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實體書店靠什麼走出低迷

實體書店靠什麼走出低迷

原標題:實體書店靠什麼走出低迷

經歷了寒冬的實體書店正逐漸升溫。據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於1月10日發布的《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圖書零售市場延續增長的態勢,其中在實體書店方面,與2016年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不同,2017年實體書店渠道的零售規模實現了2.33%的同比上升。而這一改變一方面離不開實體書店接連轉型升級「練內功」,另一方面也與政策不斷扶持、營造全民閱讀氛圍有關。

試水多元化服務

據《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圖書零售市場總規模首次突破800億元,達到803.2億元,較2016年的701.2億元同比增長14.55%。其中,實體書店零售渠道走出了負增長的態勢,實現2.33%的同比增速,達到344.2億元,這一數字讓人們感受到實體書店行業的暖意。

熟悉實體書店行業的人較為清楚,前幾年實體書店的日子並不好過,由於受到網上書店衝擊及自身運營成本較高,實體書店經歷了一段寒冬期。2012年是令實體書店行業印象深刻的一年。在經歷過一段時期的低迷後,該年全國實體書店零售渠道銷售額比上一年下降了1.05%,這是自有數據統計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的情況。與此同時,據全國工商聯書業商會的調查顯示,2002-2012年,全國近五成書店倒閉,總數達到1萬多家。隨後在2013年,實體書店零售規模再次出現負增長,雖然此後2014年和2015年實現微小幅度的增加,但2016年再次下滑,同時實體書店停業的消息仍不時出現。

此次實體書店實現正向增長無疑給從業者帶來一定程度的信心,而這與書店自身「勤練內功」密切相關,且現階段的實體書店早已不是過去的模樣,從以往只是一個單純的圖書買賣場所,變為一個閱讀的體驗空間,滿足讀者多樣需求。

以日前剛剛重新亮相的北京新華書店建築書店為例,作為一家已開業40餘年的老牌書店,該書店已舊貌換新顏,店內除常規的圖書銷售外,還配備了自有咖啡品牌「新華時間」,為讀者提供手磨咖啡、簡餐等,同時增設了文化創意產品經營區,圍繞自身定位為建築設計專業人士提供文創產品,此外還設置閱讀空間便於讀者閱讀等。而北京新華書店建築書店是眾多實體書店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不僅北京新華書店的多家分店陸續換新顏,越來越多的實體書店也走向體驗升級的道路。北京發行集團董事長李湛軍認為,在實體書店回暖的環境下,新華書店也不能再延續老面孔,應當變得更時尚、更多元,由只賣書變為為讀者提供全方位的閱讀體驗。

除了提供更多元的產品和服務,還出現了更多有特色的實體書店,比如北京三聯韜奮書店轉型為24小時書店,受到不小的關注,單向空間則從一家獨立書店變為一個文化創意綜合空間,並創辦了自己的沙龍品牌、出版物等。「單純的圖書買賣是網上書店也能提供的服務,且因受到成本的影響,實體書店很難在價格上與網上書店形成優勢,而體驗則是網上書店無法給予的,」獨立書店經營者唐勇表示,「通過提供更多服務、設立多元業態等,實體書店能夠提升體驗感,吸引消費者前往並延長消費者的留店時間,從而帶來銷售。」

外部環境回暖

實體書店的轉型升級,是自身在面對環境變化後的內部改變,顯現的是內核競爭力的提升。與此同時可以發現,國家政策等方面也在對實體書店的經營進行傾斜,從外部幫助實體書店更好地發展,為實體書店的回暖加了一把火。

2016年6月,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不僅鼓勵房地產企業、綜合性商業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為具有較強經營發展能力和社會影響力的實體書店提供免租金或低租金的經營場所,還要求加強財稅和金融扶持,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實體書店的經營壓力。

除了國家大層面出台相關政策外,各個地方也相繼發布了當地的扶持辦法。以北京市為例,實體書店的資金扶持工作已納入到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預計五年內資金總投入過億元,並在2016年和2017年每年均投入1800萬元,分別扶持了70家和71家書店。而觀察已獲得扶持的實體書店可以發現,既有國有書店,也有民營書店;既有大型書店,也有小型書店;既有綜合性書店,也有定位於某一領域的特色專業性書店,並將扶持資金大部分用於店面裝修裝飾、設備更新、貼補房租、增加圖書品種、員工培訓、舉辦全民閱讀活動、開展圖書下鄉進校園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政府層面還在不斷營造全民閱讀的氛圍,「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等成為帶動人們閱讀的品牌性活動,《全民閱讀促進條例(草案)》也於去年6月審議並原則通過,進一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在從業者看來,多個政策的相繼下發,為實體書店營造了一個積極的發展氛圍。中國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張京成認為,政府發布的相關政策主要是從宏觀層面來引導、規範市場的發展,起到較強的激勵作用,而實體書店若想實現長久且穩步的發展,僅靠政策是不夠的,更為關鍵的還是在於實體書店自身。

並非完全擺脫困境

現階段可以看到越來越多實體書店正逐步向好的信號,全國實體書店零售規模實現正向增長;北京三聯韜奮書店、西西弗等實體書店不斷擴大自己的規模,開出越來越多的分店;言幾又公司則完成了1.2億元的B輪融資。但在形勢向好的情況下,實體書店的發展並非已經完全走出困境。

據《2017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顯示,雖然全國圖書零售市場每年實現的總規模不斷擴大,但仔細觀察整體市場背後的推動力可以發現,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網上書店,其中網上書店對整體市場的增長貢獻佔比達到92.32%,而實體書店僅有7.68%。且與網上書店保持著較快的增長速度、僅用五年就從130億元的零售規模發展到459億元相比,實體書店近五年一直在330億-350億元之間徘徊。

「從近幾年的情況來看,雖然實體書店每年實現的圖書零售規模有升有降,但基本處於穩定,儘管現階段實體書店不斷轉型升級,政府層面也在通過多種方式扶持發展,但實體書店若想在零售規模上實現類似網上書店的快速增長也不太現實,一方面在於人均閱讀量還未達到較高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網上書店便捷的售書模式所帶來的競爭仍不可小覷」,唐勇表示。

在從業者看來,對於實體書店而言,隨著升級為閱讀體驗空間,探索多元化的收入渠道是不少實體書店的發展方向,幫助實體書店更好地經營。但增強閱讀體驗、實現多元收入的基礎,是實體書店需要先形成一個明確的市場定位,並圍繞該定位在圖書品類選擇、特色服務等方面上進行合理規劃,且圖書仍需是實體書店的主業,而不是作為補充和裝飾。只有擁有優質的圖書內容,此後再加上多元經營、特色服務等方面,實體書店才能一步步走出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赤幾外長:近日挫敗的「政變」是「國際恐怖主義事件」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