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彼得·德魯克:管理,不是「胡蘿蔔+大棒」!

彼得·德魯克:管理,不是「胡蘿蔔+大棒」!

美國的克萊蒙特大學管理系研究生院,以世界著名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名字命名。

在管理學院的命名儀式上,德魯克談及了他對管理學的看法。

1

管理,絕不是「胡蘿蔔+大棒」!

在很多人眼中,管理是一種工具,他們認為管理是用來操控的,因為要讓工作有結果,就必須操縱控制工作者的行為。但是,這一條,是德魯克堅決不同意的。

在德魯克的著作中,他對「胡蘿蔔加大棒」有很精闢的分析:胡蘿蔔是利誘,大棒是威脅,兩者都是在利用人性中的貪婪和恐懼,去操控工作者。然而,這些都與管理的本質背道而馳。

我們可以看到,「胡蘿蔔加大棒」被全世界的管理者普遍地接受著,但是,「胡蘿蔔加大棒」的效果卻越來越差。在發達國家中,它甚至對體力工作者也不起作用了,對知識工作者來說,它更在任何地方都不起作用。可以說,管理人員已無大棒可用,而胡蘿蔔作為激勵的作用,也愈來愈小。

管理的本質,是要激發和釋放每一個人的良善。例如,對別人的同情,願意為別人服務,這是一種良善;願意幫人家改善生存、工作環境,也是一種良善。

所以,管理者要做的,是激發和釋放人本身固有的良善和潛能,創造價值,為他人謀福祉。這就是管理的本質。(當然,對於人性中釋放出來的詭詐與邪惡,管理者也不能縱容。)

2

賺錢,是結果,而不是目的!

從德魯克強調的戰略來看,它是從目的出發的,他首先要企業界定目的。也就是說,企業的目的,究竟是企業主的目的,還是企業管理者的目的,還是企業團隊成員的目的呢?

德魯克認為,企業是為了「那些需求者」,為了「那些客戶」。

因為,社會上有部分人可能有某種需求未被滿足,於是有企業看到這個市場空白,看到這個薄弱環節,就會去設計一種產品、一種服務,來滿足這個需求。有需求的這部分人一看,這個東西對我有用,以前沒有,現在有了,你要多少錢,我願意買。

所以,歸根到底,企業的目的是什麼?企業的目的就是創造顧客。或者更明確地說,創造顧客要的價值。請注意,德魯克說的不是滿足顧客,而是創造顧客。再說一遍,企業要開發出新的客戶,創造顧客。

德魯克一直強調,企業的目的在外而不在內。如果我們用一個比較「高大上」的詞,那就是,企業的本質上是「利他」的,本質上就是要承擔社會責任的。

這不是強調說,企業賺錢後,一定要捐一些出去承擔社會責任。而是說,企業存在的本身,就是在承擔一種社會責任,因為企業創造了顧客,生產出產品和服務,這就是在承擔社會責任。

賺錢,只是企業為顧客創造價值之後的一個副產品,它是結果而不是目的。如果企業真的只是為了錢而去做事,雖然有可能賺到錢,但是企業家可能根本未創造價值。(注意,賺錢是結果,而不是目的。)

3

管理學 , 不等於成功學!

德魯克的管理學最根本之處在於,它不教大家如何生存和發財,不教人如何成為一個著名的、引人注目的、有社會地位的成功者和企業家。

相反,德魯克管理學,教的是如何通過工作,使你的人生有意義。這個「有意義」,在於為他人創造了價值,為他人創造了福利。所以,管理學不是成功學,也不是生存學。

管理學追求成功,但它追求的是有意義的成功,創造價值的成功!

現在,中國流行的觀點是,誤以為管理學就是成功學,所以大家追捧的都是成功的企業家。只要企業家成功了,大家就覺得他的所作所為一定是值得仿效的,要學管理就得從他們那裡學。

德魯克不是說成功者都不值得學,而是說,要研究成功者的行為,這個成功者有可能創造了價值,但是,他的某些行為也有可能是「破壞價值」的。

企業家不是聖人,發生偏離最終客戶一一消費者價值的過失不足為奇,好的企業家會反省和努力,去消除這種負面的社會影響,逐漸做到在創造顧客價值方面減少自相矛盾的行為。

當我們稱讚某位企業家時,稱讚的是他創造價值的行為,不代表他沒有錯失,反之當我們批評某企業家時,批評的也是具體行為,並不否定他創造的價值,應避免陷入「非黑即白、成王敗寇」的認知誤區。

4

領導力成功與否, 在於把人引到何種方向!

德魯克是如何界定領導力的呢?

德魯克說,領導力,就是要把一個人的視野提到更高的境界,把一個人的成就提到更高的標準,錘鍊其人格,使之超越通常的局限。

然後,才能把一個人的潛力、持續的創新動力開發出來,讓他做出他自己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那種成就。

領導者最重要的作用,就在於把人領導到什麼方向上。

所以,很多所謂「偉大的領袖」,其實都是「誤導的領袖」,而不是「領導的領袖」。領導力絕不是強調,越多人跟隨你,你越能忽悠人,你就越成功。

企業家和管理者應該想一想,在做生意的過程中,在做經營和管理的過程中,你是在提升自己和你追隨者的境界呢,還是在讓他們墮落呢?這就是德魯克的管理學所堅持的,背後與眾不同的東西,他稱作「價值觀、信念和承諾」。

企業家和管理者的任何管理行為,一舉手一投足,都受到價值觀的支配。為什麼選擇做這件事,不做那件事?為什麼選擇這麼做,不那麼做?為什麼選擇用這個人,不用那個人?為什麼選擇跟這個人合作,不跟那個人合作?

這一切,都是價值觀的支配。

本文節選自《哈佛商業評論》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Jobsight 的精彩文章:

猴子管理法則:如何避免自己忙死、下屬閑死?

TAG:職場Jobs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