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20世紀六場最經典的世界戰役,一場嚇壞美國,一場打醒中國

20世紀六場最經典的世界戰役,一場嚇壞美國,一場打醒中國

原標題:20世紀六場最經典的世界戰役,一場嚇壞美國,一場打醒中國


會戰,是戰爭雙方主力的決戰,其成敗關係重大,影響深遠 。在整個20世紀中,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在給人類帶來空前繁榮的同時,也為戰爭的空前激烈和殘酷奠定了物質基礎 。各種新式武器的出現使傳統意義上的戰爭發生了質變,而會戰這種大兵團最主要的作戰形式,在規模和激烈程度上與此前的陸地會戰已不可同日而語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回顧一下上世紀六場最著名的戰役。


一、血腥絞肉機:凡爾登戰役


一戰是一場典型的消耗戰,這一點在凡爾登會戰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這場以規模巨大 、傷亡慘重而載入史冊的會戰被後人形象地稱為「絞肉機」 和「屠場」 , 成為戰爭暴力與血腥的代名詞 。


這場戰役的防守方是法軍,進攻方是德軍,德軍為了拿下凡爾登制定了代號為「處決地」的行動,企圖通過這一戰大量牽制和消耗法軍兵力。德軍集結了50個師的兵力,並配備了542 個擲雷器 、1400 多門大炮(其中包括13門420毫米攻城炮),這些火炮的數量足足是法軍火炮的7倍之多。戰役打響後,德國炮群率先發威,以一小時打出10萬發炮彈的速度猛轟法軍陣地,在連續轟擊了12小時後,德國步兵出動並迅速奪取了法軍第一道防線,5天內有連續攻陷了法軍第2、3道防線,法軍緊急調動全國一切可以運用的部隊,由貝當出任統帥,與德軍展開逐個陣地的爭奪戰,雙方一百多萬人就這樣反覆爭奪了5個月,期間德軍甚至動用過毒氣武器,但依舊沒能拿下凡爾登這個重鎮,最終這場歷時約10個月、雙方傷亡近100萬人的會戰以德國的失敗而告終。


二、巨獸的登場:索姆河之戰


在索姆河會戰中,被稱為陸戰之王的坦克首次登上了戰爭舞台,它的出現昭示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機械化戰爭開始了。


當德軍把進攻地點選擇在凡爾登的時候 , 英 、法方面卻把目光盯在了法國北部的索姆河地區 。英法聯軍共抽調了86個師、3500多門火炮、300多架飛機參戰。跟德軍在凡爾登的套路一樣,炮兵依然承擔著洗地任務,英法聯軍在7天里共發射了150萬發炮彈,不料德軍也有秘密武器——馬克沁重機槍。在機槍的火舌下,負責進攻的英國步兵僅第一天就傷亡6 萬多人 。而當英軍的新武器坦克出現後,戰場的形式再次被改變,18輛咆哮的鋼鐵怪物將德軍嚇得丟盔棄甲,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不過由於坦克數量畢竟有限,英軍並未完成戰役突破任務 。 這場戰役一直打到雙方精疲力盡,英法聯軍雖未能達到突破德軍防線的目的 , 但牽制了德軍對凡爾登的進攻 , 進一步削弱了德軍的實力 。



三、二戰的轉折: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我們佔領了廚房,但客廳還在敵人手裡!」這是在保衛斯大林格勒期間,蘇軍戰士中廣為流傳的一句話。這場戰役從1942年7月一直打到1943年2月,在巷戰最激烈的幾個月里,無所謂前線與後方,蘇德雙方200萬大軍中只要是活人就要拿著槍戰鬥,一間房子反覆易手幾十次是常有的事情,以至於有德國士兵哀嘆,斯大林格勒的街道不是用尺來衡量,而是用屍體來衡量的。


隨著蘇軍代號「天王星」的反攻行動的開始,希特勒的如意算盤被徹底打破,雖然希特勒緊急把曼施坦因派上前線施救,但依然沒能挽救被包圍了的第6集團軍,從此,德軍在二戰中的主動權開始喪失 ,這次會戰也就成為蘇德戰場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



四、最強的矛與最堅的盾:庫爾斯克會戰


庫爾斯克會戰作為二戰中最大規模的裝甲集群會戰而聞名於世 。1943年3月,德軍在庫爾斯克地區集結了90萬大軍,希特勒給參戰諸將下達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命令,希望能憑藉此戰重奪戰場主動權。而蘇軍則集結133萬人的優勢兵力,在庫爾斯克前線構築了多道防線,坐等德軍送上門來。蘇軍的抵抗異常頑強,在戰役打響後的前幾日里,德軍不顧一切傷亡也僅僅只推進了幾十公里,而在普羅霍羅夫卡的那次坦克遭遇戰雙方共有12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參戰,還有大量飛機支援戰鬥。激烈的戰鬥持續了一整天,結果以德軍的失敗而告終。

一個月後,眼看著德軍士氣已衰,蘇軍發起了對德軍的全線反攻,取得了庫爾斯克會戰的勝利。此戰之後,德軍徹底喪失了東線戰場上的戰略主動權,正如斯大林所言 :「如果說斯大林格勒會戰預告了德國法西斯軍隊的覆滅,那麼庫爾斯克會戰就使得它已經處在覆滅的邊緣了」 。



五、中國人的血與勇: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


中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為戰勝國一方,但卻僅有虛名而無實際特權,真正奠定中國世界地位的戰爭其實是朝鮮戰爭,而在朝鮮戰爭中真正讓西方列強感到中國人不可戰勝的,則首推被認為是「平局」的第四次戰役。志願軍入朝參戰後,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內連續進行了三場戰役,部隊減員很大且相當疲勞,除一部分擔任防禦外,大部已轉入休整 。一線兵力只有6個軍21萬人及朝鮮人民軍3個軍團7萬餘人。

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就趁這個時候發動了進攻。這場戰役共歷時87天,中朝軍隊在極端劣勢的條件下邊打邊撤退,一直撤退到三八線以北,在運動防禦中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志願軍官兵用血肉之軀頑強地遲滯了美軍在空前規模的現代化殺傷武器的掩護下的進攻,令美軍的北進攻擊平均每天付出900人的代價才能前進1.3公里,最終止步於三八線附近再也無力北進。



六、打醒得意中的中國軍隊:海灣戰爭「沙漠軍刀」行動


1991年,當美國將伊拉克軍隊打得七零八落時中國軍官們也在密切關注著。當時的伊拉克軍隊是一支比解放軍作戰經驗更豐富、技術先進程度略高的軍隊,他們擁有95萬正規軍,48萬預備役,坦克5600輛,火炮3800門,戰機770架,由蘇聯專家指導搭建的一體化防空體系......此外伊拉克還動員了800萬民兵,要知道那一年伊拉克的人口總量也僅有1892萬而已。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號稱世界第四大軍事強國的國家,卻在戰爭開打一個月後便已近窮途末路,其機場 、通訊中心 、導彈陣地等軍事設施瀕於癱瘓 , 各級部隊的通訊聯絡幾乎完全中斷 , 配置在前沿及縱深的伊軍官兵整日躲藏在掩體里 , 飢腸轆轆 , 朝不保夕 , 毫無戰鬥力可言 。



1991年2月24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向伊軍陣地發起了代號「沙漠軍刀」的地面進攻,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一次現代化地面戰爭,雙方交戰沿200公里長的戰線展開,共有120餘萬人投入戰鬥。因為沒有制空優勢,伊軍數以千計的坦克裝甲車成了多國部隊飛機的活靶子,在短短100小時的地面較量中,美軍以0:1000的傷亡比贏得了戰鬥勝利,也向全世界展示了現代戰爭的形態和作戰模式,尤其是給中國軍隊造成極大的震撼,從此,我軍下定決心進行現代化轉型,可以說如今我軍先進裝備的井噴式發展與90年代從海灣戰爭中受到的震撼有著密切關係,沒有這場戰爭,我們距離今天的成績可能還要多走好多年的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布衣論道 的精彩文章:

英國有20輛神秘坦克存在時間極短,不是資深軍迷很難認出來!

TAG:布衣論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