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宮的一塊地磚,要造2年!

故宮的一塊地磚,要造2年!

紫禁城地面上鋪的這種磚,叫金磚。

金磚在明代就已存在,主要產自於蘇州一帶。

金磚並非黃金或別的金屬所鑄,而是一種特殊泥料經特殊工藝燒制出的大方磚。古代金磚的長寬高尺寸一般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見方。其泥料為御窯村所在地含有鐵質的黏土,經過29道工序,用大半年時間燒成。這樣燒出的金磚特別細膩堅硬,敲上去有渾厚激越的「叮咚叮咚」金石之聲,所以稱「金磚」。

還有一種說法是因金磚運往北京京倉,供皇宮專用,一度曾稱之京磚。後來,約定俗成,大家都統一稱這種御用大方磚為金磚。

金磚的製作過程

1、要在春季取土,經掘、運、曬、椎、舂、磨、篩七個步驟,然後反覆踏練。

2、加工成坯,需要經過八個月的自然陰乾,慢慢等待,急不得。

3、燒造時,入窯發火一月用糠草,再一月用片柴,又一月用棵柴,又一月十日用枝柴。四個月到了,才熄火窨[yìn]水。

窨水即為澆水悶窯,在我國制磚工藝中是一道相當獨特且重要的工序。

明清御窰金磚燒制現場 景觀箱

以上的這些流程,稍有不注意,金磚就會燒裂,前功盡棄,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出窯驗收,必須顏色純青,聲音響亮,端正完全,毫無斑駁,才算合格。計上述整個生產周期,需要兩年之久。

製作合格的金磚用解糧船,沿京杭大運河解送北京。到達紫禁城後,安裝時,還需要水磨、鑽生潑墨和燙蠟。尤其是燙蠟,很挑月份,需要每年的八九月氣候乾燥時進行。如果錯過了時間,就只能再等一年了。

經歷如此繁複的程序打磨出的金磚,歷經數百年的光景,依然光滑可鑒。

紫禁城的城牆異常的敦實,不過城牆等處用磚並不是上文提及的金磚,而是臨清青磚。專家估計紫禁城地面墁磚,有的多達7層,全部庭院需用磚2000萬塊。而城牆、宮牆及三台用城磚約8000萬塊以上。

青磚才是構成紫禁城的主力軍。相較於金磚,價格要實惠得多,每塊二尺二的金磚(九錢一分),工價是最優質的臨清磚(二分七厘)的33.7倍。臨清青磚雖然較之金磚價格實惠,但是生產流程仍然繁複。可華北地區乾旱少雨,可大量基存磚坯,因此各窯能全年開工,每窯每年出12窯,年可貢磚百萬!

即使是紫禁城內的一塊磚,都是經過繁複的加工程序製作而成,金磚甚至因為錯過了其中一道程序的合適月份,而要再等一年!

這樣一個「精雕細琢」的紫禁城,才能屹立於華夏大地幾百年不倒!

【小提示】: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僅為配圖表達,無他意。若有不妥之處,請留言告知,萬分感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貨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乾貨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