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媽就算累成狗,也不請老人來帶娃

當媽就算累成狗,也不請老人來帶娃

文|粒粒

企鵝號|粒粒西遊記

曾經有位朋友善意地提醒我: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太累了,可以讓家裡老人來幫忙,這樣我就會輕鬆一點,偶爾有自己的時間,奢侈時還能睡個好覺。

朋友為我好,我心中有數,其實說請老人來幫忙帶娃,又何嘗那麼簡單,如若不簡單,就難談輕鬆。人生在世,就別夢想清福,一個難題解決了的同時,又會有一個新難題隨之而來。

當然,這都是自己的選擇,我沒有抱怨的理由。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帶,這也是天經地意的事。

老人沒有給子女帶孩子的義務,他們辛勞半生,累了一輩子,終於有空歇歇了,卻又不得不參與到隔輩撫養中,再展開新一輪的屎尿大戰,哄哭喂飯,這些對於他們來說,極為不公。即便他們心中出於對子女的愛而伸手援助,子女也應當承擔起自己對於生活的責任,盡量不要打擾他們晚年的悠閑生活。

只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很多媽媽在孩子出生之後都經歷過脆弱無助,欲哭無淚,急起來要發瘋,傷心起來想自殺的心理波動階段。

說起來就是一把心辛酸淚,我也想吐槽一下兩年前自己剛生完老二的悲慘生活:

生完老二後當天立即轉入帶娃模式,至於月子嘛?咱就入鄉隨俗,跟老外一樣,完全就當沒有那回事。

大約產後的第一周,我基本沒有躺著睡過覺,小的晚上一會兒哭了,一會兒又哭了,好不容易他不哭了,女兒又開始哭:媽媽陪陪我,媽媽陪陪我。為了打消女兒擔心我生了弟弟就不再愛她的可怕念頭,我只得半夜坐在她的床頭一遍遍表白:媽媽愛你,媽媽永遠愛你。

睡不好覺也就算了,飯也別想好好吃一口。一個人帶兩娃就是這樣,大的哭小的叫,一個要喝水,一個換尿布,一個要餵奶,一個要上學。當媽的每天忙似陀螺一般,經常連上個廁所都得把尿憋很久,我那時候痔瘡嚴重,想想也是帶娃的埂。

除此之外,新媽媽的身體也總是出故障,一會兒冷得發抖,一會兒熱得冒汗,一會兒漲奶,一會兒乳腺炎又發了。

即使這樣,如果孩子們能夠健健康康別生病 ,心中也算覺得燒了高香,萬分滿足。可是,哪有小孩不生病的呢,一個病,另一個也跟著來,那種著急上火和操心啊……

但是,辛苦不是正常的嗎?既然選擇了這條路,爬也要爬下去。每逢太累,我都會想想紅軍長征兩萬里。

更何況,這之間也享受了孩子們帶來的快樂和甜蜜,而這種甜蜜,也只有媽媽才會有更深入的體會,孩子們只要一笑,我的苦難立即煙消雲散,覺得再苦再累也值了。

因此,如若不是萬不得已,我堅持自己帶孩子,不麻煩老人。親媽不行,更別提婆婆了,婆媳若不是經歷十年磨合,生活在一起容易互相迫害。

這不光是因為他們沒有這個義務,而還有許多其它方面的影響:

一. 老人來帶娃,影響夫妻感情。

個家庭的主體關係是夫妻關係,夫妻關係和睦就是婚姻的定海神針。夫妻好了,家庭才會風平浪靜,和諧美滿。

老人的到來,尤其是婆婆的參與,一定程度上會削弱丈夫撫養孩子的參與度。媽媽們都會疼兒子,寧可自己晚上一遍遍起來給孫子換尿布,餵奶粉,也不願兒子睡不好覺。

很多新媽媽生完孩子後,就會自動和老公開始「分居」,要麼和老人一個房間,要麼和保姆一個房間,要麼自己晚上帶寶寶,這實在不是上策,孩子也不是女人自己的孩子,這樣把老公「踢」出去實為不妥。

夫妻長時間不同床共枕,親密感逐漸疏離,會為婚姻帶來很多潛在的危險。男人有感情生理需求,女人在產後最需要老公的愛護,如若愛的需求不能滿足,大家都會向外尋找。

因此,很多男人在這個階段出軌,尤其他晚上不幫忙帶孩子時,那精力可是旺盛的很。很多女人也在這個階段心灰意冷,恨死了婆婆一家人。

所以,老公晚上協助老婆一起照顧孩子是天經地意的,並且有助於換位思考,他會通過參與後的親身體會而知曉老婆的不容易,更加懂得體恤與寬容。

一個小家庭里參與好幾代人,各存心思,各想各媽,總會有口角,有心理掙扎,男人覺得夾在媽與老婆之間難做人,女人也會在親媽與老公之間忙得焦頭爛額,長此以往,夫妻之間互相埋怨,感情在這些雞毛蒜皮中逐漸冷淡。累覺不愛嘛。

二. 老人來帶娃,來的不光是人,還有她的指導思想。

不管是親媽,還是婆婆,只要是人就自己的思想,兩代人之間的育兒理念有時天差地別,但老人喜歡用自己的經驗主義「嚇唬」人,動不動就來一句:我們那時候…… 因為她們經歷過,就覺得自己有發言權,可是時代真的不同了。

媽媽心疼女兒,總會想法設法在月子期間讓她躺著歇著和捂著;婆婆心疼孫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好像兒媳婦會虐待自己親生的娃。

這些還都是生活上的瑣事,就孩子的撫養及啟蒙來說,兩代人之間也極難意見統一。跟親媽偶爾吼一嗓子還好,要是婆婆可就不得了,總會怕她到兒子面前去告狀。

「剪不斷,理還亂」,這樣日復一日,自己生的孩子不能作主,還惹得老人一肚子火。想想還不如自己一個人,雖說累一點,可是至少說了算啊。

我承認有許多家庭幾代人住在一起可以非常和諧地處理彼此之間的關係,那當然非常美好,只是美好是屬於少數人的,大部分人如若幾代人長期一起居住,產生的只有矛盾。許多夫妻不能挺過結婚的前三年,基本也是因為孩子出生所引發的家庭問題逐漸演變成家庭大戰。

親情,是人生最重要的感情之一,父母牽掛孩子,願意出手相助值得感謝,年輕人也要心裡想著老人,多多探望。但是,小家庭一定要把夫妻感情放在首位,孩子的撫養方式盡量保持獨立,最起碼作為孩子的媽媽要有發言權,這樣的家庭才能走得遠。

人與人之間想要維繫親密的感情並不是越近越好,而是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觸碰彼此底線。因此小家庭從大家庭中脫離出來,孩子與老人之間保持合適的距離從一定程度上更有助於雙方感情的維護。

就像刺蝟一樣:彼此之間的距離要足夠近,可以互相取暖;但又要足夠遠,避免互相傷害。

——感謝閱讀——

作者:粒粒

微信公眾號:粒粒西遊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粒粒西遊記 的精彩文章:

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三個字,你每天跟他說幾次?

TAG:粒粒西遊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