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能源汽車智能化趨勢下,哪些個股值得下注?

新能源汽車智能化趨勢下,哪些個股值得下注?

本文僅用於研究之用 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而在那篇文章末尾,筆者也引申了其他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即未來的汽車不僅僅會越來越輕,還會越來越智能等等。至於如何實現智能?這是一個大工程,也是本文所要主要探討的核心所在。

01

政策打頭

1月5日,發改委發布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徵求意見稿,計劃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智能汽車新車比例達到50%,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車用無線通信網路覆蓋達到90%;

第二步,至2025 年,「人–車–路–雲」實現高度協同,新一代車用無線通信網路(5G-V2X)基本滿足智能汽車發展需要。,北斗系統實現全覆蓋。

第三部,到2035年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建成智能汽車強國。

從政策來看,對於汽車實現智能化有明顯的傾向性,即更為傾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畢竟這是政府應該做的,而沒有在人工智慧等高技術方面做過多干擾,亦是情理之中。

02

通信設施——汽車智能化的基礎

我們理解的汽車智能化,無非是實現與雲端的聯網,與其他移動終端的聯網,實現自動駕駛。實質上這兩者都需要高度發達的通信設施作為基礎。

實現車聯網需要通信設施可以理解,那麼自動駕駛也需要通信設施?是的,不僅需要,而且是非常需要。

單車感測器對環境感知,由於受限於感測器視覺範圍、環境影響等,無法做到對路況、汽車周邊環境 100%精準判斷。

2016 年 5 月,特斯拉公司 Model S 無人駕駛汽車在美國發生車禍並造成駕駛員死亡,成為自動駕駛首例致命車禍,Model S 在自動駕駛狀態下,由於Autopilot 系統判斷錯誤,攝像頭誤以為前面卡車是路面的電子路牌,而車載雷達由於卡車底盤太高而漏判,車子在毫無減速的情況下鑽進了一輛拖貨卡車下方。

無人駕駛 100%安全性保證,必須依賴 V2X(車路協同技術),通過網路雲端 AI 獲取傳統嵌入式 AI 視覺範圍之外的信息。

為了保證無人駕駛 100%安全性,需要接入車聯網系統,在單車智能系統達到極限之後,網路雲端 AI 給汽車無人駕駛增加了一層保障,可以提前預判其他車輛的行駛地點和時間,獲取視覺範圍之外的信息,達到 100%無人駕駛精準判斷。

2020年要實現90%覆蓋的LTE-V2X 車聯網專用通信標準化項目,早已列入國家重大專項。並已於 2016 年2 月啟動。

該項目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牽頭,聯合長安集團、中國移動集團、華為、大唐電信和上汽等共同進行建設。按照計劃,該項目將在 2017 年完成標準制定、驗證和技術研發工作,2018 年將進入大規模產業化推廣階段。目前實際進展低於預期 1 年左右,迫在眉睫的是確定頻譜和標準。

其中,金溢科技看點不少,眾所周知的ETC龍頭,確實方便不少。其背後未來更大的看點是——車路協同,作為汽車網聯化、智能化、新能源的支撐,車路協同與移動通信、新能源汽車和人工智慧三大國家戰略密切相關。

基於此,金溢科技牽頭成立研發中心,以全國6000萬ETC用戶為基礎,以智慧高速試點為契機,從營運車輛和路側設備入手,切入點無人可比。

2017年11月,由金溢科技牽頭聯合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同濟大學、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五家單位成立「智能車路協同關鍵技術及裝備行業研發中心」,旨在集合研發優勢,攻克智能車路協同技術重點與難點。

聯合成立機構來頭都不小,股價大跌之後低位縮量,慢慢看吧。

03

北斗+高清地圖

事實上光有發達的通信設施就能實現汽車的智能化嗎?顯然不現實。

在發改委給出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徵求意見稿)中,不僅要求2020年實現90%的LTE-V2X覆蓋,還提出了北斗高精度時空服務實現全覆蓋。

北斗概念並不陌生,但過去一直懸而未決,停留在概念炒作的層面。但在衛星定位長期依賴GPS的背景下,不論出於何種需要,進口替代是必然的。

按照規劃,中國北斗正在向全球覆蓋穩步推進,北斗三號開始全球組網,2018-2020 年將會是密集發射衛星組網的關鍵期。特別是 2018 年,計劃密集發射 10 余顆衛星,形成一帶一路沿線覆蓋服務,並提高定位精度至 5 米左右,2020年實現 35 顆星的完整系統,實現全球覆蓋。

北斗高精度導航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前提條件和不可或缺的基礎服務。目前北斗在精度和成本上,還比不過 GPS。但是隨著北斗三號的建設,加上本土地基增強系統的建設完善,北斗的精度劣勢將得以補強。

12月29日中美雙方簽署《北斗與GPS信號兼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兩大系統實現民用信號互操作。

這是海格通信結合大數據、物聯網、雲平台等技術,面向智能交通需求,推廣北斗系統在民用市場規模化應用。

發改委的戰略提出,要建設覆蓋全國的車用基礎地圖系統,建立並完善三維地理信息系統,提供實時動態地圖數據服務。目前的普通地圖導航能將車輛位置精確到數米之內,而高清地圖則可以精確到 10cm 的級別。

未來,包含更多細節的高清導航地圖將成為每輛智能汽車的標準配置,其滲透率將穩步提升。

這方面不用說,四維圖新(SZ:002405)從技術上和市場份額來說都有優勢,但前期一波上漲後估值高企,還需要業績的支撐,有點低配版「科大訊飛」(SZ:002230)的意思。

04

人車交互還需要更智能

在人車交互方面可以借鑒人機交互,人車交互目前也仍主要停留在人與屏幕的交互,語音交互仍在推廣中,而在這方面,科大訊飛毫無疑問是NO.1。

科大訊飛在汽車領域的落地的產品可以暫且被分為三種。

一種是後裝市場的硬體,如果在智能音響的試水一樣,2017年年 8 月發布「小飛魚」車載智能語音助手,目前京東評價僅500+,實際銷量不會太高。

小飛魚通過藍牙和手機連接,依靠手機網路接入科大訊飛服務,同時依靠 FM 發射功能連接車內音響。它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降噪,提高語音識別率。這可以看做是科大訊飛對後裝市場的一次「試水」。

第二,科大訊飛會扮演 Tier 2 供應商的角色,間接向車企提供智能語音技術。目前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技術已經在 200 多款車型累計 1000 萬輛車上落地。

當然,這種合作模式註定不能徹底發揮出科大訊飛的技術特長,畢竟中間還隔著一個車機供應商,太受限,所以誕生了第三種「軟體+硬體」解決方案。

下圖是科大訊飛所服務的車企,其中還包括蔚來和威馬。

第三種是科大訊飛直接向車企提供車機,定義整個車機系統,同樣內置了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技術。在奇瑞艾瑞澤 5 上,搭載的就是由科大訊飛提供的車機系統,其中包括用於語音識別的降噪模塊。

下圖為科大訊飛的新一代前裝車機產品「飛魚智盒 1.0」,已經有車企採購,預計18年量產:

實話說並不看好科大訊飛的前裝市場前景,這類似於手機的操作系統,科大訊飛過去做硬體和軟體的經驗來看,並不樂觀;同時,在內容提供上,科大訊飛手裡並沒有拿得出手的資源,比如音樂、視頻資源,這方面阿里與榮威的合作要好很多。

不過科大訊飛也有其獨到的地方,科大訊飛和供應商、車企越走越近,合作正在走向」深度「和」定製化」。

比如科大訊飛和高德的深度合作,通過語音指令可以優化導航使用體驗,除了設置目的地之外,還能問導航更多問題,包括:路上有多少個紅綠燈?前方怎麼走?還有多久能到?

再比如你可以通過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在一輛傳祺 GS8 上用語音點火,甚至連一鍵啟動按鈕都不用按了,說明車企在開放更多的許可權。如今,用語音調節天窗、座椅和空調,已經成為不是什麼新鮮功能了。

同時,科大訊飛還在向自動駕駛領域的圖像理解領域進發,對於未來有清晰的規劃。

上圖橫軸是理解環境,縱軸是理解人。目前,科大訊飛已經在做的包括:互聯網服務、場景連接、智能交互和視覺駕駛輔助,依託的載體就是「飛魚 2.0」。

科大訊飛給飛魚 2.0 的定義是「面向未來的汽車智能交互系統」,繼續以最拿手的智能語音為切入點。在用戶端,向車主提供更智能的車機系統,接入一系列信息娛樂服務。

越來越智能的汽車將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更多的樂趣,也值得投資人更加深入了解,此文拋磚引玉,望大家多多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爾法工場 的精彩文章:

晶元漏洞危機蔓延,英特爾CEO已提前減持股票

TAG:阿爾法工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