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酒為什麼不能比茅台貴?

黃酒為什麼不能比茅台貴?

黃酒,既熟悉又陌生。它是飯桌上長輩們愛喝的傳統酒,如此貼近我們的日常以至於都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黃酒一直固守在特定區域內,行事低調,出於產品性質和區域消費習慣,動輒大桶裝或者大壇裝,故而在當下消費者心目中的定位都是廉價的。因此,在12月初中酒網創始人賴勁宇攜兩款價格為799元和2199元的「天價」黃酒回歸時,相信很多人和筆者一樣,抱著「怎麼會有這麼貴的黃酒?」的態度,對於這兩款黃酒的關注遠大於對曾經紅極一時的酒業風雲人物賴勁宇的關注。

且不管賴勁宇的這兩款黃酒究竟如何,高價格的黃酒能夠在行業中引起波瀾,這其實是整個黃酒業的悲哀,這兩款黃酒的高端定位與黃酒行業當前的低價現象形成強烈反差,當前低價仍是黃酒行業的普遍現象,也是限制其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實,在很長歷史階段里,黃酒都佔據這中國酒行業的主導位置,無論南北,都有重要的黃酒產地,《清詩鐸》中曾有「黃酒價貴買論升,白酒價賤買論斗」的詠唱,正體現了那時黃酒與白酒之間的造價存在巨大的差別。直到明清時,由於工藝革新,南方黃酒銷量逐漸上升,成為中國最主流的黃酒,而紹興黃酒大行其道。到了清中期,由於社會財富逐漸縮減,戰爭不斷,糧食產量開始減少,黃酒在經濟價值上不如燒酒,因為費糧多,而酒精度低,開始逐步縮小產量,北方飲用黃酒的習俗逐步被燒酒所取代。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黃酒行業收入154億元,銷量22.8億升,均價不足7元/升。甚至有黃酒企業內部人士笑稱,「一瓶水的價格也比一瓶黃酒高。」而2014年中國市場黃酒銷量中50元/瓶價格以下的佔到50%,其中有一半賣價不超過20元/瓶。200元以上售價的高檔黃酒佔比只有8.3%。

雖然自2016年起黃酒的低價局面開始有了明顯改善,古越龍山和會稽山兩家領軍企業帶頭提價,同時,「高端化」成為整個黃酒行業近年來積極探索的發展方向之一。但與白酒等其他酒種相比,黃酒的低價局限尚未實現實質性突破,企業盈利不足,甚至整個行業的盈利都比不上一家上規模的白酒企業,對外宣傳不足,依舊固守江浙一帶和東南沿海,使得黃酒產品的形象和價值感欠缺,導致整個黃酒產業發展陷在一片泥潭裡。

黃酒行業普遍存在價格低於價值的問題。但這不等於沒有高品質的黃酒,更不等於黃酒只是一種低價飲料酒。由於歷史原因,黃酒也許很難再現往日的輝煌,但筆者相信,隨著近年來人們酒類消費習慣的改變,一定會為黃酒這一古老的酒種帶來新的發展機會。群與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酒業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酒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