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跟「細菌」做朋友

如何跟「細菌」做朋友

說起細菌,在平時的報道中大多是對於細菌負面的報道,在日常生活中細菌也總給大家帶來不適的感覺,甚至很多人為了避免細菌都想生活在「無菌的」環境中。那麼我們真的了解細菌嗎?怎樣跟細菌做朋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人體其實就是一個「細菌的樂園」

人的身體就是一個細菌的樂園自從出生的那一天起。我們之前也說過一個成人體內的細菌總重量大約有1.5公斤重,一般認為其總數至少是人體總細胞數的10倍。可以說,人體內細菌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絕大多數人的想像。即使是在生物和醫學獲得了高度發展的今天,人類對於自己體內細菌的認識也還是相當有限。

人體中的腸道中有多數細菌寄居在內。科學家們估計細菌種類多達500至1000種,這些細菌的基因組數與人體相當,而基因總數則可能是人體的100倍以上。我們可能不會意識到,在我們走來走去工作睡覺的時候,肚子里還帶著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不僅個體數目龐大,還處在永不停息的更新換代之中。在大腸中,每分鐘死亡和新生的細菌多達兩到五百萬,而在小腸之中,這個數字還要高上10倍。

細菌有一些是常住的,在腸道的固定位置繁衍生息,而其它一些則是不定的,隨著食物穿腸而過,來去無牽掛。隨著腸道順流而下,細菌密度也急劇增加。在小腸里地廣菌稀,每毫升還只有一千個的樣子;到了大腸,就發生了「菌數爆炸」,一毫升里的細菌成指數增長。

人類的家園四地球,人體是細菌的家園。人類對地球所乾的事情,細菌也在對人體干著。

關於益生菌的一些小歷史

俄國免疫學家梅哥尼科夫(Metchnikoff)在一百多年前注意到保加利亞的農民比較健康長壽。他把原因歸結於他們所食用的發酵牛奶中含有的活細菌,這就是益生菌概念的產生。隨後的一百多年中,科學研究逐漸認可了這個概念,認為補充足夠數量、適當種類的活細菌,有助於人類增強免疫力、抵抗細菌感染等等。對於益生菌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在1965至2008年之間據統計,人們至少進行了3000項關於益生菌的臨床研究。在針對拉稀、免疫、過敏、癌症、女性健康方面,都有許多正性的實驗結果發表。對於細菌種類、劑量、作用機理、安全性能方面,也進行了許多探索。

益生菌的研究令人欣慰的是至今幾乎沒有副作用的報道;而遺憾的是,問題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目前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進展,但是距離真正可靠的造福人類,卻還任重道遠。

好幫手的概念被印在了益生菌上,有無數的細菌可以稱為「益生菌」,而每一種都不相同。益生菌甲的功能可能在益生菌乙中完全不存在。而且,目前的研究一般都是針對一種菌的。當把多種菌混合在一起以期獲得多種功能的時候,它們之間是否會互相影響的研究還很欠缺。

我們是如何挑選益生菌的

有幾百上千種的細菌在人體的腸道內,自然界的細菌種類更是數不勝數。什麼樣的細菌能夠脫穎而出,成為萬眾矚目的「益生菌」呢?

企業招人就像篩選益生菌那樣,一些企業只認可某些學校的畢業生,在篩選益生菌時首先確定菌的來源,用於人類的益生菌最好是來自於人體。不過,所謂英雄不問出處,有一些來源於其它生物的細菌也獲得了認可,不過認可的過程就更加曲折艱難。其次就是安全性的檢驗,起碼不能是致病細菌,否則就像招安強盜作警察,搞不好就監守自盜。除此之外,還不能帶有質粒編碼的抗生素抗性基因。質粒是獨立於DNA的遺傳物質片段,可以控制合成一些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質。雖然抗生素抗性基因對於益生菌的生存有好處——想想使用抗生素殺死致病細菌,而益生菌卻安然無恙,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情——不過這樣的風險實在太大。特種部隊的武器流落到破壞份子手裡依然威力無窮——編碼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質粒也是如此,在益生菌里當然是鋒利的武器,但是一旦被致病細菌盜取,就後患無窮。為了保證壞人沒有武器,就連同好人擁有武器的權力也一併剝奪了。

益生菌的有效性才是關鍵。人們費了那麼多勁,消費者花了錢,當然不能只把「吃不死人」作為目標。有效性的研究更加麻煩,一是進行細菌培養,看看它們能否經受諸如酸、消化液等的考驗,否則細菌還沒到達小腸,就一個個香消玉殞,自然也就沒有用了;二是看看它們產生什麼,這些產生的東西對於人體是好是壞;三是看看它們有沒有什麼獨門絕技,比如結合某種毒素,或者分解某種有害成分等等。

「體外研究」如果結果不錯,細菌算是通過了又一輪考驗,可以進入到下一步的「體內研究」。這一步的研究還只是針對動物,拿著細菌喂動物,看看那些體外研究的結果在動物體內是否存在,有沒有別的副作用出現,以及應該使用多大量量等等。

不過,通過了這一步也還拿不到「益生合格證」,必須進行臨床研究。臨床研究的周期長,成本高,通常需要大量的志願者。把培養好的細菌給這些勇敢的志願者服用,再次檢驗有效性和安全性。只有通過了大規模、設計可靠、對照嚴格的臨床試驗,才能認為這種細菌可以作為益生菌使用。

最後,進入商業化生產,廠家也不能貼個「益生菌」的標籤然後就把各種益生菌的功能往上羅列。必須說明這細菌是什麼,含量多少,在什麼使用條件下能夠實現什麼樣的功能。但是目前市場上賣的「益生菌」很多沒有實現。

致病菌與益生菌,破壞份子和特種部隊

有幾十億人口在地球上,絕大多數人都是平平凡凡過著自己的生活,不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絕大多數細菌也是如此,利用一下人體獲得生存的空間,獲取一些生存所需的資源。人是地球的一部分,細菌是人體的一部分。細菌的活動也給它們生存的家園帶來一些好處,比如分解一些人體不能消化的纖維,合成一些維生素,增強人體的免疫力等等。

但在人類社會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保護我們的地球,有那麼一小撮破壞份子,他們影響著地球健康。而致病細菌,就是細菌中的破壞分子,它們進入人體,突破了人體的防禦抵抗體系,人體這個細菌的家園就會生病,最壞的情況下甚至死亡。

益生菌大致可以看作細菌中的特種部隊,乾的是保護家園的工作。不過在細菌的世界裡,這些特種部隊作戰能力往往不夠,通常只能完成一些維護治安的任務。它們的戰鬥能力,可能只相當於治安聯防隊,對付一些小打小鬧小偷小摸還行,不過對於窮凶極惡的致病菌,還是有心無力的。

總結

其實從科學的原理和目前的臨床研究來說,益生菌的概念是可行的。因為幾乎沒有負面的研究結果。

但是,基於目前人類對於益生菌的認識水平和商業生產能力,益生菌產品能否實現所宣稱的功能是很難保證的事情。

由於現在對於益生菌產品還沒有質量標準和法定檢測,所以廠家的宣稱只能依靠它們的信譽來保證。法律規範和權威監測在這裡都是真空地帶。

所以面對那些含益生菌的飲料以及通過益生菌來治療的方法作為消費者我們要合理的進行選擇和判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EC食安體驗中心 的精彩文章:

我們應該如何通過正確的方式防止食用油變質

TAG:CEC食安體驗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