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莫迪借閱兵拉攏東盟10國?菲律賓:與印度聯繫在一起是找麻煩

莫迪借閱兵拉攏東盟10國?菲律賓:與印度聯繫在一起是找麻煩

2018年的印度似乎要換個活法。1月25日,印度將與東盟代表一同紀念建交25周年。印度還將邀請東盟10個國家的領導人參加1月26日的「共和國日」閱兵慶祝活動,規模之大尚屬歷史首次。印度有意在印尼、泰國、新加坡、越南、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柬埔寨、寮國和汶萊的首腦面前展示軍事力量。法新社認為「印度顯露出削弱最大對手在東南亞影響力的意圖」,而且為東盟提供了另一條路和另一個投資目的地,莫迪也一直宣傳除中國外,印度也可以作為替代選擇。「海外探客」發現,在東盟絕大多數國家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的情況下,印度似乎自願要當備胎。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東盟國家裡最積極迎合印度的就是越南和新加坡。

越南謀劃與印度加強在中國南海的所謂「合作」,越南駐印度大使在1月10日公開宣稱歡迎印度開發這片海域的油氣資源,還歡迎印度軍艦訪問越南港口。中方對此的回應是「堅決反對有關方面藉機侵犯中國在南海的正當權益,損害地區的和平穩定。」

與越南相比,新加坡更加放肆。2017年5月18日到24日,新加坡邀請印度海軍公然在敏感海域舉行反潛軍演。印度派出包括2艘隱形護衛艦在內的4艘軍艦和1架先進的P-8海上巡邏機,新加坡出動3艘軍艦、F-16戰機和「福克-50」海上巡邏機。在關鍵的能源通道附近這麼舞刀弄槍,無疑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李光耀曾預言「印度比東盟所有成員國的集體角色還重要」,新加坡從未忘記這個「祖訓」,而且一直攛掇印度成為美國之外的第二個「亞洲守衛者」。2016年6月,新印兩國防長舉行首次對話,還共同乘坐美製P-8偵察機巡視馬六甲海峽。最重大的突破出現在2017年11月底,新加坡悍然與印度簽署「海軍合作協議」,這是印度與馬六甲海峽以東國家簽訂的第一份軍事後勤協議,雙方結成了「准軍事盟友」的關係,在安保領域提升了合作層級,聯合軍演成為正常安排,還能相互使用海軍設施、提供後勤維護等。新加坡還歡迎印度海軍使用樟宜基地。印度無疑獲得了一個重要籌碼,自此以後,馬六甲的入口和出口都將成為印度海軍的控制範圍。

莫迪無疑想利用東盟對地區海上安全的關切,藉機推進「東進戰略」。2017年12月19日,印度意有所指地聲稱「與東盟的合作不受第三國影響」。為了能夠加強與東盟的聯繫,印度採取了多個措施:

1、提升與美國的合作關係

特朗普在2018年頭一天就拿巴基斯坦「開刀」,取消了絕大部分援助,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不是因為表面上的支持恐怖主義,而是因為「中巴經濟走廊」有延伸到阿富汗的可能,一旦「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打通,美國在阿富汗部署軍事基地的做法將徹底失去意義,美國耗費10000多億美元、死傷數千人,最後收穫的只有失敗。白宮無法接受這個結果,因此在2017年秋天明確把印度的地位提升為「面向未來100年的盟友」,而特朗普也大筆一揮,決定向印度提供先進武器,條件就是要求印度配合美國遏制大國的崛起。莫迪心動了,因此不斷邊境挑事,製造緊張氣氛。莫迪似乎認為,美國的入局符合印度的利益,因此樂於藉助美國的力量狐假虎威。在美國的默許下,在日澳等國的鼓勵下,印度決定將「勢力範圍」擴大到東盟。

在特朗普宣布要出席2018年達沃斯論壇之後,印度總理莫迪也宣布參加。美國人要到瑞士去推銷「美國優先」,而時隔20年印度總理的出現將帶來6個部長、2個首席部長和大概100個CEO。美印似乎要合起伙來對抗新興大國的影響力。

2、加大對東盟國家的拉攏力度

在昂山女士因為羅興亞人而遭到國際社會一致譴責時,印度卻對其表示支持。印度認為,緬甸是通往東盟的橋樑,而且「中緬走廊」還是最大對手通往印度洋的道路,因此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

印度還試圖把越南當成「東進政策」核心,2017年6月越南延長了印度石油公司開採油氣資源的合同,而印度則在2017年8月向越南提供了「布拉莫斯」反艦導彈。明知這個油氣合同並沒有預期的前景,印度也要賠本賺吆喝。兩國接近的背後,少不了美國的魅影——這2個亞洲國家都在積極討好美國。

3、展示軍力

印度女防長西塔拉曼從1月8日到9日都在巡視「超日王」號航母的戰役演習,並聲稱「雖然比必須數量少了2艘,但印度海軍完全有能力維護海洋利益。」印度海軍如今已經修改了理念,從保護本國海上航道升級為維護所謂的「航行自由」,並將這種擴張性政策包裝為一種公益產品,進而向東盟進行推銷。

美國也在給印度注入底氣。鑒於印度的防禦需求旺盛(主要由於四面樹敵),美國駐印大使宣布將擴大對印度的武器供應力度,聯手對抗恐怖主義的威脅。美國將印度當成主要防務夥伴,莫迪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壯大自己打擊對手的好機會。

東盟國家需要認真思考的是,離印度太近會有什麼後果。馬爾地夫在2017年11月29日晚與中國簽署自貿協議,遭到印度橫加指責和干涉。馬爾地夫不得不派遣外長阿西姆訪問印度去「賠禮」,在印度外長斯瓦拉傑面前,馬代屈辱地重申「印度優先」政策。莫迪上任3年半,從來沒有訪問過這個近在咫尺的鄰國,卻強迫馬代與印度簽署第一個自貿協定。印度歧視和欺壓鄰國,劣跡斑斑,還吞併了錫金。尼泊爾、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對印度的戒心越來越大,紛紛尋求與中國加強關係。這些教訓,東盟國家需要吸取。與印度過於接近的後果就是喪失獨立和自尊。

東盟內部也有難得的清醒者。菲律賓駐聯合國大使小特奧多羅-洛欽公開質疑「印太戰略」,還說了一句實話:「與印度聯繫在一起是自找麻煩」。菲律賓認為:美印日澳試圖組成軍事聯盟對抗中國,這令本地區國家感到厭惡。我們不想捲入爭端,「印太戰略」也根本無法與亞太關係相比。

除了菲律賓對印度意興闌珊,柬埔寨和寮國是中國的鐵哥們,馬來西亞也開始轉向「親華」,印尼、汶萊、緬甸、泰國基本保持中立,真正站在印度一邊的似乎只有新加坡和越南。總體而言,印度的影響力依然呈現劣勢。印度的「東進」,實際上是以進攻替代防守,希望能夠形成均勢,逼迫大國承認印度的「南亞霸主」地位。

如果印度真這麼打算,恐怕是想多了。2017年1月12日,尼泊爾接入中國寬頻互聯網,終結了完全依賴印度獲得寬頻供應的歷史。這是繼尼泊爾「親華派」在大選中獲勝之後,給予印度的又一個打擊。在魅力攻勢面前,尼泊爾自2015年之後的重建項目——從公路、水電到鐵路——都開始傾向於依靠中國,而非文化影響力更大的印度。

連接貼著印度的鄰國都做出「親中遠印」的抉擇,那些離印度至少上千公里的東盟國家也不愚蠢。看看雜耍一般的閱兵可以,但要讓他們拋棄中國的高速快車改乘印度的掛人綠皮車,恐怕並不現實。印度如果想掀起挖牆腳,最好的回應就是:爾要戰,便戰!(完)

註: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創稿件。敬請關注donatehour00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探客 的精彩文章:

日本敗了!釣魚島形勢逆轉:中國海軍全程監控日方活動

TAG:海外探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