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物方法凈化養殖水質的水處理技術

生物方法凈化養殖水質的水處理技術

利用微生物和自養性植物(如綠色藻類、高等水生植物)改良水質。其原理是這些微生物和植物可以吸收利用水體中的營養物質(殘餌及水產養殖動物的代謝產物),有助於防止殘餌與代謝產物積累所引起的水質敗壞。

1.光合細菌

光合細菌是一種以光作能源、以二氧化碳或小分子有機物作碳源、以硫化氫等作供氫體,行完全自養性或光能異養性的一類微生物的總稱。只要有水和光存在,不論環境中有氧或無氧,均能生存繁殖。光合細菌能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水中投入光合細菌後,有益菌大量增加,形成優勢種群,抑制了病原的繁殖。羅氏沼蝦、中華鱉、加州鱸、對蝦的養殖中應用光合細菌,具有改善水質、減少病害、提高養殖經濟效益的作用。光合細菌亦可用作飼料添加劑,它對魚類有較好的助長作用。

2.芽胞菌

在養殖水體中加入不同濃度的芽胞菌,待其生長繁殖後測量各項水質指標,結果顯示芽胞菌能夠降低水中的亞硝酸鹽濃度。

3.放線菌

放線菌與光合細菌結合起來使用,對溫室養鱉池凈化水質,在鱉的飼養前期使用效果很好。放線菌主要集中於底質,而光合細菌多分散於水中,故能維持養鱉的良好水環境。

4.多細菌複合微生物製劑

能消耗有機物,起水質凈化作用的微生物不少,有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蠟狀芽孢桿菌、巨大芽孢桿菌、乳酸桿菌、乳鏈球菌、酵母菌、假單胞菌等,它們是一類非致病的有益細菌。目前在水產養殖中應用的多數是多菌株組成的複合產品,能發揮各個菌株的不同功能,起到協同作用,克服單一品種適應性差、應用面狹窄的不足。較有代表性的是兼有好氧與厭氧代謝機制的多菌株複合製劑,常用的有有效微生物製劑EM等。

5.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利用水中的二氧化碳、氮元素等合成自身有機物質,因而能凈化水質。如栽培水葫蘆能增加中華鱉稚鱉培育池中溶氧,降低有機物和氨氮,使氮以氧化狀態為主,改善了水質,加速了稚鱉的生長,提高了存活率。對蝦池中混養的石花菜、石蓴、江籬等海藻能吸收池中的氨氮等無機鹽,增加水體溶解氧,凈化水質。

6.蔬菜、花卉等的種植

水產養殖中產生的一些廢物因含有大量有機或無機的營養物質,恰恰是種植蔬菜或花卉等所需要的,因而可以利用。如利用人工養鱉的廢水栽培茄子,茄子生長良好,而廢水經茄子栽培系統大量吸收營養元素後,水質得到很大改善,經適當調整後可供養鱉場再次使用。

文章來源:科學養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你同行 的精彩文章:

深度報告:蛋白質、漁業生物技術,對水產養殖有何影響!

TAG:魚你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