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姿勢傷身毀骨,導致一身病?5個方法養筋骨,關節炎患者速看
北京中醫藥大學韓南翔教授
國際醫學權威期刊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2017年6月刊指出,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3.5%,而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看到這個數據,是不是頗感意外?
每天坐著刷微信,坐著看電視,坐著吃飯,坐著看報,坐著打牌……這一天下來,似乎感覺身體很放鬆,但久而久之,關節就會像生了銹的機器軸承一樣僵硬。
在中國,膝骨關節炎是常見病之一,總患病率高達15.6%。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在50歲以上人群中,膝骨關節炎患病率正在以10年為單位成倍增長,膝骨關節炎目前全球第二的高致殘率疾病。
久坐到底對身體傷害有多大?
久坐:離死亡最近的動作
而久坐的危害不僅只是傷膝蓋,從頭到腳都會深受其害,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久坐」列為十大致死致病元兇之一。
1.久坐傷骨:頸肩腰背痛
頸肩、腰背長時間處於緊張的固定姿勢,不僅會局部血液循環不良,還會導致頸肩腰背僵硬,酸脹疼痛,發生頭痛及頸椎病。
2.久坐傷肺:影響心肺供血
久坐運動量小,肺部得不到有效鍛煉,會影響心肺供血。肺氣腫感染等常見的老年肺系統疾病,大都和肺功能降低有關。
3.久坐傷胰臟:糖尿病
細胞處於閑置肌肉時,胰臟反應慢,易產生更多的胰島素,導致糖尿病,長期久坐,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112%。
4.久坐傷神:頭暈眼花
久坐不動血液循環減緩,還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傷神損腦,表現為體倦神疲,還會出現頭暈眼花等癥狀。
5.久坐傷胃:食欲不振
久坐容易引起腸胃蠕動減慢,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減少,出現食欲不振等癥狀,加重人的腹脹、便秘、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癥狀。
6.久坐傷腸:結腸癌
久坐的人腸道、胃部蠕動減弱減慢,有害成分易在結腸內滯留,刺激腸黏膜,加上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環不暢,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增加結腸癌危險。「十人九痔」,長時間保持坐姿,也容易導致痔瘡。
通過上面的介紹大家可以看到久坐的危害真的是特別大,你還在一直坐著嗎?
八招避開久坐危害——輕鬆治好關節炎
提醒:上班族長期久坐傷身體、中老年人韌帶開始僵化、肌肉延展性變差、骨骼退化、整體機能都在衰減,人活著就必須要動。化解久坐危害,其實就一個字:動。
第一:踮腳尖
平時在工作生活中,尤其是在久坐或久站後下肢酸脹、乏力時,可採用踮腳的方法健身。因為,踮腳時雙側小腿後部肌肉的收縮擠壓,會促進鍛煉者下肢血液的迴流,加速血液循環,可防止下肢靜脈曲張。
第二:膝蓋夾礦泉水瓶
兩腿打開1個拳頭的寬度,夾住瓶子,抬起腳跟保持兩分鐘,這個小動作可以鍛煉膝蓋周圍的肌肉,鍛煉的時候,氣血供應上來,就會把一些風寒、寒氣去除,治療膝關節疼痛。
第三:單抬腿
坐在較硬、有靠背的椅子上,縮小腹,抬起一條腿,直至腿部發酸再換另外一條,可以鍛煉平時很少運動到的大腿股四頭肌。
第四:倒著走
倒著走可以鍛煉平時很少用到的腰部、背部肌肉,長期坐著看電視的中老年朋友不妨嘗試正走和倒走相結合。
第五;中醫養護筋骨
上面給大家介紹了久坐的危害及如何避免久坐危害,怎樣保護我們的關節,對於關節炎患者來說,除了要在身體許可的情況下多運動之外,還需要養好筋骨。中醫傳統中常用膏貼外敷的方法來治療關節炎。
膏貼外敷顧名思義是將膏藥外貼於患處,它不是西藥,沒有副作用,患者不會產生依賴,能起到舒筋活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當然膏貼的質量參差不齊,所以國家和政府認可的才最有保障。目前傳統中醫中最高的榮譽是被政府授予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
傳統膏貼——明時通筋骨膏,是傳承400多年的良方,經過了古今患者的驗證,96%以上的人群用過之後都恢復了。其製作方法已被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很多外國的患者也慕名來求一膏貼,只是往國外郵寄不方便,國內的患者就很方便了,在家搜下就能查到,非常方便。
關節炎患者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項
第一:坐姿正確
保持正確坐姿,背部挺直,肩部自然下垂,可放肘部兩側,椅子過軟可能壓迫前列腺,可以換一稍有硬度的座椅,背部加一靠墊可減少腰部壓力,不翹二郎腿。
第二:時常走動
為確保不會持續坐太久的時間,建議采短暫休息,每次約20~30分鐘。最好能起來走動,即使是坐著也可以彎彎腰、抬動肩膀或深呼吸以減輕肌肉緊張。
第三:腳下墊枕頭
無心臟病群體,睡覺時可在腳下墊枕頭,幫助血液迴流,改善下肢水腫,也可適當泡腳,促進血液流動。
久坐是健康的不定時炸彈,看到馬上站起來,屁股長在凳子上,很難長壽哦。八招避免久坐危害。
第四:注意保暖
膝關節遇到寒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白天可以加厚衣褲,局部可以帶鬆緊適宜的護膝,如果護膝帶的太緊,反而會阻礙局部的血液循環,加重病情。晚上可以用棉花和棉布做一截厚長褲筒,穿在膝關節處,褲筒不宜太緊,以舒適為度,兩頭用棉布帶輕輕繫緊,不鬆動就可以了。


TAG:關節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