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是山西人寫給我們民族的一段歷史!電影《大寒》,那些創傷,不忍直視

這是山西人寫給我們民族的一段歷史!電影《大寒》,那些創傷,不忍直視

10日的北京城

西北風5~6級

凌冽的寒風划過皮膚

割的人生疼生疼

或許這時候

人們才意識到

大寒要來了

一年中最冷的日子要來了

是的,在距離「大寒」還有十天,由陽泉廣電傳媒有限公司根據慰安婦倖存者真實經歷改編的電影《大寒》來了,在最冷的日子裡,這部電影帶著對人性的拷問和對歷史的呈現,應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相邀,在百年學府北京大學內上映。

與之前的放映活動不同,此次在北大點映,《大寒》的導演張躍平和曾經紀錄慰安婦悲慘遭遇的民間調查人張雙兵多了一些知音,因為同樣反應慰安婦題材的韓國電影《鬼鄉》的導演趙正萊通過視頻表達了對「同行」以及對《大寒》的致敬,而當《鬼鄉》和《大寒》先後在銀幕上亮相後,也讓現場的不少評論專家們和北大的天之驕子們一起,反思歷史,正面未來。

專家紛紛向《大寒》致敬

研討會上,不少專家都對《大寒》給予很高的評價,從立意到其彰顯的電影人的使命。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說:「現在的中國電影,更多的是滿足觀眾對於娛樂的需求,但實際上大眾特別需要有思想、有情感、有價值觀的電影。我們需要不斷的優化和完善電影生態,而《大寒》就走到了前面,它能讓人在沉重的觀影過程中感受到責任的擔當,體現一部好電影真正的價值所在。」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說,在電影放映期間,他始終不敢抬頭,因為這段創傷,讓人不忍直視。「這是我近年來看到的,最值得讓人致敬的電影,因為它真實再現了歷史,讓人看的疼痛,甚至不敢相信人性怎麼可以如此惡劣?但就是因為這樣,這樣的歷史才不應該被埋葬,才應該用影像作品來表達出來,所以這是一部有使命感的電影。」

「感謝《大寒》劇組,給我們帶來如此沉痛但卻有內蘊、有力量的電影。」在看完影片之後,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陳旭光起身,面向整個劇組的主創人員們深深鞠躬。在當天的研討會上,你能聽到的最多的詞就是謝謝,亦如專家們所言,「因為《大寒》的存在,能讓整個中華民族有了完整的記憶,這是山西人寫給我們民族的一部影片。」

《大寒》劇照

太多的讚美之詞,表達了專家學者對這部片子的認同,無論是影片中表達出的深入骨髓的歷史痛點,還是中國人在面對屈辱時渴望討回尊嚴的使命感,都是《大寒》最獨特的一面。尤其是影片最後,當飽受日軍暴行欺凌的老年大妮,時隔80年後,穿上自己出嫁時的紅棉襖,鼓起勇氣到丈夫墳前敬畏亡魂時說的那句話,「寶生,打春了,日子一天天暖和了……」這,是大寒過後,大妞對於春天的最直接的期盼,也是人類對於和平永恆的嚮往。

一部好電影的標準

1月12日,電影《大寒》就要在全國上映了,在那一天,有十部影片同時上映。作為一部沉痛歷史題材的電影,作為被賀歲檔商業巨作包圍的「清流」,該片能否躍然而出?在此次研討會上,不少專家也提到了這個問題,或許人們常說票房是檢驗一部電影好壞的惟一標準,但是在《大寒》面前,這個標準「失靈」了。

《大寒》劇照

中國藝術研究院原副院長、國家廣播電視電影總局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賈磊磊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在商業化的市場里,如何來推廣歷史嚴肅影片?」誠然,大家對於電影的票房問題,有很大的擔憂,因為沒有恢弘巨制,沒有明星演員,而且話題沉重。對此,不少專家坦言,應該為這樣的影片開一個「綠色通道」,爭取影城的排片,甚至可以報送這樣題材的電影上國際電影節,來彰顯中國電影人的使命感和擔當。還有人表示,應該對此類影片有政策上的扶持,這樣才會激發電影人的擔當。饒曙光說:「《大寒》是一部小成本電影,或許也就是如此,他們能踏實地講好故事,呈現歷史,這樣的民族苦難才沒有拿出來當成一種娛樂消費,我覺得這部電影,值得我們大家為它鼓與呼,我們也有責任把它推廣到更多的平台上去,讓更多的年輕觀眾看到,了解責任和擔當。」

張雙兵身後,那雙凝望他的眼

從山西大學第一次見到張雙兵,再到北京大學的再次重逢,時間不到一周,卻明顯感覺他又蒼老了一些。連日來,多次為《大寒》站台宣傳,而當影片一次次播放時,當他一次次面對媒體和公眾時,當他30多年為慰安婦討說法的心路歷程被人層層剝析後,他心裡的責任和肩上的重擔就加重了幾分。那一刻,記者都不忍心過多的打擾他。

大眾面前的張雙兵,少言寡語,用導演張躍平的話說,「127位老人的清譽,成為壓在他身上的大山,讓他喘不過氣來。」但是在家人面前,張雙兵又是怎樣的呢?因為提前到會場,記者作為一個旁觀者,默默地觀察著張雙兵,發現在他的身邊,多了一位老年女性,原來那是他的妻子。安頓好妻子的座位,張雙兵默默地坐在妻子身邊,一會遞瓶水,一會有似乎在嘮家常,生怕人多冷落了妻子。研討會開始後,妻子就默默地坐在那裡,聽著大家的發言,眼睛不時地瞄向會場中心的張雙兵。在那雙眼睛裡,傾注了太多的愛和關心。

《大寒》劇照

「你支持張雙兵做這件事情嗎?」研討會後,記者走到了張雙兵妻子的面前,「不支持,太費心思了,頭髮早早就白了。」樸實的張妻直抒胸臆。「那兒女們啥態度?」「能有啥態度?孩兒們都不讓,可是老伴說了,就是願意干這事。他既然都說了,那我就支持吧。」從1982年,到2017年,張雙兵36年如一日,奔跑在為127位老人討說法的路上,「家裡也不富裕,為了支持他干這事,能貼的全貼上了,可是到最後也沒個說法。哎,看他一個人奔波我心疼,有個人能幫幫他就好了。」張妻的話,有些悲涼,但也透著幾許渴望,那是對張雙兵最大的支持。只因為不經意地一個邂逅,張雙兵就把一生與本不相關的慰安婦們聯繫在一起,他分擔她們的苦難,而在他的身後,則是家中那個永遠燒著熱茶盼他平安歸來的妻子。張雙兵有些不好意思地跟記者說:「一輩子都忙乎討說法了,都沒領老伴出來過,這回正好領著她來首都看看。」

《大寒》劇照

在此次研討會上,與會學者和專家們說到了人性,提到了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那些,或許是當你靜下心來看完整部片子的反思,但不妨在觀看之前記住一句話:「記憶完整,這個人才是健康的,這個民族才是健康的。」

歷史不能忘卻

1月12日

請走進電影院

觀看《大寒》

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軼瓊

編輯:小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晚報 的精彩文章:

啥?太原動物園的熊貓不能安靜地吃竹子了?怎麼回事…

TAG:山西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