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邊烤鴨、速生雞、人造假雞蛋……你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 局長來作答
大眾網濟南1月11日訊(記者 韓偉)「便宜」的街邊烤鴨能不能吃?真的存在速生雞嗎?人造假雞蛋流入市場……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備受老百姓關注。同時,食品安全的謠言也相繼出現,讓不少老百姓走入消費誤區。
今天,山東省畜牧獸醫局局長唐建俊、省畜牧獸醫局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朱發成等一行做客大眾網,就網友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為大家一一闢謠,答疑解惑。
謠言一:「便宜」的街邊烤鴨能吃嗎?這麼便宜,會不會是病鴨、死鴨?
真相:肉鴨普遍可以在49天長到6-8斤,30天長到2-3斤真不是事兒,甚至這成績都有點對不起北京鴨祖宗呢!鴨子為何便宜?北京鴨的優良基因加上優良的飼料,它的飼料轉化率高,當然就便宜了。更重要的是,鴨的附加值高。中國人不僅吃鴨肉,還吃鴨頭、鴨掌、鴨脖、鴨翅、鴨血、鴨腸、鴨肝、鴨胗、鴨心、鴨舌、鴨蛋,鴨毛能做腱子、鴨絨能做羽絨服。所以看起來十幾塊一隻,實際上整隻鴨的價值大多了。
謠言二:真的有速生雞、激素雞嗎?
真相:快大型白羽肉雞是家禽遺傳育種專家經過近百年的歷史選育出來的優良品種,特點是生長速度快,優良品種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中,餵給營養全價飼料,就能充分發揮優良品種遺傳潛力,現在的肉雞生長快就是優良的專門化品種+適合於生長的全價飼料+適宜的生長環境的結果。雞喂全價飼料猶如母嬰飲用配方奶粉。許多消費者對激素雞言論深信不疑。這是對肉雞育種及其配套生產技術等科技成果不了解,以訛傳訛的結果。白羽肉雞養殖重視規模效益,每隻雞的利潤較低,而激素價格昂貴,如添加激素,會大大增加飼養成本。許多實驗顯示添加激素物質並不能對雞產生什麼神奇的催熟效果,而且容易造成死亡。
謠言三:人造假雞蛋流入市場?
真相:網上製作「假雞蛋」視頻里異常的雞蛋或是被凍過,或是因為雞飼料等原因,但都是真雞蛋。其實,這是一個騙局。目的是吸引別人去「拜師學藝」,學費不菲且「關鍵技術」保密。其實,人造雞蛋根本無法實現,光蛋殼就難以模仿,比如有氣孔、有氣室、有卵膜。
謠言四:路邊現擠牛奶更有營養
真相:在有些消費者看來,奶牛直接擠下來的原奶最新鮮、安全,殊不知,直接飲用這種牛奶有可能存在感染病菌等健康風險。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提醒消費者盡量不直接飲用未經殺菌的原奶。由於未經過均質工藝處理,原奶的乳脂肪球較大,煮沸後會發生聚集上浮,從而帶來「黏稠」、「風味濃郁」的感官印象。但極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
因此,如果原奶殺菌不充分,很容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傳播。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指出,布魯氏菌的風險可能來自於未經過巴氏消毒的乳製品和未煮熟的肉製品。
原奶沒有經過任何消毒處理,而且產奶的奶牛是否健康、有沒有檢疫、運輸過程中有沒有被污染等信息尚難以做到完全追溯,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因此建議消費者不要直接飲用原奶。


TAG:雞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