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十八軍VS第十三軍,誰是抗日鐵軍?

第十八軍VS第十三軍,誰是抗日鐵軍?

鳴謝各位朋友對《流浪的橡樹》原創的支持。

只要為國打抗戰,個人淺見,都是中國人應該紀念的中國國軍。

其實,有時候覺得寫抗戰史也比較不容易。

歷史有考究,也有學習。

基礎的學習自然是學校的教材。如說考究,當然各自翱翔。

有查閱史料的,有對比數據的,有訪問故人的,也有酒桌上聊出來的。當然,最神奇的,莫過於通過看橫店抗戰神劇去考究歷史的。

有學習有考究,自然就有了自己對歷史的看法——通常,有自己成熟的、客觀的、理性的歷史看法的人,大多性格溫潤,也較為包容。

今天,權當與友隔空茶聊。

在寫完《誰才是抗戰真的名將——南口浴血湯軍團》後,很多朋友對國軍第13軍抗日戰功比較好奇。詢問,該軍和五大主力比較,誰的抗日戰功更為顯赫?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國軍五大主力",喜歡戰史的朋友,大多非常熟悉。但也有誤會,

但是,很多人也誤認為,所謂抗戰後評選為國軍五大主力,是因為這些部隊抗戰打出來的戰績。其實並非如此。

五大主力稱謂起源於國軍在1946年的"軍事整編會議"。

當時,國軍部署內戰,把深度編訓、裝備美式武器,戰力相對突出的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第七十四軍,第十八軍稱謂五大主力。

五大主力之所以名聲更大,主要還是關於內戰的戰爭電影裡面,這些部隊出場頻率較高,最後皆遭失敗的緣故。

當然,國共內戰不是我關注的戰爭。咱們閑聊的主題,還是回歸五大主力比較第13軍,誰的抗日戰功更為顯赫的主題上。

五大主力,如說抗日戰功之首,第七十四軍和第十八軍應該最為突出。今天主要閑聊、對比第十八軍和第十三軍抗戰故事。

(以後,有空也將繼續閑聊、對比五大主力的抗戰故事。)

兩軍抗戰戰史,波瀾壯闊。這裡僅作皮毛之見,朋友有閑,不妨隔空茶聊,回復補充。

第十八軍建軍於1930年。是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的黃埔嫡系主力。抗戰爆發,羅卓英軍長即率該軍投入淞滬會戰。

該軍擔負淞滬戰場核心區域的寶山、羅店、瀏河一線防禦。中日兩軍短兵鏖戰羅店鎮,戰鬥慘烈,羅店鏖戰以"血肉磨坊",載入抗戰史。

因為淞滬會戰事關中日較量的政略,戰略。第十八軍僅為淞滬會戰戰役參戰部隊,主要擔負防禦。所以,該軍整軍發揮餘地狹窄。

是役,戰術天才胡璉團長率部以縱深次第配置機槍陣地,組織交叉火力,在日軍重炮、戰機轟炸下,重創日軍衝鋒。

當時,北方南口會戰,南方淞滬會戰,俱為中日戰略、政略較量和外交博弈的大戰。對抗戰後來的發展,影響非常深遠。

胡璉的這個打法,和千里之外的同屆黃埔同學羅芳珪率529團防禦龍虎台的打法,在戰術上天然類似。

可謂英雄見識略同。

兩位團長均擔負本軍的核心區域作戰。

搶奪陣地和防禦陣地激戰頻率非常高,陣地反覆易手,戰事尤其慘烈。

在作戰中,兩位團長均是以縱深交叉火力殺傷日軍步兵,以敢死隊突出,用集束手榴彈炸毀日軍戰車。

同時,兩位團長均擅長尋找空擋,組織有效的逆襲反制日軍猖獗衝鋒。

在日軍戰訓、裝備和火力支援完全領先的態勢下,第18軍胡璉第66團和第13軍羅芳珪第529團,以弱抵強,戰績均十分耀眼。

戰後,胡璉一戰成名,為此榮升旅長。此後,胡璉成為第十八軍靈魂人物。

同樣,羅芳珪也在南口會戰後威名遠揚。可惜的是,次年,台兒庄會戰中,羅芳珪遭敵炮襲,英年殉國。

1937年,淞滬會戰和南口會戰,具有極為重大的政略,戰略意義。參戰部隊在抗戰全面爆發背景下開始初戰猖獗日軍,幾乎都有「不惜代價」死拼的任務和擔當。

當時,國軍序列最為精銳,戰力最強,精英最多的胡宗南第一軍,在淞滬戰場兩次上陣,兩次戰損超過70%。

該軍在胡宗南親自率領下,整軍與日軍激戰。觀戰的白崇禧將軍為此感嘆、驚嘆第一軍之勇猛、剛烈、犧牲為淞滬會戰之首。

該軍經過淞滬會戰,元氣大損,戰力長久沒有恢復。當然,這是題外話。

第十八軍為抗戰戰略考慮,在淞滬會戰後戰損重大,得以及時撤離戰區,沒有參加後續的江陰會戰、南京會戰。

隨後,該軍在蘇、皖、浙邊區進行短暫休整、游擊。此間,第十八軍編入蘇、皖、浙等地方武裝,規模得到擴大。

如此戰、訓、休整結合,第十八軍很快便投入了武漢會戰。

武漢會戰,第十八軍成為中國國軍反制、遏制日軍攻勢的戰略主力軍。該軍在九江至南昌南潯線反擊作戰,直接打破日軍戰役迂迴企圖。

經此一戰,第十八軍威名遠揚,日軍為該軍戰力忌憚。

南潯線反擊之後,第十八軍分編為第十八軍、第五十四軍、第七十九軍。

和第13軍經歷台兒庄會戰,及進入河南情況類似。

一南一北,第十三軍和第十八軍不斷擴編抗日武裝,均是名符其實的當時中國抗日主力軍的種子軍和戰略主力。

就此角度來看,兩軍均不是單純意義上的野戰軍。兩軍在對日作戰,均是承擔著一定的戰略意義的種子軍,戰略軍。

抗戰之初,第十三軍突擊居庸關,進佔南口,以一軍之力,在戰略上牽制華北日軍戰略集團,以南口會戰聞名中外。

此後,該軍以運動、穿插、截擊,牽制平綏線及侵犯山西日軍,再以機動、側擊、轉戰台兒庄,取得了台兒庄會戰勝利的決定性勝利。

隨後,該軍獨擋日軍,掩護徐州大突圍,居功極大。

後來,該軍長期駐紮河南,嵌入日軍腰腹,直接呼應長江主戰場和接應第一、第二、第五、第九戰區、魯蘇戰區等作戰。

日軍為此,以重創、消滅第十三軍為戰略企圖,發起多次會戰。這是抗戰階段較為少見的現象。也可側證第十三軍暨湯恩伯集團為日軍之重視。

同樣,第十八軍分編為第十八軍、第五十四軍、第七十九軍後,各軍均活躍抗日戰場。

尤其第十八軍一直是長江主戰場最重要的主力軍。

1943年5月底,第十八軍十一師在石牌應戰日軍。這是中日長江大決戰最具戰略意義的一次規模不算太大的會戰。

石牌會戰,持續三天四夜。

在友軍失利,日軍發起圍攻的態勢下,十一師上校師長鬍璉毫無懼色,從容指揮各部堅守事先以縱深配置的陣地,不斷發揮戰術上的「持久戰」,消耗日軍猛烈攻勢。

石牌地勢複雜,運輸不便,氣候多變,不利空襲。

很快,日軍被十一師以靈活戰術牽制,失去空投和空襲支援,火炮彈藥消耗殆盡,最終失去遠程火力絕對優勢。

面對拔牙的惡犬,十一師就此抓住戰機,果斷逆襲,與正面強攻的日軍硬碰硬較量。

中日王牌部隊就此短兵相接,石牌戰場,兩軍數以千計以刺刀、手榴彈搏殺,爆發了現代戰爭史以來,最慘烈和最大規模的刺刀戰。

日軍歷來以劈刺著稱。在石牌,這些爬山爬得疲憊不堪,饑渴交加的驕狂的日軍,被十一師自胡璉師長以下的戰士迎頭痛毆,死傷枕籍,終於潰敗。

石牌戰役,第十八軍在抗戰緊要關頭顯示了砥柱本色,挫敗日軍攻勢,保衛了中國抗日大後方的安全,也就此粉碎日軍實施向西擴展戰線的最後企圖。

是役,多被抗戰史稱為"中國斯大林格勒會戰"。

日軍攻擊石牌,震撼重慶。這是抗戰史的大事件。在第十八軍決死作戰中,日軍最終失敗。

1944年12月,日本突然舉國擴軍,發起課本闡述為打通大陸交通線的攻勢。

日軍攻勢之下,防守薄弱的桂林、柳州、宜山、金城、河池、南丹相繼淪陷,日軍以一個支隊的戰略奇兵,甚至打到了毗鄰貴州的獨山,兵鋒直接威脅重慶。

是時,國軍主力分散雲南、印度、中原、長江沿線,調兵不及,危急萬分。

國民政府一度準備遷往西昌,以避日軍鋒芒。

危急時刻,湯恩伯趕往貴陽組織黔、桂、湘邊區司令部,協調邊區各部隊抗擊日軍。

湯恩伯愛將張雪中將軍也奉命率第十三軍千里馳援,快速應變。

得悉第十三軍趕到,一路瘋狂攻擊得手的日軍一方面考慮戰力不濟,補給短缺,一方面本來也是戰略奇兵,並無持續西進計劃,是以,連夜撤軍。

在抗戰中,自板垣征四郎、岡村寧次到若干大小日酋,作戰多是驕狂。然而,他們只要在戰場風聞湯恩伯將軍和第十三軍動靜,便立刻謹慎、小心。

如此記載諸多。

日軍企圖向西擴展戰線,積蓄戰力以戰略規模攻勢進攻石牌,震撼重慶。

最終,日軍這次猖獗攻勢,被第十八軍迎頭碰撞,徹底粉碎。

日軍以戰略奇兵,攻佔獨山,企圖渾水摸魚威脅重慶,被第十三軍威名震懾,逃遁。

石牌,獨山,位於重慶南北,對重慶而言,均具戰略門戶價值。

兩次危機,均是第十八軍和第十三軍化解。由此可見,兩軍俱為抗日戰爭中,決不可質疑的砥柱式王牌主力部隊。

當然,兩軍在抗戰中大小百戰,建功卓著,限於時間,今天不過泛泛皮毛而論。

一般來說,除非專註較深的抗戰軍迷,通常軍迷知道十八軍,但不一定了解第十三軍。

在抗戰中,這兩個軍在抗戰同樣功勛卓著,但後來命運卻各不相同。很大程度也在於第十八軍和第十三軍「老闆」不同。

第十八軍「老闆」是陳誠將軍。

陳誠將軍重政略,他在後期主政台灣,整編部隊、改革幣制、穩定金融、推行土地改革、規劃地方自治。

具台灣相關資料表述,他被認為是蔣中正以外的第二號人物,對台灣社會與經濟具有深遠的影響。

第十三軍「老闆」是湯恩伯將軍。

湯恩伯將軍和陳誠將軍一樣,同屬為蔣先生看重、信任的抗戰中的國之棟樑。不過,湯恩伯將軍素有「伙夫」將軍之稱,諳熟軍略。是標準的職業軍人。

到台灣之後,湯恩伯將軍一直重病纏身,1954年,將軍在日本病逝。

第十八軍靈魂人物胡璉將軍以「善戰」著稱。

在金門戰役之前,湯恩伯將軍當時身體不佳,在部署應戰華野渡海之後,湯恩伯離去——後來,胡璉將軍與華野葉飛將軍隔海博弈。

金門戰役,胡璉將軍發揮多多,尤顯其諳熟戰陣的戰術天才本色。

需要補充的是,湯恩伯將軍在金門部署駐防,以及測算華野攻擊路線,大致時間,登陸位置,與後來實戰,高度雷同。

在近代中國,堪為最傑出的軍事天才如白崇禧將軍,胡璉將軍,在評論湯恩伯將軍軍事素養,褒讚多多。

此外,無論第十三軍,或者第十八軍,均是名符其實的抗戰鐵軍!

有趣的是,這兩個軍,在抗戰及抗戰年後,包括1950年後期台灣軍界,同屬鍛煉、培養軍事人才最多的部隊。

抗日戰場,兩支砥柱部隊,將星如雲,烈士如星。

時過境遷,在中國民族復興的大背景下,政黨分歧成為歷史,矚目未來,那些為中國而戰,而犧牲的戰士,都應為後人敬畏、紀念。

歡迎繼續關注、閑聊,歡迎溫柔、含蓄、溫和的批評、交流。感謝支持,如不分歧,還望推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浪的橡樹 的精彩文章:

誰才是抗戰真的名將——南口浴血湯軍團(下)

TAG:流浪的橡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