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礦主川藏邊境瘋狂「挖礦」 一年省數千萬電費

礦主川藏邊境瘋狂「挖礦」 一年省數千萬電費

在四川和西藏交界的某個山區,比特幣資深玩家、「大礦主」劉飛(化名)正在思考礦場經營的未來。看到互金整治辦出台通知的消息後,儘管當地政府還沒有任何動靜,挖礦也在正常進行,但他覺得自己必須未雨綢繆。

劉飛的「礦場」里有超過2萬台礦機在終日「挖礦」。所謂「挖礦」,是指利用晶元的算力解決比特幣區塊鏈網路給出的「哈希謎題」,誰先算出,誰就擁有這個區塊的記賬權,同時獲得系統給予的獎勵,一塊比特幣。因此,擁有足夠強大算力的「礦機池」,是能否獲得更多比特幣的關鍵,而礦機最重要的消耗成本就是電力。

2017年6月,一直在新疆從事「挖礦」的劉飛,將部分場地轉移到川藏邊境,這裡有大量廢棄的工業廠房和老舊生產車間,租金實惠,更關鍵是電價便宜,每度電費不到0.4元。這是一個很有吸引力的價格,劉飛曾經測算過,如果電費超過0.6元,挖礦便很難賺到錢。

在這片約有1萬平方米的「礦場」里,2萬台「礦機」日夜不停地轟鳴著,每台礦機一天耗電量約25-30度,電費成本在10元左右。「僅電費一項,每天的成本就是20萬元。」為了搭建這個「礦場」,劉飛耗資巨大,這批「礦機」是他在2016年下半年以每台8000元的價格購入,總共花掉1.6億元。

當比特幣價格一飛衝天,單枚步入10萬元人民幣大關之後,國內監管力度也再度加強。近日,有媒體稱,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互金整治辦)下發文件,要求各地整治辦綜合採取電價、土地、稅收和環保等措施,「引導相關企業有序退出」,並於1月10日前上報目前轄內「挖礦」企業基本情況及引導退出情況。這被認為是繼監管當局提示比特幣交易風險、關閉比特幣交易平台之後,再次發力從比特幣的源頭礦場來整治比特幣市場。

然而,1月10日已過,截至記者發稿,尚未發現各地出示相關回應舉措,多名礦主向《IT時報》記者表示,目前在觀察政策動向,已做好投入與規模受限的準備,未來或考慮「出海」經營,一些中小經營主則表示會「繼續挖礦」「屯幣估值」。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互金整治辦對地方政府沒有直接領導力,在「挖礦」帶來財政收益的情況下,地方缺乏動力關停比特幣礦場,專家建議多部門聯合治理並引入相關考核體系,不然整治通知或可淪為一紙空文。

這次互金整治辦的通知,並非劉飛第一次感覺到政策的風險。2017年9月份,國內對比特幣開始嚴格監管,所有交易平台全部關停,儘管當時矛頭並未指向「礦場」,但他有點風聲鶴唳,一度租賃大量卡車將礦機存放其內,準備一有風吹草動,就運往更加偏遠的地方。

這次,政策矛頭直接指向「挖礦」,劉飛覺得「靴子」終於要掉下來了,他密切關注著政策風向,「如果有需要,只好往國外轉移。」

比特幣動向受到全球高度關注

和劉飛類似,在新疆「挖礦」的另一名「礦場」負責人坦言,已經做好投入和規模受限的準備,不過,目前地方政府還未出台具體政策,「我們得低調行事,同時積極配合政府的政策。」這名負責人表示。

據《IT時報》記者調查了解,在東部、中部的安徽、浙江、上海等地,一些小型礦場依舊正常運行,也並未接到相關「退出」指令和通知。浙江一名「礦主」向記者透露,他在一個農場里經營挖礦,每天大約收入幾千元,最近因為比特幣價格不穩,他開始挖以太幣,但都不出手,準備「屯」到牛市再出手。

網貸之家CEO石鵬峰分析,通知中提到的「引導比特幣挖礦有序退出」應該就是指不允許挖礦,監管層(央行)認為挖礦造成大量資源的浪費,而不產生實質性價值,同時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限制虛擬貨幣各要素市場在中國的發展,從而減少個人和企業參與虛擬貨幣的投機熱情。

監管看中的「引導措施」就是限電,這被外界解讀為「通過提升電力價格的方式來抑制挖礦行為。」

儘管當前政策風向尚未傳導到末端的「礦場」,但在比特幣交易網前聯合創始人王青雲看來,低廉電價的時代或將成為過去,他認為,在西部一些地區,電價有極大可能在未來由每度0.3元以下提升到0.5元左右,「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但對於挖礦企業來說,因為用電量巨大,意味著成本會急劇攀升。」

王青雲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大型礦場,在目前每度電不到0.4元的情況下,一年的電力成本是2億元到3億元之間,但如果漲到0.5元,僅電力這一項成本上漲就會過億。

上述浙江的「礦主」也向《IT時報》記者表示,他現在是根據農業用電價格挖礦,每度電0.6元,因為屯幣不賣,每月需墊付幾萬元電費,短期來看,壓力還不大,但如果屯幣時間太長,也會感到難以為繼。

在幾個微信交流群里,許多「礦主」的共同感慨就是「電費太高」。以工業用電為主,很多東部地區的價格是1度電0.8元~0.9元,高額的電費成本讓他們對「挖礦」失去信心和樂趣,「挖礦真是一個苦力活」「挖礦利潤賺不回電費」之類的感慨不絕於耳。

這正是「礦主」一齊看向西部地區的重要原因,據國家數據中心節能委員會秘書長呂天文向《IT時報》記者介紹,目前內蒙古的指導價格是每度電0.5元,有少數地區甚至可以給出0.26元的低價;新疆由於風電和光伏較多,大量電力運輸不出去,也不接入國家電網,因此並沒有市場化且價格低廉,通常每度電都在0.4元以下;西藏的電價則是0.2~0.3元,川藏交界地帶則更低,最低的地方每度電甚至只有0.1元左右。東西部電力價差最多達七八倍。

在王青雲看來,「挖礦拼的就是電費,哪怕只是一分錢,都會相差很大的利潤。」這次互金整治辦要求提升電價,對挖礦企業和個人來說,都將是一場巨大的考驗。

不過,與2017年9月那場針對比特幣交易平台的整治之風相比,這次對比特幣「礦場」限電的政策執行似乎並沒有同樣的雷厲風行。《財經》之前報道曾指出,儘管央行有意停止比特幣挖礦,但因不符合行政習慣,沒有關礦依據,限期關停的說法也不嚴謹。

一名業內人士也向《IT時報》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從權責範圍上看,央行此舉似乎有越權之嫌,且互金整治辦也不是地方政府的直屬領導機構,因此,地方政府積極推動此舉的動力並不大。

王青雲則認為,比特幣「挖礦」對當地政府來說存在積極影響,比如增加財政收入,帶動經濟發展,同時「礦機」上下游的產業還能創造一定的就業,這些對地方政府來說都非常重要,「尤其是西部一些省份,本身財政收入有限,而電力資源充沛,在使用和輸出過程中還有一些棄水廢電,而『挖礦』能充分利用資源並創造很大的經濟價值和效益。」

呂天文則認為比特幣「挖礦」存在幾個大的問題,一方面是耗電量非常大,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1月20日,全球比特幣挖礦的年耗電量約為29.05TWh,這個體量超過了150多個國家的年度用電量;另一方面比特幣是一種虛擬貨幣,並沒有帶來任何實際的經濟價值,反而有可能造成金融風險。「相當於這個虛擬商品耗費了國家巨大的能源,但是並沒有給國家帶來多少好處。」 他同時透露,目前國家電力部門、科技部等多部門正在積極籌劃電力信息化和大數據建設,未來對各地的電損能有一個更好的檢測,對於高耗電或偷電行為將會及時有效地追蹤。

但對於目前互金整治辦的通知要求,呂天文也擔心雷聲大雨點小,如果沒有實際的執行力和約束力,最終可能不了了之,他建議應聯合發改委,多部門攜手治理,同時將此事納入政府官員考核體系,才能事半功倍。

在目前的形勢下,劉飛等大型礦場礦主正在謀劃海外布局,記者在多個比特幣微信小密圈也注意到,現在有人通過在寮國和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自建水電站,不入國家電網就可以進行挖礦;還有人在俄羅斯和烏克蘭搞核電挖礦。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即便國家不讓玩了,這些資深玩家、大佬也不怕,可以到國外去。」

規模巨大的礦機群

據華爾街見聞此前報道,目前,擁有世界最大比特幣礦池「蟻池」、位於北京的礦機公司比特大陸(Bitmain)正在新加坡建立總部,並在美國和加拿大也擁有採礦業務;第三大礦池萊比特(BTC.Top)也在加拿大開設分支;第四大礦池微比特(ViaBTC)也已經登陸冰島和美國。

2018年1月11日凌晨(北京時間),截至記者發稿,比特幣在火幣網價格顯示為14860美元/枚,約合人民幣96400元。冰火兩重天之後,比特幣將路向何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希恩貝塔 的精彩文章:

TAG:希恩貝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