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下水作文:「我」是為了說我自己的話而存在的

下水作文:「我」是為了說我自己的話而存在的

俗話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人卻說,有話則短,無話則長——別人說過的我不必再說,別人無話可說處我也許有話要說。有時這是個性的彰顯,有時則是創新意識的展現。

——2016年江蘇卷作文命題材料

「我」是為了說我自己的話而存在的蔣 濤

其實,我平時是一個很健談的人——能讓我閉嘴的,只有作文。直到我遇見了你——江蘇省2016年高考作文題,似有千言萬語湧上心頭,估計800字都不夠我寫,真有點「有話則長」的意思。

你說:「別人說過的我不必再說。」可是從模擬考一路走來,許多所謂的優秀作文卻給我一種名言全集的感覺。隨著一次次模擬考,我周圍的同學們,也一個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名人素材,並成為了他們的代言人。由於之前高考已經打壓過「古人有言」,於是,「西人said」、「今人說」成了同學們的新寵。而每年的「新逝者語」尤其受到追捧,往年是木心,今年輪到了楊絳。除了課文《老王》,大部分同學對這位大師所知甚少,可還未對這個逝去的生命默哀一秒鐘,他們就已經整理出了她的語錄,積極地默寫起來了。

放眼全班,似乎只有我,有點固執,有點逆反。老師也勸過我,閱卷速度很快,來不及仔細推敲我的大部分自以為質樸獨特的語言,上引號與下引號之間的語句,更有可能被閱卷老師看見。碰到那些閱卷老師也是第一次見過的名人名言,往往是眼前一亮。每次模擬考考完,他又會用成績這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這一點——「名人說過的你必再說」。

《考試說明》中的作文發展等級第四條是「有創新」,其中的「見解新穎」、「有個性色彩」,我總是不願意忘記。可每次我拿這一條給老師看時,他卻總是沉默,繼而戲謔道:「創新須謹慎,個性有風險。」讓我好自為之——我也知道他真的是為我好。

高考前的一個月,最後一次模擬考結束,固執的我變得糾結。我畢竟只是第一次高考的考生,「可憐白髮生」的老師卻帶過了許多屆高三。我真的要堅持說自己的話嗎?我的話真的有個性、創新可言嗎?我也開始試著背名言,試寫了幾篇,雖然自己的話少了,老師的臉色倒是好了許多,激動地說我的作文終於「言之有物」了。

考前停課複習的時候,我整理了一下書房裡的「書山」,扔掉了許多沒用的卷子、資料。書桌被清空了,一縷陽光照了進來,照到了玻璃台板下的那張獎狀。那是我這輩子唯一的一篇優秀作文,它誕生於小學三年級,獲獎於全校作文大賽,評語是「語言生動有個性,想像力豐富。」還記得我文中的那句「名句」——「颱風把整條街都吹彎了」。我笑了笑,不求當年的輝煌,只希望寫出一篇「言之有物」的「保險文」。

窗外清風襲人,將我拉回到現實的考場。我環顧了一下四周,許多考生正在發獃、抓頭。看來,「有備而來」的他們正在糾結,糾結於你的「攻其不備」。「萬馬齊喑究可哀」,我突然想起了這句默過了很多遍的名句——因為這個「喑」容易默錯,我真想替他們說點什麼。於是我看見了你說的下一句話:「別人無話可說處我也許有話要說。」

……也許吧,如果回到考前這個月之前,我興許真能寫出點「無名真言」。可是眼下,一陣興奮之後,我發現我的腦子堵得慌,似乎是被這一個月積累的有名的廢話們堵住了,看來只能「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了。這個時候,終於有一句話從腦中突圍而出:

「我」是為了說我自己的話而存在的。

附:

看見江蘇2016高考作文題,你先別怒蔣 濤

俗話說,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有人卻說,有話則短,無話則長——別人說過的我不必再說,別人無話可說處我也許有話要說。有時這是個性的彰顯,有時則是創新意識的展現。

——2016年江蘇省語文高考作文題

其實,江蘇省今年的作文題是由「說話長短的辯證關係」和「個性與創新」兩個題嫁接成的一個題,連接這兩個題的紐帶是「我」(自我)。因為說話長短,由自我決定;個性和創新,也是由自我決定。為什麼要這麼嫁接,而非「好好」出題?我揣測,還是因為防止被撞到題和事先準備套作。許多學校採取的應試策略是先歸納出一個個常見話題(比如個性創新),編成目錄,然後一個個練,改寫到最好。這樣的寫作訓練,是系統的,紮實的。不過,若是高考優秀作文就是把平時的哪一篇改得很好的作文搬上去的話,那麼現場作文的意義何在?平時的訓練用於高考的應該是思維品質、寫作素養。所以,不論這個題如何讓考生糾結,出發點是為了現場考試的公平。

再來說說這段話的細處。爭議很大的是主語不一致的問題。根據破折號後面的解釋,在「有話則短,無話則長」中,「有話」和「無話」的主語是「別人」,「短」和「長」的主語是「我」。而「有話則長,無話則短」被冠以「俗話」,也就是說,「有話」、「無話」、「短」、「長」都是一個主語、可以是「我」。基於這一點,網上許多評論者認為,這兩句思辨的話缺乏可比性。

其實,這還是一種慣性思維在作怪,反而限制了思維的無限可能。就像「憂」一定要和「樂」搭配嗎?「憂與愛」的錯位不對稱搭配不也很有辨析的意義嗎?如果將「有話則長」和「無話則長」放在一起理解,可以得出:當我真的有話,別人卻無話的時候,我可以說說看。這麼看來,我說話不僅因為別人無話可說,而且終究是因為我自己心裡真的有話可說:一個「也許」說明「無話則長」的前提是我真有話說。」如果將「無話則短」和「有話則短」放在一起理解,可得得出:當別人說過、我也沒有理解消化成自己的話時,機械重複別人的話毫無意義。所以,這兩句話是不對稱的錯位關係。前面一句的前半部分與後一句的後半部分可以一辨,後一句的前半部分與前一句的後半部分可以一辨。

最後說說兩個「有時」。許多人認為只要抓住最後一句,就是完整的立意了。那就有些想當然了。個性、創新可以表現在做、說、想等方面,這段材料更側重在「說」上論「個性」、「創新」。因此,事先千刪萬改,準備好一篇寫「個性」或「創新」的文章,未必就能直接套上去,萬一你寫的是「做」出個性和創新呢?萬一你只寫了怎麼個性的思考和培養創新意識呢?當然,要是今年作文最後迫於壓力,放寬這一點,也是可能的。我只是從審題的角度去看。

這樣的作文放在考場,讓平時練慣了對稱關係,套慣了作文的考生去寫,肯定寫不好。所以考生、家長和不明真相的群眾可以抱怨、謾罵出題人,語文教研者和教學者卻不能抱怨、謾罵了事,到了該集體反思的時候了——模式化的教學和模擬考,是否值得遷就?

當然,在理性分析之後,作為考生和家長,就可以怒了,作文材料實在太繁複,教學者都很容易在審題上失焦,更何況是局促於考場有限時空的考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冬季乾燥,家長給孩子洗臉的時候可以這樣做!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