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紫鵑茶的由來

紫鵑茶的由來

20世紀50年代,省茶科所科技人員在南糯山群體茶園中曾發現有芽葉較紫的茶樹,但當時並沒有特意去引種繁殖。直到1985年春,才專門組織人員前往南糯山尋找,但幾經尋覓,卻一直沒有找到理想的植株。當年5月,省茶科所科技人員在曼真所內群體茶園中終於發現了一株紫莖、紫葉、紫芽的茶樹。經無性繁殖,於1986年定植了0.135畝,並根據《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貼身丫環「紫鵑」及茶樹「紫尖」(紫色的芽尖)的特徵,以諧音為這種獨特的茶樹材料取名為「紫娟」。

「紫娟」屬於普洱茶變種 (C.var.assamica),是雲南大葉群體茶樹品種中的一種特異品種。「紫娟」茶樹為小喬木,樹姿開張,具有紫莖、紫葉、紫芽的特徵:半木質化莖呈紫紅色,木質化的莖呈褐綠色;葉形長橢圓形,色綠,微紫;芽葉紫色,茸毛多。

「紫娟」茶干茶色澤為紫黑色,茶湯為淡紫色,香氣醇正、味濃回甘,並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1991年,雲南省藥物研究所用「紫娟」茶進行動物降壓實驗,結果表明,「紫娟」茶降壓幅度(35.53%)優於雲南大葉群體種綠茶(29.04%)。另經多名高血壓患者服用「紫娟」茶,反映藥效良好,證明「紫娟」茶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1999年至2000年,省茶科所科技人員開展了「特種紫茶(紫娟茶)天然降壓活性物質研究」(農業部茶葉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課題),結果表明:「紫娟」茶黃酮類、咖啡鹼、鋅、花青素等物質含量比對照大葉茶高。研究認為,「紫娟茶」含量高的黃酮類、鋅和超常量的花青素是其呈現降壓顯著的主要物質。

「紫娟」具有抗寒、抗旱、抗病蟲能力強的特點,扦插繁殖及移栽成活率高,適宜在溫暖、濕潤且陽光充足、土壤肥沃(PH值4.5—5.5)的生態環境中生長,可在海拔800—2000米的雲南主產茶區推廣種植,至今已在西雙版納、普洱、臨滄、保山等茶區推廣種植了3000畝左右。

2005年,「紫娟」茶樹獲國家林業局植物新品種保護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