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有亂,一小國欲改國名霸佔地盤,聰明皇帝顛倒順序:哭去吧!

中國有亂,一小國欲改國名霸佔地盤,聰明皇帝顛倒順序:哭去吧!

清嘉慶皇帝時,安南國王上書要改名「南越」,嘉慶略施小計賜名「越南「,打壓了安南人覬覦中華國土之心。

不是吹的,中國向來不缺乏「天朝上國」的氣度,素來對周邊的宗藩小國很好的。所以,不少國家都感念中國的恩德,即便改朝換代也要守護華夏正統衣冠,比如從前的朝鮮。也有的狼心狗肺,恨不得趁火打劫的,比如從前的安南。

千夜今天就跟大家說說安南改名的事情,這個在唐代之前都是中國一個行省的國家,原本是漢武帝的交趾郡、唐高宗的安南都護府,是從五代十國時期才從中華版圖中獨立出去的,建國安南。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隨它去了。中國從北宋統一之後,又恢復了原來的繁榮氣象,安南變成了跟中原王朝有宗藩關係的國家。

唐時安南都護府地圖

直到明清兩朝,安南對中原的文化認同感非常強,對宗主國頗為殷勤,乾隆七十、八十大壽的時候,還巴巴地派使者來朝賀。乾隆初年,安南使臣因為清朝詔諭中有「外夷貢道」非常不爽,安南自以為久沐中華文明教化,早已不屬於「蠻夷」之列,還正兒八經地上書請求將「外夷」改成「外藩」。清朝的官員頗費了一番腦筋,才說服安南人,搬出的理由是:「夷服離王國七千里,藩服卻有九千里,因此藩國偏遠,而夷服親近。」不知道這理由有沒有把安南說服,通過此事可以看出來,安南人還是有文化的,尤其對中國歷史不陌生。

安南人雖然在清朝的時候打敗過朝廷的部隊,在乾隆爺還在的時候,大體還是挺給朝廷面子的。不過,背後不乖了,暗中收留華南海盜,總是按捺不住蠢蠢欲動的北犯之意。清朝的國勢滑坡是從嘉慶一朝開始的,嘉慶改元第一年的正月初八,白蓮教就開始造反了。接下來,無為教、龍天教、黃門道等各種五花八門的秘密教會,像是約好似的紛紛冒出來。最讓嘉慶難堪的是,1813年農曆9月,天理教居然攻入紫禁城。當時嘉慶人在承德避暑山莊,他的兒子綿寧自己拿出鳥槍抵禦,打死了兩兵義軍士兵。全賴在紫禁城內休整的火器營厲害,才沒讓天理教徒攻入紫禁城。至今,紫禁城隆宗門上還留有一個箭鏃,就是那場混戰留下的。嘉慶為了讓愛新覺羅後代子孫記住這樁「聞所未聞事,竟出大清國」的痛事,故意不命人摘去,將箭鏃留在門上。

南越國

安南國王也會找機會,趁中原有亂,提出讓皇帝敕封自己為「南越國王」。嘉慶皇帝可是乾隆千挑萬選的接班人,他一點也不傻,一下子就聽出了弦外之音。「南越」是秦末漢初真定人趙坨趁中原大亂,挾秦帝國南軍之威建立的國家。「南越國」政治中心在今天廣州一帶,全盛時期疆域包括今天中國廣東、廣西、海南的大部分地區,福建的一小部分地區,還有香港,澳門和越南北部、中部大部分地區。如果給了安南國王「南越國王」的封號,豈不是授人權柄,難保安南不會無端端生出吞併中華領土的心思。安南王國統治之地,不過是交趾郡故地,地盤可是比當年的「南越國」小多了。

漢武帝置交趾三郡地圖

聰明的嘉慶皇帝想了個辦法,安南不過是佔據了漢時交趾郡以南的「越裳國」舊地,才以此為根基佔有安南全壤。於是,嘉慶皇帝將「南越」調換順序,下令賜安南國號「越南」,巧妙地化解危機。」越南「兩字是大有深意的:「越」字打頭代表「越裳舊地」,表明了該國的先世疆域;以「南「字列於下,表示此國名系新賜藩封,且在中國南部百越之南。

必須為嘉慶皇帝的機智點個贊,調換順序「南越「變」越南「,既昭示了清朝對中國華南百越之地的主權,又打壓了安南王不安分的心思。不過饒是嘉慶皇帝聰明過人,也挽不回大清江山的頹勢。在清末的中法戰爭後,清朝與越南的朝貢關係徹底破裂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夜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亡國之君楊廣,一件事贏過秦始皇和唐太宗,後世人甘拜下風

TAG:千夜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