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面復興傳統文化不應等同於全面復興儒家文化

全面復興傳統文化不應等同於全面復興儒家文化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但傳統文化到底哪些是精華哪些是糟粕並非人人清醒。有人簡單地認為傳統文化就是儒家文化的內容,復興傳統文化就是恢復儒家文化,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翻開歷史,我們的傳統文化非常悠遠深邃。

公元前5000年中國已經有了自己完整的文字體系甲骨文,在哲學上出現了《易經》。

公元前3000年中國出現了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確立了以「家天下」概念的封建統治體系。

公元前2000年的周朝將這種統治體系又加以完善,建立了更加嚴苛的等級規範制度,史稱「周禮」。

公元前500年春秋時期,由於周政權開始衰落,諸侯割據各自為政,封建帝王統治鉗制放鬆,思想文化上得以巨大自由繁榮,出現了以老子、孔子、莊子、孟子、韓非子等眾多的思想家,他們回顧歷史對照現實不斷思考探索,確立了各自思想體系與治國理念,其中以老子、孔子的成就最為突出,影響也最為深遠,漸漸形成了中國兩個傳統文化教派:道教與儒教。

公元前67年漢明帝時期佛教由印度傳入中國,在唐代得到全面發展,並在中國形成了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兩大體系。

至此,中國傳統文化三大版塊漸漸形成,他們同時影響著中國文化的進程,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里也就融合了「儒、釋、道」三家思想的存在。

傳統文化在中國的體現無處不在,這三種文化中又以儒家的影響力最大,佔據中國歷史話語權最久,上至朝代更迭帝王將相治國御民,下至黎明百姓婚喪嫁娶一言一行,都在遵循傳統文化設定的規則,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在此重點分析他的成因與危害。

儒家起源於孔子,他是創建中國私立學校的第一人,孔子也因此被人尊稱為教育家,孔聖人。孔子當時招收的學生達三千多人,這些人又多是憂國憂民希望有一番作為的人,希望在孔子這裡學到治國安邦的理論然後投身到各個諸侯國去效力。因此孔子的思想主張得以迅速延伸發展,並在當時形成了很大的影響力。

孔子的思想是建立在對古人崇拜的基礎上,他主張「述而不著,克己復禮」,認為社會混亂的原因是因為「樂崩禮亂」,這裡的禮即「周禮」,對奴隸制的周朝建立的不人道不平等的制度非常迷戀,政治上主張以「周禮」來治國安邦,講究社會等級次序:「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他認為:「君權神授,富貴在天」,出發點是以「君」的利益為先的,要求臣民按照君立下的遊戲規則來嚴格執行,將這種本是周朝以血緣關係確定的奴隸制制度要求全天下人完全去臣服於他,將尊卑親疏劃分的很分明,如果違反輕者殺頭,重者滅九族,因此,孔子的學說一旦被統治帝王看到便正中下懷,大力弘揚,將他的學說立為選拔人才管理國家的考核內容,不難看出儒家學說在封建歷史上一直是統治者的愚民工具,按照他的標準選拔的人才被稱之為御用文人,實際上是先天的奴才。

由於儒家的學說深入人心,甚至連帝王本人都難以改變,在皇帝選拔上嚴格按照周禮的規矩來,以至於中國歷史上即使是遇到兒皇帝、弱智的皇帝天下百姓也得接受三拜九叩,任由他把國家帶到一個不確定的方向,以至於被外族侵略屠殺。皇帝一人有最大特權,全天下都是他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可以決定全天下人的生命權,擁有全天下人的財富,可以擁有全天下女子,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

被儒家思想奴化了的學子們一旦被皇帝選用也不惜拿身價性命來維護這種「禮制」。 這種例子中國歷史上比比皆是,明朝有個名臣叫方孝儒,為了維護皇室由嫡長子繼位的傳統禮教,不惜拿自己家九族性命與新皇帝對抗,後來明成祖朱棣滅他九族後連他的學生朋友都殺掉。這些被封建禮教洗腦的愚忠的大臣們,不為蒼生請命卻往往為皇帝的家事不惜性命「死諫」,他們從來不認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只知道皇帝的家就是國家,視皇帝的家法為自己的祖宗法,認為祖宗之法不可違,實在可悲又可憐。

由於看到儒教是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價值,歷代帝王都會尊孔,並將儒教編輯的文字學說制定為考試大綱,使天下學生必須學習接受才能獲得考試晉級,《四書》《五經》人人必學。孔子述而不著實際上是一個總編的角色,遴選古人已有的文獻內容,並按照自己思想需要加以刪減整合,這種做法被後人詬病為「春秋筆法」,給中國文化的傳播帶來嚴重篡改損毀。

儒教不僅在皇室官僚階層有嚴格規則,在針對普通百姓的約束更是有過之無不及,孔子提出「上智下愚」,給百姓制定了「忠、孝、禮、智、信」等一整套社會規矩,提出「命富則富、命貧則貧」的天命論,要求百姓順從忍讓安身立命,接受固化的階級安排。明清時期階級固化嚴重,一個人一出生便根據父親的職業決定了一生的職業與命運,父親做什麼工種兒子就得做工,唯一上升的途徑就是接受儒家思想的科舉考試內容。

在家庭里主張男尊女卑,給女性帶來很多不平等的待遇,宋朝以來要求女性裹腳不能見人,嚴重摧殘了中國人的身體素質,給後來的蒙古人、滿人的侵略提供了方便。魯迅說過:封建禮教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是殺人不眨眼的御用工具。

儒家提出的「忠、義、禮、智、信」是泛道德主義,是在不平等的基礎上教育要求別人的,在統治階級掌權後尊為我用,是虛偽的道德規範。自漢朝董仲書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儒家開始一家獨大,使道家、法家、墨家等有價值的學說主張漸漸邊緣化,而儒家的後人不管誰來統治中國一概堅決擁護積極合作,即便是外族的統治改朝換代依然可以繼續享受封賞,滿清入關後孔子的後人帶頭剃髮易服接受朝廷的封號,這與儒家提出的忠孝廉恥理念完全不符,政治上是投機主義。

歷史上很多治亂都和是否尊儒有關。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他對儒家思想華而不實不利國家給予否定,而是從實踐出發依法治國統一了天下,改古代的封建製為郡縣制,統一了文字,度量衡等,推動了中國文化的進步。

漢武帝劉邦建漢也不用儒家,而是任用有法家思想的張良、蕭何等人建立了漢帝國,痛擊了匈奴使國家統一加強。而後漢時期由於獨尊儒術使得國家再次分裂。

宋代和明代都是儒家文化盛行的時期,而且得到發展形成「宋明理學」,但正是這樣的時期中國兩度亡國,分別被蒙古與滿清所滅。

到了清朝閉關鎖國重用儒家使得中國被西方列強侵略,中國近代史成為一部屈辱史儒家功不可沒。

對於儒家的偽善同時期的思想家老子看得很清楚,深刻指出「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歷史上很多有作為的帝王也都用批儒來警示後人,可見儒家的危害不是現在才被發現的。歷史上批儒家的學者還有漢代的王允,唐代柳宗元,宋代王安石,明代黃宗羲等先賢。

黃宗羲是中國第一個民主、平等、民權意識的啟蒙者,他指出:「君主制度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人之子女,以俸帝王一人淫樂」,「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對於封建帝制給予無情鞭撻。

至1911年,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滿清建立了民主共和國,儒家的思想徹底不再有市場可售。中華民國的建立是中國歷史上一件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件,他改變了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統治格局,建立新的國家政體,中國從此不再有皇帝。民國雖然短暫但給後來以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有章可循的基礎,中國人民也從此真正站了起來,不再是皇帝官僚階級的奴隸。

毛澤東是新中國的締造者,他熟讀歷史,對於歷代興亡的原因瞭然於心,對於儒家本質的認識更是入木三分,他曾經評價儒教:三皇五帝神聖事,騙過無涯過客」。警告說過:共產黨是批儒起家的,如果遇到問題再把孔子請出來說明快完了!

由於中國人沒有完整的宗教信仰,當儒家與君主專政同流合污後,儒教便一家獨大打壓異端,千百年來在官方的配合下漸漸把孔子俸為神看待,將儒教視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積習難改,宗教信仰帶有很大的盲從性,人們並不去深究他的正確與否,儒教在中國的存在也大抵如此。儒教盛行的年代自由遭殃,外患不止,科技不興,吃人者有理有據,被吃者只能接受隱忍,是中國人的大不幸。

今天我們提出全面復興傳統文化的同時首先應該對傳統文化的內容要有清醒認識,並非古的就是好的,並非有歷史生命的就是對的。正如歐洲中世紀的地心說一樣,儘管延續了幾千年,一旦人們認識到太陽系、銀河系的存在,對真理的認識一夜之間就會改變,當一切大白於天下時無需任何辯解。

未來的中國,對於宇宙生命真理的終極探索不會停止,一切有益於人們身心健康的文化一定會被接受,一切扭曲人性歪曲真理的文化會將徹底拋棄,每個人都應該客觀公正地對待人類文明的進程,隨時接受變革的發生。

吳秀生

2017 12 2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秀生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書法明理為要

TAG:吳秀生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