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再續前緣——中意合作海絲文明研究與文保前瞻

再續前緣——中意合作海絲文明研究與文保前瞻

原標題:再續前緣——中意合作海絲文明研究與文保前瞻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絲路申遺」進入新階段,怎樣認知與彌合全球化早期舊大陸文明的交流,配合沿線文化遺產保護的合理規劃與可持續發展,成為「全球治理」視野下區域性合作的重要議題。以海空工程著稱的西北工業大學(以下簡稱「西工大」)兼收並蓄、跨界創新,從涉足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伊始,就將目光投向了絲路終端、古典文明的「搖籃」——義大利的「大希臘」地區。


「大希臘」一詞源於西進的希臘化殖民運動。自公元前八世紀,希臘移民首次在西地中海的那不勒斯灣登陸,建立庫邁殖民據點開始(圖一:義大利南部古希臘殖民地分布圖),這一稱謂就有了明確的歷史地理概念,即義大利南部包括西西里島在內地區,至今仍為義大利政府、學界和民眾所沿用。



圖一:義大利南部古希臘殖民地分布圖

無論是物質文化,還是精神文明,抑或是政治勢力,早期「大希臘」地區的古代文明對羅馬(共和)帝國的形成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希臘」地區從此成為古典文明的重要「搖籃」之一! 「大希臘」地區的不可移動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數量多、等級高、密度大、分布廣、內涵豐富等特點。其中,那不勒斯省不但是地中海的地理中心,更自古便是「大希臘」地區的文化中心;其境內環維蘇威火山地區的龐培與埃廓拉諾故城遺址、環坎皮菲戈雷火山群的庫邁(圖二:庫邁故城想像復原圖/Jean-Claude GOLVIN繪)和博泰奧利故城遺址(圖三:博泰奧利故城想像復原圖/Jean-Claude GOLVIN繪)與巴雅皇家溫泉宮(圖四:巴雅皇家溫泉宮想像復原圖/Jean-Claude GOLVIN繪)及尤利烏斯港(圖五:尤利烏斯港想像復原圖/Jean-Claude GOLVIN繪)等聞名遐邇,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的重地。



圖二:庫邁故城想像復原圖/Jean-Claude GOLVIN繪



圖三:博泰奧利故城想像復原圖/Jean-Claude GOLVIN繪



圖四:巴雅皇家溫泉宮想像復原圖/Jean-Claude GOLVIN繪



圖五:尤利烏斯港想像復原圖/Jean-ClaudeGOLVIN繪


特別是坎皮菲戈雷地區,在人類演化與文明演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根據包括格陵蘭島冰層在內的綜合環境數據表明,距今37,000年左右,坎皮菲戈雷地區的火山群曾多次爆發,導致歐陸氣候變冷,尼安德特人口銳減,隨後新人遷入繁衍;這成為歐洲舊石器時代早期向中期過渡的標誌性事件(圖六:史前坎皮菲戈雷火山爆發災害影響分布圖)。


圖六:史前坎皮菲戈雷火山爆發災害影響分布圖


隨著亞歷山大東征和張騫通使西域,人類文明完成了全球化早期的進程。大東亞地區的絲綢經過轉口貿易,翻越蔥嶺抵達印度河的中游地區,再轉漕運至印度洋,同次大陸的香料一起,沿阿拉伯海從葉門北上紅海;然後,在埃及沿岸登陸,穿越戈壁與童山,再入尼羅河漕運,順流而下亞歷山大港;接著,橫渡地中海至坎皮菲戈雷;最後經羅馬大道,批發至包括帝都在內的半島全疆(圖七:全球化早期大宗商品貿易路線示意圖)。這一水陸混運路線(參見紀錄片《巴雅:絲路大宗商品貿易的終點》/鏈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5NDA3MTgxMg==.html?spm=a2hzp.8253869.0.0#paction),基本是公元二世紀前絲路大宗商品貿易的客觀寫照(在公元二世紀之前,從那不勒斯灣北上羅馬城的沿岸,尚無適合船隊避風避險良港)。



圖七:全球化早期大宗商品貿易路線示意圖



紀錄片《巴雅:絲路大宗商品貿易的終點》


自2003年起,經過十幾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和談判,義大利文保系統將坎皮菲戈雷地區經營數百年的巴雅商港關停;而後建立了水陸兩棲的國家考古公園(圖八:巴雅國家水下考古公園示意圖),其中包括上述的庫邁和博泰奧利故城遺址、巴雅皇家溫泉宮和尤利烏斯港。



圖八:巴雅國家水下考古公園示意圖

尤利烏斯港以凱撒家族的名義設計築建,曾是帝國西海艦隊司令部,北側毗連巴雅溫泉宮,原為庫邁故城的附港,後成為羅馬共和至帝國時代歷朝達官顯貴雲集的極盡奢華的離宮別院——地中海的「阿房宮」。凱撒遇刺時,遺孀埃及豔后克里歐佩特拉就攜幼子在此駐留。尤利烏斯港的南部是博泰奧利故城,地中海貿易的集散地和宗教、藝術與文化的交匯地。1538年,尤利烏斯港突然火山爆發(圖九:坎皮菲格雷火山群分布圖),大半座港口和巴雅溫泉宮,均沉入海底;相反,岸上卻聳立起一座新火山(圖十:坎皮菲戈雷地區地質構造圖)。



圖九:坎皮菲格雷火山群分布圖



圖十:坎皮菲戈雷地區地質構造圖


整片沉降區約640平方公里(圖十一:衛星鳥瞰尤利烏斯港水下遺址),相當於龐貝故城的三倍(圖十二:巴雅—尤利烏斯港水下遺址分布圖);水深從2~18米不等,包括港口、街區、住宅、浴場、宮殿、神廟、劇院、沉船、雕像(圖十三、十四:古羅馬雕像/Antonia攝)和大量可移動文物。從2003年至今,當地文物局與義大利高等文物保護與修復研究院(以下簡稱「意文保院」)合作,對水下大型遺址群進行了大規模調查與測繪(圖十五:意方進行水下遺址測繪/Ulisse攝);對重點遺存進行了打撈、保護和數字化掃描,並規劃和籌建了巴雅國家水下考古公園。近年來,歐盟與義大利也將巴雅大型水下遺址群列為重點文保單位(圖十六:巴雅—尤利烏斯港水下遺址保護區示意圖)。因為,包括義大利國家火山局在內權威機構均認定,百年內此處必將崛起另一座更大的火山;整個噴發甚至將給義大利南部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參見紀錄片《坎皮菲戈雷:改變人類演化進程的火山群》/長安下方二維碼打開視頻)。



圖十一:衛星鳥瞰尤利烏斯港水下遺址



圖十二:巴雅—尤利烏斯港水下遺址分布圖



圖十三、十四:古羅馬雕像/Antonia攝



圖十五:意方進行水下遺址測繪/Ulisse攝



圖十六:巴雅—尤利烏斯港水下遺址保護區示意圖


綜合坎皮菲戈雷地區的重要性,以及上述的珍貴性和瀕危性,中意雙方包括(圖十七:義大利高等文保院水下考古部主任、聯教署水下遺產部理事芭芭拉·戴維教授發言):意文保院、國家文物局水下考古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廣東省文物與考古研究所、天津市文物管理中心中心考古部、西工大、西北大學、中山大學與天津大學等多家科研院所,均對儘快在此地合作開展文保工作,表達出濃厚的興趣。在西工大的盛情邀請下,各方於2017年11月29日聚首西安,參加了「首屆海絲文明與文化遺產保護論壇」(圖十八:首屆海絲文明與文化遺產保護論壇)。



圖十七:義大利高等文保院水下考古部主任、聯教署水下遺產部理事芭芭拉·戴維教授發言


圖十八:首屆海絲文明與文化遺產保護論壇


中意雙方認為,在中方熟悉坎皮菲戈雷地區文化遺產資料的同時,可以聯合相關院校根據出土文物研究,在我國內以O2O專題講座的方式,深入淺出的系統普及古典學,特別是古典考古學的基礎常識(圖十九:論壇議程一覽)。其次,以建立、升級和優化坎皮菲戈雷國家水下考古公園地理信息系統為目標,開展綜合水下工程技術聯合攻關,研發和應用適合水下文保的多功能器材與設備,提高搶救性水下文保工程的功效,最終儘快完成整個遺址群的數字化測繪與三維成像(圖二十:論壇順利在西工大舉行)。對於水下微觀環境大理石質文物的保護,除打撈外,意方尚無有效、環保而長久的技術;故希冀同中方合作開展研發和應用。中意雙方希望以這三點為契機,逐步開展坎皮菲戈雷地區的文化遺產保護;同時,以古典學研究的成果,反哺東亞考古中的舶來問題,比如造船術(圖二十一:西工大與意文保院簽署合作意向書)。



圖十九:論壇議程一覽



圖二十:論壇順利在西工大舉行



圖二十一:西工大與意文保院簽署合作意向書


中意是絲路沿線最重要的兩大文明古國,是東西方文明的發祥地與典型代表。義大利的漢學研究在國際上首屈一指;而我國學界對環地中海古典文明世界依然知之甚少。「甘英西使大秦,未及」,而我們卻趕上了「一帶一路」的東風,望見了「西海」的彼岸——時不我待!



圖二十二:論壇代表合影


————————————————————————


作者:景騫(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中心「一帶一路」研究院)


註:本文轉載自《中國文物報》2017年12月19日第3版(再 續 前 緣 ——中意合作海絲文明研究與文保前瞻),圖片與視頻為本次添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絲路遺產 的精彩文章:

這麼巨大的國家寶藏,怎麼才能把它變好玩呢?

TAG:絲路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