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直到年少不再回來

直到年少不再回來

本台見習記者:

趙逸宸 國際教育學院2017級學生

直到年少不再回來

原來我們都還是念舊的,回憶著漫長歲月里的點滴,才知道,念舊不是情懷,只是習慣。

漫無目的在街道上逛著,突然發現路口拐角處的店鋪響起的是我曾熟知的旋律。「你會不會忽然地出現,在街角的咖啡店……」聲音在喧囂的人流中變得隱隱約約,卻一瞬間把思緒帶回兒時。彼時少不經事的我正端坐在電視機前,這婉轉而憂傷的旋律回蕩在房間,縈繞在我心頭。

還記得那是2009年的時候,我上小學五年級。那時候班上很多人習慣於爭論誰的偶像最帥,習慣於把偶像當成飯後談資,說著,笑著。彼時呼聲較高的大多是「許嵩」「張傑」「魏晨」等。相比之下,那時候大家對「陳奕迅」這三個字並不熟悉,甚至聽都沒聽過。

而我和陳奕迅的「相遇」,大概是緣分使然吧。兒時還沒有智能手機,家裡只有一台體積龐大的彩色電視,我每天寫完作業後的樂趣便是打開音樂頻道聽歌,連同欣賞歌曲的MV。那是一個冬日的下午,我蜷在沙發上,沐浴著透過紗窗的暖陽,忽然間電視變成了黑白色,搖搖晃晃的拐杖、邋遢的褲子……配合內八字的走路方式,熒幕上出現了陳奕迅版的「卓別林」,年少的我雖讀不懂歌詞里表達的情感,卻對這首略帶憂傷氣息的《好久不見》深深著了迷,也因此有了人生的第一個偶像。

陳奕迅《好久不見》MV照片

自那時起,我認為自己已跳過童年,直接進入了少年。童年或許是沒心沒肺的開心喜悅,而少年則開始學會想像自己,也想像世界。雖然和其他同齡人相比,我並沒有多出什麼故事,所富餘的,大概只有無數個寫完作業聽歌的黃昏,以及在自己小床上輕哼歌曲旋律的夜晚。

伴著《好久不見》,我走過了小學時代。那年小學畢業,12歲的我孑身去往開封求學。不明白為什麼,陳奕迅的《十年》在班上興起,大家紛紛改編唱著「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十年之後,我們在這裡,在這裡相遇……」這種欣喜對我來說除了能結識到更多朋友外,我的偶像也終於被別人提及,被別人喜愛。

初一的時候我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個隨身聽,裡面都是陳奕迅的歌。夜幕降臨,靜躺在寢室的小床上,窗外的月光透過窗帘的縫隙擠進熄燈的房間里,我時常聽著熟悉的旋律,浮想聯翩:《好久不見》前奏中舒緩的音符,讓我想起那照耀在奶奶家的大理石圓桌上的暖熏熏的陽光;可《十年》卻令我疑惑,為什麼在離開懷抱的時候,要「一邊享受,一邊淚流」呢?每一個旋律都勾引我無限的想像,心碎、無奈和期望——這些詞語對我來說是抽象的,但我仍樂此不疲地想像著。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耳機里日復一日地單曲循環著《好久不見》。隨著時間的流逝,我進入大學,有了自己的手機,可卻發現,在我的列表裡,陳奕迅的歌變得越來越少,前陣子和朋友聊天,她突然詢問起來,「你聽陳奕迅的新歌了嗎?我覺得還挺好聽的」,猛地一下我突然意識到我已經不再是那個對陳奕迅的歌單曲循環如此鍾情的小女孩了,他的歌對我來說太犀利,犀利地有些痛苦,聽著這熟悉的旋律,回憶如海潮般從被刻意封鎖的記憶深處蜂擁而至,沐浴著冬陽的下午、灑落進一束月光的宿舍……

在那些不怎麼聽「陳奕迅」的日子裡,我一意孤行地要和「年少時代」告別,所有那些關於「陳奕迅」的歲月都被我拋在那個暖日的下午、那個熄燈的房間里,而我懵懂的「年少時代」,也隨之一起丟在過去。

我想,我是長大了。「我的偶像是陳奕迅」,而「陳奕迅」就是一面記錄我成長的鏡子,我的過去——幼稚、天真和快樂,我那些多愁善感的情緒都已經寫在歌里了。而我也終於明白,在歌里的確唱過:我見到朝思暮想的你時,「會帶著笑臉,揮手寒暄」然後在街角的咖啡店和你「坐著聊聊天」;明白了「十年之後,我們是朋友」但是問候,也「只是那種問候」。

逝去的年少不再回來,生命中走散的朋友很難相聚。我知道我「年少時代」的她們正離我漸行漸遠,而我的「年少時代」也一同被埋在過往的時光里。耳機里循環放著《好久不見》,我想,我也終於明白歌里表達的意義。我曾天真以為只要不長大就不會失去,只要不失去就可以守護心中的那片凈土,但是現在我也終於接受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終於懂得那句「世間最美好的不是相遇,而是重逢。」

一晃眼九年過去了,今日我又聽到了這首歌,這首歌唱的好誠懇,好像把過往的記憶都唱了進去,回過神來,身邊仍是車水馬龍,行人來去匆匆。

就像十歲那年我剛聽到《好久不見》被這款款而來的憂鬱莫名打動落下眼淚一樣,如今十八歲的我隨著旋律輕輕哼唱著,看著往昔的照片笑著笑著眼角不知不覺潤濕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圖文編輯趙逸宸

審核 呂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醫廣播台 的精彩文章:

TAG:新醫廣播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