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4C核心素養內涵

美國4C核心素養內涵

編者按:落實核心素養的教育是本輪教改的核心,近年來引發了教育界對於各國核心素養的關注。佩寧老師發現大家都傾向於研究各國核心素養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而少有人關注別國對其核心素養內容的定義和詳細解讀。關注異同自然是好的,但是太表象化。要知道很多概念都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比如2000年時我問「」什麼是手機?「」和2018年我問「」什麼是手機「?」答案肯定不一樣。因此,就算兩個國家核心素養有相同的提法,其內涵也未見得一致。佩寧老師特撰寫本文,讓讀者了解美國教育界對其4C核心素養內涵的界定,以此反思我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18個要點要做到什麼程度才算落實。

步入21世紀以後,美國教育界普遍認為:美國20世紀的教育制度所依託的經濟和社會基礎的土壤已經發生變遷。在製造業和農業經濟並存的20世紀,掌握了「3R」(閱讀,寫作,算術)足矣。如今到了扁平化的信息時代,「3R」教育顯然不足。如果今天的學生想適應全球化的21世紀,他們還必須是溝通者,創造者,思想家和合作者。

從2002年起,美國國家教育協會(NEA)歷時兩年的時間,制定了一份基礎教育「21世紀學習框架 (Framework for 21st CenturyLearning)」,框架中提出了人才培養的18種要素,即美國版核心素養的前身——21世紀技能。

隨著時間推移,教育工作者們逐步意識到這個框架過於複雜(主要是條目太多記不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美國國家教育協會採訪了諸多領域的專家。幾乎所有人一致同意4C是21世紀最重要的能力,也是未來人才培養的關鍵目標。

下面佩寧老師就每一個C的內涵進行解讀:

1、高效清晰的溝通能力(Communication)

反思:2017年的自媒體上一片喧囂,說特朗普時代的美國又開始了孤立主義,我國扛起了全球化的大旗,佩寧老師想問:看了這個對溝通能力的定義,我們的基礎教育做好了全球化的準備了么?

2、與他人合作的能力(Collaboration)

反思:佩寧老師走過很多中小學校,小組合作的課堂見得也不少,但是說實話,我們所謂的小組合作其實就是分組討論,既談不上合作,更談不上合作學習。在我們的小組合作的課堂里,能看到孩子之間的互相尊重么?能看到合作中的妥協么?能看到珍視別人貢獻的行為和語言么?將來佩寧老師會開專題講一講美國課堂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

3、批判性思維與問題解決(Critical Thinking & Ploblem Solving)

反思:這話我們教育工作者常掛在嘴邊:「教知識不是目的,教思維才是根本」。那佩寧老師就較個真,別查閱資料,你能立刻說出認知和思維是什麼關係?人腦最基本的思維模式有哪些?你的學科有哪些與學科素養對接的思維模式?在這個真假內容滿天飛的互聯網上,你怎麼才能不人云亦云?美國4年級的閱讀課程標準中就要求學生「能夠比較同一事件或主題的一手和二手材料之間的不同,能夠說出主要區別和信息差異。」這讓輕信張悟本的同胞們情何以堪?

4、創造創新(Creativity)

反思:看了這個感覺美國人對創造的理解和我們不同,美國人的定位很低,心態更開放,這是我們應當思考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