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史知識】朱德教育子孫嚴

【文史知識】朱德教育子孫嚴

原標題:【文史知識】朱德教育子孫嚴


朱德對子女後輩的培養非常重視。他特彆強調,要把子女後輩培養成革命事業的合格接班人,而不是要接「官」、接「權」。1937年9月,朱德在給四川親屬的信中寫道:「那些希望升官發財之人決不宜來我處,如欲愛國犧牲一切能吃勞苦之人無妨多來。」他還說:「我不能再顧家庭,家庭亦不能再累我革命。」這是戰爭年代朱德對親人的要求。新中國成立後,他也一刻沒有放寬做人做事的標準,而是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和家人。


朱德的兒子朱琦去世後,有關部門把朱德的三孫子從海軍青島基地某部調到北京,以便照顧。朱德知道後,極不高興地說:「我要的是革命接班人,不要孝子賢孫!哪裡來的,還應該回哪裡去!」當朱德得知二外孫分配到工廠工作的消息後說:「當工人好啊,就是要當工人農民。不要想當『官』,要當個好工人。」朱德告誡子孫們,躺在老一輩的功勞簿上,就會變成資產階級的少爺,要求他們不要貪圖享樂,要靠勤勞的雙手,創造自己的生活。朱琦從部隊轉業後,到石家莊工作,先在鐵路機務段當練習生,後又成為火車司機。有一次,朱德坐的專列正好是朱琦當司機,朱德便在車廂中接見了他,並給予了鼓勵。朱琦始終牢記父親的教導,勤勤懇懇地工作,在鐵路部門一直工作到病逝。


朱德全家福

朱德對家人立下的規矩,不僅要求子孫們做到,自己也身體力行。他始終保持著儉樸的生活習慣,倡導艱苦樸素、勤儉持家的良好家風。他說:「我們要怎樣才能把我們的家業創立起來呢?要靠勤勞,還要靠節儉。勤儉是我國勞動人民固有的美德。『克勤克儉,成家立業』的格言,現在應當成為我們每一個國家工作人員和經濟工作人員必須時刻牢記和貫徹執行的原則。」閑暇時,朱德往往會帶領孩子們挖土種菜,讓他們養成自食其力、熱愛勞動的好習慣。朱德也從不允許孩子們亂花錢,他們上小學時添置必要的衣服用具,都要徵得朱德的同意,並一一記賬。朱德還經常檢查這些開支。新中國成立後,為了讓兒女們更多地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朱德將孫子、外孫接到身邊撫養。為了報答家鄉親人當年支持他讀書和革命的恩情,他把老家親屬的孩子接到身邊撫養,目的是為這些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把他們培養成對國家、社會有用的人才。這十幾個孩子的到來,使朱德家成了一個其樂融融的大家庭。在幾十年的革命歷程中,朱德始終重視家庭教育,他曾對子孫們說:「如果一個革命的家庭連自己的後代都管不好,那怎麼能教育廣大人民群眾呢?」1975年3月6日,朱德寫下了「革命到底」四個大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天地 的精彩文章:

【文史知識】司馬遷筆下的六個車夫

TAG:文史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