:孫圓圓

GIF

好 書 推 薦

簡 介

薛永武《審美與人才開發》一書是「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物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人才強國戰略出版工程出版物,由中組部歸屬的國家級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年出版。

該書是人才美學的代表作。作者運用了哲學、社會學、人才學、美學、文化學、教育學、現代仿生學、腦科學、思維科學、價值論哲學等多種研究方法,對於青少年的成長與成才、對於家庭和各類學校教育,提供審美的視角和方法,通過審美全面激發人們的想像力、感悟力和創新能力,促進人才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全面開發;對於國家人才戰略和社會精神文明建設而言,拙著對於全社會克服金錢和權力對人性的異化,引領人生超越平庸,走出人生迷途,促進全社會的人才開發,對於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薛說人才 的精彩文章:

薛永武:孔子論「克己復禮」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TAG:薛說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