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軍情:美國開始研製新一代巡洋艦 為對付中國朱姆沃爾特將改成對海艦
【美國已開始研製新一代巡洋艦 雖然可能並不叫巡洋艦】美國《防務新聞》網站1月10日報道,美國海軍水面戰中心主任,羅納德·伯克賽中將當天在海軍協會年會上說,他的團隊已經著手擬定一系列文件,將勾畫出下一代水面艦的圖景,新艦將取代「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不過他表示,這種新型戰艦或許將不會被命名為「巡洋艦」。
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
伯克賽說:「人們總是在問:『下一代巡洋艦啥樣?』我能告訴你們的是,它或許不會是巡洋艦。我們現在正在做的是,從大的層面來講,是弄清楚我們需要水面艦艇做什麼,從小的層面來講,是我們需要做什麼,如何處理與無人平台的關係,因為到那時候,海軍將和現在變得不同。」
對於下一代水面艦的研討引起注意是因為這一研討最終將導向取代現有「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的新艦,自從10年前奧巴馬政府叫停CG(X)巡洋艦之後,這一部分一直是美國海軍發展戰略的空白。
分析家和觀察家們認為,海軍似乎缺少對下一代巡洋艦的清晰計劃,這些戰艦中有些已經年近四十,但它們依然在役,因為其強大的導彈防禦和防空作戰能力依然是艦隊不可或缺的。
關於美國未來導彈驅逐艦,有不少推測,例如,在伯克3級基礎上繼續放大
用DDG1000設計的CG(X)
在LPD-17船塢登陸艦基礎上安裝超大型雷達的國家導彈防禦艦……
對於未來水面艦艇的需求正在日益迫切,因為「阿利伯克III」型導彈驅逐艦已經做到了這種戰艦艦體所能容納的極限。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認為,美軍關於下一代巡洋艦的爭論由來已久,即使「伯克3」型驅逐艦已經能夠具備反導能力,但該艦依然不是取代「提康德羅加」級的最佳選擇, 它的艦體尺寸過小,已經很難再容納美軍要求巡洋艦所具備的艦隊指揮功能,更沒辦法在艦上安裝更加強大的雷達系統了。相比之下,中國海軍055型大型導彈驅逐艦已經具備了大型雙波段相控陣雷達和大型遠程米波相控陣雷達,已經達到了「伯克3」同級水平,而且隨著未來技術發展,該艦還可能具備更強大的反導、反衛、遠程反水面艦艇作戰能力,這不是潛力已經用完的「伯克3」所能比擬的。
正是因為這種壓力,美國海軍對新一代巡洋艦的需求實際上非常迫切。
至於新的巡洋艦是否叫「巡洋艦」,這其實要看美軍的「腦洞」開的多大了,但不管是「大型導彈驅逐艦」、「驅逐領艦」、「戰列巡洋艦」、「戰列艦」,還是「武庫艦」,乃至「無人機船母艦」……這都不能改變這種戰艦將取代「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成為美國海軍最強大的水面戰鬥艦艇的本質。從這個角度而言,就好像美國一直把中國的055型大型驅逐艦稱為巡洋艦一樣,美軍的這個計劃,也實際上就是他們的新一代巡洋艦。
乃至,「無人機母艦」?
從目前的隻言片語來看,新型巡洋艦或許有幾個特點,第一,噸位更大,因為該艦必須容納比伯克級更複雜和先進的感測器、作戰系統和新一代武器;第二,融合更先進的無人技術,不管是攜帶雷達的無人哨戒船,還是攜帶大型雷達的無人預警機,這似乎是美軍現在非常熱衷的計劃,但這顯然也是技術風險相當大的一個領域,最後是否能夠落實,還有待時間檢驗。
【台灣IDF戰機升級 可多帶2枚「天劍2」導彈】英國《簡氏防務周刊》1月11日報道,台灣航空發展集團(AIDC,即「漢翔」公司)近日宣布,已經將其現役F-CK-1「經國號」(IDF)戰鬥機已經完成改造,可以攜帶的「天劍2」主動制導中距空空導彈數量從原來的2枚增加到4枚。
台媒公布IDF戰機在機翼掛架下攜帶「天劍2」導彈升空照片
台媒吹噓的天劍-2C導彈的性能已經突破人類技術極限,別說台灣,即使是中美也是做不出性能如此可怕的導彈
其實,台媒從去年6月「天劍2C」原型彈被送往清泉崗基地進行掛飛和試射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集體「高潮」,稱「天劍2C」導彈的射程從60公里提高到100公里,速度從4馬赫提高到6馬赫,重量從180公斤降低到150公斤等等——台「中科院」在今年6月就否認這種說法,稱這都是媒體臆測,與事實不符。事實上,根據「中科院」的說法,「天劍2C」只是增加了「滑軌發射」能力的「天劍2」導彈,由於是新生產的導彈,採用了新的電子設備,增強了抗電子干擾能力,並增加了原來「天劍2」所沒有的攻擊輻射源模式,射程有所增加,但作為中程空空導彈,本來「天劍2"在極限條件下飛到100公里就沒啥問題,只不過在這麼遠的距離上,無法攻擊機動目標而已。
而關於IDF戰鬥機的改進,據」漢翔「公司的說法,也只是改進機翼結構,讓該機的機翼掛點能夠攜帶「天劍2」導彈而已。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台灣「天劍2」導彈是基於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參與美軍AMRAAM計劃(先進中程空空導彈,後來中標的是雷西昂公司的AIM-120導彈)的主動雷達引導頭,吸取AIM-120設計理念開發的一種中程空空導彈。由於台灣相關基礎技術遠不如美國,因此在尺寸重量大於美制AIM-120導彈的基礎上,射程要短一些,抗干擾和過載性能也要弱一些。基本上是一個性能弱化版AIM-120。
IDF戰鬥機原來的對空作戰構型是2中4近
經過改進後可帶4中2近,導彈總數還是6發……
這種導彈只能掛載在台軍的IDF戰鬥機上,因此採購數量相當有限,據台媒報道,「中科院」在2000年前可能為台軍生產了不到300發這種導彈,基本也就夠每架IDF戰鬥機攜帶2枚導彈出動一次。到2000年後,又為台軍生產了一批新的導彈,數量不詳。但可以肯定的是,因為生產年代較早,數量較少,今天台軍大部分「天劍2」導彈可能已經過了使用年限。去年台軍在試射中就發生了「天劍2」導彈與飛機脫離後未能點火,直接墜海的情況。
換言之此次「天劍2C」導彈不過是為了配合台灣的IDF戰鬥機延壽的「翔展計畫」而製造的新批次「天劍2」導彈,該彈可能使用了新的電子設備、發動機等,但總體性能不可能比老的「天劍2」有大幅度提高。台灣媒體將其吹得天花亂墜,甚至稱之為「能對抗殲-20」,那基本就是做夢。
台軍宣傳IDF戰鬥機攜帶4枚「天劍2」的「重大技術進步」,更多的是一種面子工程,畢竟IDF要面對大陸殲-8、殲-10、殲-10B、殲-10C、殲-11、殲-11B、殲-15、殲-16、殲轟-7、殲-20……多帶2發中距彈,至少也是個心理安慰不是?
畢竟IDF要同時挑戰大陸殲-7、殲-8、殲-10、殲-10B、殲-10C、殲-11、殲-11B、殲-15、殲-16、殲轟-7、殲-20……
【美國海軍為對付中國將朱姆沃爾特改成對海艦 攜帶大量反艦導彈】美國防務新聞網站1月12日報道,美國海軍組建了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重新評估委員會,重新評估了朱姆沃爾特價值以後決定停止採購新型155毫米先進艦炮系統炮彈,並考慮改變朱姆沃爾特級的任務目標,由海岸對陸支援改變為制海艦。
防務新聞網站消息源報道,美國海軍一位官員稱,雖然一年前美國海軍已經取消朱姆沃爾特級先進艦炮系統彈藥的購買計劃,但是一年以來美國海軍一直在尋求替代品。
由於彈藥單價漫天要價到80萬美金,海軍在2016年停止長距離對陸攻擊彈藥(Long Range Land-Attack Projectile,簡稱LRLAP)的購買計劃。LRLAP唯一一種單獨為朱姆沃爾特級先進艦炮系統(Advanced Gun System 簡稱AGS)研製的彈藥。
消息人士告訴防務新聞網站的記者:(造價昂貴)並不是洛克希德謊報的錯,而是由於造艦計劃被縮減到三艘以後,單價無法享受規模經濟帶來的成本降低。
雖然美國海軍一直在尋找LRLAP替代品,但是據朱姆沃爾特艦艦長詹姆斯柯克(Commanding Officer CAPT James A. Kirk)在海軍水面艦艇研討會上告訴記者「目前沒有成熟的一套彈藥去替代LRLAP。我們在密切關注著工業和材料技術的進步,比如高速彈藥(Hyper Velocity Projectile)」。他指的是BAE集團最開始為電磁炮計劃設計的彈藥。
和星際迷航中著名的船長柯克同名,又是新銳戰艦的艦長,可能美國海軍也是圖個吉利
柯克同時表示最近艦炮計劃的延遲是由於海軍朱姆沃爾特級需求評估委員會( Zumwalt requirements evaluation team)的原因,該委員會重新評估了朱姆沃爾特艦的作戰需求。該委員會建議,朱姆沃爾特艦的主要任務應該從近岸支援改變為對海打擊。
被美國海軍寄予厚望的lrasm
他補充說,一旦2019財政年度預算公布,海軍將能夠更加具體地詳細說明朱姆沃爾特的武備更新計劃。
「總統的預算將會變動,我們那時候將有能力把之前對這首戰艦的設想變成發展方向。」
觀察者網評論員認為,雖然新聞大部分都是在提及美國海軍終於放棄飽受批評的AGS先進艦炮炮彈計劃,但是報道中有關朱姆沃爾特級作戰目標的變換的輕描淡寫更為重要。這一陸一海之中,背後體現的時局更迭,戰略變幻。實力的此消彼長也是令人唏噓。作為一個老牌的強權國家,對於國家實力的變化和新興的挑戰者們,美國海軍是敏感的。在美國海軍去年一月出版的「海軍水面艦艇戰略」中,開篇就提到「美國海軍曾經在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裡頭統治著世界的海洋,但是時代變了,我們要面對新興的強權。」雖然朱姆沃爾特任務已經確定為改變對海為主,但是朱姆沃爾特的未來,我們不得而知。
「有核彈的挑戰我國地位的某新興強權」
Ron Boxall在美國海軍工程師協會年度戰鬥系統研討會上對USNI新聞表示:「。。。。這艘船完成了我們在1995年時期設計的設計目標,但是時代變了。我們不得不改變設計的目標。」
2009年的時候洛克希德馬丁對於AGS系統的概念畫 這幅畫很有意思:出現的是用蘇聯塗裝的86式步兵戰車和具有象徵意義的ak47槍族 而美軍則是由合成的efv遠徵車和魚鷹ags系統組成的登錄艦隊 ags則起到一個開路的作用,如今事過情遷,不得不讓人感嘆:時代確實變了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