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還有誰在為內容撒幣?

2018,還有誰在為內容撒幣?

導讀

「騰訊真的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刺蝟公社 | 石燦

1月9日上午,自媒體「武俠小王子」創始人李言從上海啟程前往北京,他要奔赴第二天舉行的一場「特訓營」,那場特訓營的講師有新媒體觀察者魏武揮,也有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

下午兩點半,他抵達北京,他找了家酒店整理行裝,之後見了幾個朋友,第二天下午,他就奔赴會場了。

在那裡,他見到了魏武揮、樊登,也見到了一些他並不熟知的大咖,比如一條合伙人張晴、好奇心日報總編輯楊櫻等等,從傳統廣告、短視頻生態,到小程序、知識付費、內容電商,豐富的內容在他腦海里過了一遍又一遍。

GIF

和他一同參加「特訓營」的還有來自河北、深圳、山東等地的數百位內容創業者,他們都身處內容創業一線,深知內容創業中的風險和機會。

不過,他們身上,有一個巨大的焦慮,也有一個巨大的需求:內容產業太新了,發展得太快了,別人賺大錢了,這種不確定性讓很多自媒體人產生了非常大的焦慮,他們想快速成長起來,趕上梯隊。

可是,現在,入局內容創業領域的門檻越來越低,只要你有一部手機,就能夠生產視頻、拍攝圖片、敲打文字上傳到網路,專業的、不專業的,單打獨鬥的、團隊合作的,參差不齊,很多新媒體死亡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靠譜的領路人和專門的培育機構。

2017年,是內容質量轉折年,很多劣質的內容都被過濾了,在2018年,將會有更多的劣質內容被過濾掉,優質內容才是稀缺品,新的、好的商業模式才能在用戶紅利殆盡的今天,圈出新的流量出來。

內容產業是一個隨著技術向前奔走的行業,非常新,很多有價值的信息還沒有被總結出來,製作成資料進行傳播,就已經成為過去了。

想要了解最前衛的商業模式、最新的優質內容標準,最好的獲取方式要麼是和經驗豐富的內容探索者交流,要麼是聽課。

前者的成本太高,並且很難約到。後者就成了最佳選擇,一群人聽幾個人講課,在他們那裡,能夠獲取到行業最新消息。

不過,並不是所有機構和人都能開設這種行業內的課堂。據新榜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前100名內容創業公司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想要把他們當中的部分管理層聚攏在一起講課,絕非易事,很多時候,只有內容產業領域的巨頭才能請得動了。

2016年3月,騰訊網啟動芒種計劃,為國內優質原創自媒體創業者開闢企鵝媒體平台,並通過原創補貼策略鼓勵、助力內容創業者良性發展。可是,在2億補貼之後,騰訊網還想要為內容創業者提供更加深層的扶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於是,芒種特訓營在2016年10月份出現了。

騰訊媒體研究院就幹了這麼一件事,它就把包括上文提到的授課老師,以及知識專家、資深互聯網人方軍,高樟資本創始人、CEO范衛鋒,騰訊網路媒體事業群媒體收益管理部副總經理丁明銳,「老道消息」老編輯等內容產業不同環節的「頭部人士」聚在了一起,專門給自媒體開課講學,為後續的孵化扶持以及投融資做目標鎖定與篩選。

培訓課程體系包含內容生產、運營&商業、團隊管理、投融資四大模塊,兩大模塊為一期,主要為自媒體解決目前自媒體最急需解決的通用問題,提升內容創業的通用素質。

李言參加的那場特訓營的全名叫騰訊芒種特訓營,它的本質是一種課程教育,主要目的是傳授知識,分享經驗。

騰訊芒種特訓營依託騰訊網十多年來的媒體內容製作、用戶、產品運營以及媒體商業化的務實經驗,邀請騰訊高管、內部資深專家以及業界資深大拿們,與內容創業者分享實戰經驗。

2017年,騰訊芒種特訓營依託騰訊大學的100位行業知名學者、1200多位講師資源,開發了350門媒體業務課程,帶領特訓營學員一起奔赴內容行業大潮。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的新媒體編輯郭力歌近段時間跟騰訊的工作人員的接觸,發現,「騰訊真的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目前各個媒體平台對於優質原創內容的爭奪已經到了一個白熱化的地步,而騰訊在做一個內容的聚合平台,並讓這些內容產生了1+1>10的傳播效應。」她說,內容產業是社會的剛需,並在不斷進步和發展。

GIF

這些課程有線上,也有線下,參加了騰訊芒種特訓營的郭力歌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方式,很多內容創業者或者媒體進行創業的時候,是很艱難的,在某些大咖眼裡很簡單、輕鬆的問題,對初級的入行者就像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大咖們代表的是互聯網在各種領域裡的最新的風向標,他們對行業的精準定位是經過了長時間的研究,向他們學習,初學者應該會少走很多彎路。

儘管如此,但李言也覺得,「這也是供小於求的表現,說明新媒體培訓行業在目前仍然比較稀缺。」他希望未來類似培訓課程能夠覆蓋面更廣、涉及群體更多,讓更多自媒體人和內容創業者受益。

內容平台方看到了這一需求,這不,與騰訊同樣注重內容的今日頭條也為內容創業者也開辦了相應的培訓課程——頭條商學院,主要培訓今日頭條平台上數據表現良好的頭部內容創業者。

除了這些大平台組織的新媒體培訓課程以外,還有很多零星的小課程,有些人想在短時間內獲得成功,選擇了「突襲」式學習,報了很多新媒體培訓班。

「我覺得面對諸多新媒體培訓。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擅長什麼,能從新媒體培訓中獲取什麼。」李言並不贊同盲目隨大流,而是,「在之後的培訓中,在不斷提升自己能力和認知之外,要通過培訓讓自己的內容和產品變得更有特色。」

騰訊芒種特訓營有另一層背景,它是隸屬於騰訊媒體研究院的一個具體項目,我們可以將騰訊媒體研究院理解為一所社會學校,這所學校既能向政府、企業提供研究報告,也能為新媒體運營者提供專業化、精細化的課程培訓。

這不,芒種特訓營連2018年的課表都做好了,內容包括了內容產業的每一個環節,既能過提升內容生產能力,又能提高運營內容的能力。

從2017年6月開始,全國各地企鵝新媒體學院陸續成立,截止到1月10日,學院已落地超10省/地區,面向對象主要為:政府單位、傳統媒體、自媒體人和傳統企業。

為了與這些課程相契合,與之相配套的是內容生態的「硬體」設施的調配和升級,比如天天快報、騰訊新聞等內容分發渠道和平台。

從授課老師,到騰訊,他們就像是一支為了消滅焦慮而誕生的敢死隊一樣,沖在前,殺在前。

騰訊花這麼大力氣來做媒體行業的探索,究竟是為什麼呢?

說不是為了自己,誰都不信。騰訊這麼做的原因除了讓內容創作者、企業、政府了解騰訊的政策,讓自媒體人提升內容生產能力、商業能力以外,和它提倡的開放的內容生態有關。

「我們以前最初想到的是,我們不能是一棵樹,(如果)我們是一片森林,我們更需要植根於多樣化的生態裡面,幫助更多的生態去完成發展。我們是一片森林,我們更需要植根於多樣化的生態裡面,幫助更多的生態去完成發展。」2017年,騰訊公司副總裁林松濤在2017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說。

大會上,林松濤公布了騰訊六年開放的成果,開放六年來,合作夥伴總數1300萬,創造就業崗位2500萬個,累計總分成超過230億。

發布了以泛內容為核心的「大內容」平台開放戰略,將打造一條從內容生產、多渠道構建、智能分發、商業化變現的完整內容生態鏈。

林松濤說,「從流量開放到能力開放再到生態開放,騰訊構建了技術賦能、生態賦能和產業賦能三大體系,形成了全方位的開放體系。」

騰訊媒體研究院就是輔佐這一開放體系的「丞相」之一,既向上建言獻策,又向下指點迷津,上下得體,打通「全身脈絡」。

石 燦

關注資訊社交平台、泛媒體領域

添加時煩請註明姓名、機構、職務

刺蝟公社是聚焦內容產業的垂直資訊平台,關注領域包括紙媒和數字出版、互聯網資訊和社交平台、視頻音頻平台、影視文娛、內容創業和自媒體、二次元,以及VR/AR和人工智慧等未來內容發展方向。

內容產業報道第一平台

微博 @刺蝟公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刺蝟公社 的精彩文章:

B站將赴美上市,估值超30億美元;荔枝FM改名叫荔枝;今日頭條稱並非一切交給機器

TAG:刺蝟公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