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應對低溫凍害別心慌,錦囊在此——養殖篇

應對低溫凍害別心慌,錦囊在此——養殖篇

低溫對養殖業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如何讓自家的豬牛羊雞安然度過低溫天氣?往下看!

生豬:保溫通風兩不誤

養豬業如何防範低溫凍害?省生豬產業技術體系提出了以下應對措施。

1

提前做好檢修和物資準備

大風雪來襲前,飼養戶要在防寒材料準備方面多做工作,注意檢查圈舍、門窗和房頂,及時加固飼養大棚,尤其是地處野外的大棚,要備足取暖材料,預備好備用取暖設備。無論是頂棚,牆壁還是門窗,尤其是背面的門窗,能封嚴的封嚴,能修補的修補,特別留意不要留縫隙,防止賊風偷襲。同時還要為畜禽預備好充足的飼料。惡劣天氣來臨前,可根據倉庫條件,貯備1~2周的飼料量。此外,還要注意檢查水路、電路、道路,保證三路暢通和安全,並預備好足夠的應急備用設備和材料。

2

及時除雪避災減災

大雪期間和過後,要及時清理掉棚頂的積雪,防止壓塌飼養大棚。 「溫度好,保平安;稍不慎,出禍端。 」這話道出了溫度對於養豬的重要性。大棚周圍的積雪會帶走大量熱量,必須徹底清除乾淨。大風過後或者是積雪融化時,氣溫會迅速下降,防寒保暖、預防冷應激是當務之急,可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如加大採暖力度,加強圈舍密閉性,保證舍內有適宜豬舍的環境溫度。需要注意的是,豬舍內的空氣溫度,和接近地面的溫度,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熱空氣向上走,靠近地面的溫度總會比上層空間的溫度低很多。而豬恰恰對靠近地面的溫度才更敏感。所以,對圈舍溫度的控制就不能簡單以人站的那層高度為標準。如果能夠給豬舍的屋頂進行簡單的吊頂處理,就是一種合理的調整。另外,也可考慮適當增加豬群密度來提高抗寒能力。飼養密度大,則每頭豬的佔地面積縮小,躺卧時可互相體貼取暖。同時,飼養密度大時,豬體散熱量也加大,有利於提高舍內溫度。在冬季對於沒有取暖設施的育肥豬舍,舍內頭數可比平時增加1/3~1/2,讓豬互相以體溫取暖,豬多散熱多對提高舍溫有一定作用。

3

要處理好保暖與通風的關係

及時清糞,合理組織通風換氣,防止有毒有害氣體聚集造成危害。用煤爐加溫時,不但要使用優質煤炭,還要保證排煙通暢。同時,可採用在地面撒一些活性炭、生石灰、過磷酸鈣等有吸附性的材料,來降低舍內氨氣和臭味;此外,可採用生物除臭法,減少氨氣的產生,即在飼料中添加某些益生素或在豬舍內灑益生菌製劑。

4

冬季要將飲水溫度控制在20℃~25℃

盡量不要給豬飲用雪水,如果使用,應先將雪加熱溶化,靜置並倒掉上浮物和沉澱物,再加熱到合適的溫度後使用。冬季雨雪天,可對豬可提高5%左右的營養水平,給豬多補一些能量飼料,比如說加一點植物油、豆油什麼豆餅這一類的東西,或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松針粉、艾葉粉等,能有效預防冷應激,增強抗寒能力。對補充飼料、多汁飼料時,應先將其放在圈舍內預熱。

5

做好疫病綜合防控

加強疫苗免疫和適當的預防性用藥。極寒極冷氣候下,容易造成豬群口蹄疫、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等疫情發生。豬場可根據免疫計劃或周邊疫情流行情況,全群增加一次口蹄疫、豬流行性腹瀉疫苗免疫。除疫苗加強免疫接種外,可以採用每噸飼料中拌入土霉素鹼粉2000g,或支原凈100g+15%金黴素2000g,或泰樂黴素100g+15%金黴素2000g,連續飼餵2-3周,以預防和控制呼吸道和腸道疾病的發生。

6

豬舍的消毒

在保證生物安全的基礎上,雨雪天氣應適當減少消毒次數,降低豬舍濕度。環境消毒法:每周環境消毒1-2次,用2-3%火鹼溶液或高效消毒劑進行消毒;帶豬消毒時,應選用碘製劑、醛類等消毒藥,採取噴霧的方式進行,最好選擇在中午前後氣溫較高時進行。雨雪天氣降低濕度,保持豬舍乾爽衛生是降低低溫應激導致發病的一個有效措施。豬舍內相對濕度應控制在60%~65%。當豬舍濕度較大時,應先適當升高豬舍溫度,通過高溫時段增大通風量,此外,在欄舍內撒木糠、碳渣、過道撒石灰等吸潮。

肉牛奶牛:防凍保暖 及時添料

嚴寒天氣肉牛養殖關鍵技術:

1

增加房舍保溫效果

除雪除冰、加固整修圈舍,覆蓋塑料布等使頂棚不漏雨雪,四壁無風洞。牛床內加厚墊料和保證牛床乾燥,乾草、軟秸桿、稻草、玉米秸稈、粉碎的玉米芯等或地表50厘米以下比較乾燥的土壤都可用作墊料,所有墊料攪拌鋸末、爐灰等保溫吸濕材料。及時排除牛舍積水。將粗飼料鍘短至2至3厘米飼餵,有利於消化吸收。

2

加喂夜餐

在精料內添加2%的尿素,以補充粗飼料蛋白質營養的不足。補喂精料,因平時的喂量因持續低溫已經不能保證生長速度,每日補喂1—2公斤精料。有條件的可餵給混合精料,其配合比例為玉米30%、稻穀(或玉米)20% ,餅粕類25%(棉籽餅不超過8%、菜籽餅不超過5%),米糠(麥麩)20%、食鹽2%、小蘇打3%。

冬季是動物病毒性疫病的流行季節,特別是動物的流行性腹瀉、口蹄疫等更是高發季節。要實施疫苗接種、加強疫病監控,做好牛場牛舍清潔衛生工作。

嚴寒天氣奶牛養殖關鍵技術:

1

防凍保暖

防止牛舍和牛棚倒塌,要加固牛舍和牛棚,如遇大雪,增加棚舍頂積雪的清掃次數,保證屋頂沒有積雪。

2

要加強檢修圈舍,做到頂不漏雨雪、四壁無縫隙、地面鋪墊草

為了提高牛舍冬季溫度,將牛舍迎風面(北面或西北面)的門窗、牆縫堵嚴,防止賊風侵襲。有條件的可通過設置天棚、掛門帘、設擋風障、建塑料暖棚等措施來提高圈舍的防寒保溫性能。同時,充分利用煙道、土暖氣、煤爐等設施向舍內供暖。冰雪天氣,盡量減少奶牛圈外活動。

3

增加精飼料的飼餵量,精心飼養

一般比飼養標準高15-20%,即增加20%的混合精料。飼料種類要儘可能多樣化,應餵給足量的優質乾草和一定數量的酒糟、胡蘿蔔、玉米糖渣等多汁輔料,如有青貯飼料,則以此為主,喂量由少漸多。青綠飼料要堆放在室內,青貯飼料最好在中午時間餵給。水拌料要用清潔的溫水拌,隨拌隨喂,不要飼餵冰凍的飼料。適當增加飼餵次數。增加奶牛採食量是提高奶牛產奶量的有效措施。

04

防濕、防滑

奶牛全部進入圈舍後,要注意保證牛舍內適度通風,相對濕度不宜超過55%。牛舍儘可能的少用水沖洗地面或者不用,並且要保證適度的通風,除及時清理糞便以外,定期在牛床上鋪墊乾的鋸末和墊草。適當的增加光照,可以大大提高催乳激素的分泌,增加產奶量。

5

要加強保胎工作

懷孕母牛的保胎保育工作在冰雪天氣非常重要。奶牛食入腐敗或冰凍的飼料、長期營養不良、滑倒摔跤等都是流產的因素。奶牛保胎要注意兩點:滿足孕牛的營養需要,尤其是保證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的供給;保證孕牛充足的優質乾草。

家禽:防控疫病 增加營養

家禽業如何防範低溫凍害?省家禽產業技術體系提出了以下應對措施。

1

增加營養加固棚舍

提高畜禽日糧能值與B族維生素水平,保證畜禽應付環境溫度下降對額外熱量的需求。如提高玉米、稻穀、麥類等穀類原料用量,以及飼用油脂用量;適度增加麩皮、米皮糠、優質草粉用量,或者添加B族複合維生素添加劑。注意在提高麥類原料用量的同時,注意同時添加相應的專用酶製劑,確保其非澱粉多糖的消化利用。

2

提高舍內溫度

通過電加熱或者生物質鍋爐等設施,以及提高飲水溫度至溫熱狀態,旨在減少用於維持體溫的飼料能值消耗,提高日糧能值轉化畜禽產品效率,降低飼料成本。

3

防止大雪壓垮棚舍

可在頂梁下每間隔5米處,添加立柱支撐保護;及時清掃棚面積雪;增加舍內溫度,促進冰雪融化。舍內加溫,在空氣流通降低情況下,尤其注意舍內供暖引起的一氧化碳中毒發生,在避免穿堂風情況下,可適當保持空氣交換量,確保飼養員與養禽安全。

嚴寒天氣蛋雞養殖關鍵技術:

1

加固雞舍,清除頂棚積雪

要對雞舍和水電等基礎設施、設備進行全面巡查、加固,特別要重點排查存在隱患的老舊雞舍,及時轉移雞隻,避免發生嚴重的坍塌事故。同時,應注意用電安全,防止因棚舍倒塌、壓斷電線而導致漏電電死家禽。

2

備足飼料和燃料

在低溫的情況下,可適當提高飼料中能量組份的比例。例如可在原來的基礎上補加10%-20%的玉米,與此同時再根據體重大小適當增加喂料量,氣溫每下降3℃,每隻雞日喂料量增加5克左右,寒流過後再逐漸恢復到原來的喂料水平。備足飼料和燃料,隨時了解天氣和交通信息,及時補充飼料和燃料,保證供應。

3

加強疫病防控

尤其是要加強對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新城疫等疾病的免疫。對因災死亡的雞隻要儘快作無害化處理,防止傳播疾病。

嚴寒天氣肉雞養殖關鍵技術:

4

加固雞舍

及時掃除屋頂積雪,防止雞舍坍塌,避免更大的人畜傷害。加強保溫措施,尤其是局部保溫,如雛雞階段增加保溫燈或煤爐等,防止雞扎堆出現壓死現象;盡量減少肉雞成雞階段室外運動量;種雞加強密封措施,同時注意適量通風、防火安全。肉雞加厚墊料,特別要保持墊料乾燥。

5

適時免疫

密切監測雞群動態,有效預防傳染性支氣管炎、禽流感、新城疫等冬季常發病的發生。強化生物安全措施,尤其是做好圈舍周圍消毒衛生,防止細菌、病毒等侵入。

提高母羊繁殖率有辦法

提高母羊繁殖率,是養殖場獲取收益的關鍵所在。要提高母羊繁殖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選擇多羔公母羊留種

雙羔或多羔具有遺傳性、在選留種公母羊時其上代公母羊最好是一胎雙羔以上的後備羊群中所選出的。這些具有良好遺傳基礎的公母羊留作種用,能在飼養中充分發揮其遺傳潛能,提高母羊一胎多羔的幾率。

2

充足的營養使種羊有健康的體況和適度的膘情

公羊保持旺盛的性慾,配種時精液中精子數量多、活力強、受精能力高;加強母羊營養,是提高母羊繁殖率的有效措施。母羊體壯,胎兒就發育良好,產後奶水足,羔羊出生體重大,成活率高。因此,母羊膘情越好,羔羊體重越大,多羔率就越高。

3

實行兩次配種

母羊發情時,實行雙重配種或兩次配種輸精,可以提高准胎率,增加產雙羔的幾率,採用兩次配種方法可使母羊生殖道內經常保持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存在,增加受精機會。常採用的方法:對確認發情的母羊、在12及24小時後各配種輸精一次,一般兩次輸精間隔10~12小時。

4

提高羊群中青壯年母羊的比例

幼齡初配母羊和老弱母羊繁殖力不如壯年母羊。母羊一生中以3~4歲時母羊繁殖率最強,繁殖年限一般為8年。因此,為提高羊群的整體水平、合理調整羊群結構、有計劃地補充青年母羊,適當增加3~4歲母羊在羊群中的比例,及時發現並淘汰老、弱或繁殖力低下的母羊。

5

羔羊適時提早斷奶

縮短母羊哺乳時間可促使母羊提早發情,實現一年多產。早期斷奶羔羊需要人為訓練羔羊的採食能力,在羔羊10~15日齡時喂一些鮮嫩的青草、菜葉或細軟易消化的乾草、葉片,以刺激羔羊消化道消化機能的早期形成和向羔羊自主採食方向的過渡。

水產:提高水位 保溫禦寒

針對當前出現的極寒天氣和水產養殖特點,省水產產業技術體系提出如下應對措施。

1

提高水位

池塘或環道推水養魚,迅速將養殖水位加至2米以上,有條件者應加深到2.5-3米;暫養網箱沉至水下2米左右的水層;池塘養殖青蝦,保持水位1.2至1.5米;稻田養殖小龍蝦、中華鱉、泥鰍等,保持坂田水位30-40厘米;做到降溫前加滿水位,緩慢加水,避免直接沖底,盡量減少水產養殖動物產生應激反應;稻田養殖模式,避免在低溫雨雪冰凍天氣臨時加水,以免造成小龍蝦出穴和中華鱉上浮而出現凍傷、凍死現象。

2

除雪破冰

若水產動物精養池塘出現水面積雪封凍,需要及時除雪除冰,盡量減少水面積雪,縮短水體的冰封期,保持空氣中溶氧能及時溶入養殖水體中,避免水產養殖動物因缺氧窒息死亡。

3

停食少捕

冰凍期盡量減少捕撈、投喂等操作,防止魚蝦蟹體表凍傷,造成感染水霉病等疾病,甚至凍死。

4

保障運轉

清除溫室塑料大棚和一般簡易管理房、網箱等設施積雪積冰,防止冰雪過多而倒塌,修補損壞的保溫薄膜;檢修溫室甲魚、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等水產動物的供電、供熱、供水管道設施,防止因設施凍壞造成的斷氣、停電、停水;儲備充足的燃料和養殖飼料,保證溫室養殖正常運行。

5

保溫禦寒

對於環道推水養殖池及稻田養殖小龍蝦等特色產業,有條件的養殖戶,可在池塘北面搭建用稻草覆蓋的30-50米的擋風棚,阻擋北風直接吹到環道及稻田表面,從而減慢水體降溫;可在環道池上建造簡易塑料溫棚,保持環道一定的水溫;在稻田子埂及田埂小龍蝦洞穴集中區覆蓋2-3厘米的稻草,增加洞穴溫度,保障親本蝦不受傷害。

6

水質調節

降溫前及溫度回升後,加強化學增氧底改,晴天勤開增氧機,促進上下水交換,從而促進氧化分解,凈化底質,保持池塘水質清爽。

7

疫病防控

做好病害監測防治工作,及時撈出凍死、病死魚,並做無害化處理,避免死魚污染水質;寒潮過後,連續晴天3-5日,池塘水溫在10℃以上,可隔日適量投喂飼料1次,增強魚蝦蟹體質;並選擇晴天,全池潑灑二氧化氯、碘製劑等消毒劑1-2次,防止發生爆發性疾病。

雛雞冬季疫病防控

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防重於治」的原則,定期免疫接種。 1日齡,馬立克氏病弱毒苗皮下注射;7日齡新城疫克隆30或IV系苗滴鼻點眼,同時注射新城疫油乳滅活苗0.25毫升;10日齡傳染性支氣管炎、腎傳支二聯苗飲水;14日齡法氏囊多價苗飲水;21日齡,雞痘苗刺種;24日齡,法氏囊苗飲水;30日齡,新城疫IV系或克隆30二免;35日齡,傳染性支氣管炎,腎傳支二免。以上免疫程序不是固定不變的,養殖戶可結合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增加或減少某項免疫。

在雞病防治過程中預防用藥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對14日齡以內的雛雞以防治雞白痢為主,飼料中可以添加0.2%痢特靈,或者氯黴素、恩諾沙星等;15日齡以後著重預防球蟲病,可以選用氨丙啉、地克珠利、氯羥吡啶等交替使用。假如當地發生某種嚴重疫情,也應進行藥物預防,對病毒性傳染病可選用病毒靈以及抗病毒中草藥,但同時必須配合抗生素,以防繼發感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徽日報農村版 的精彩文章:

應對低溫凍害別心慌,錦囊在此——種植篇

TAG:安徽日報農村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