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閉症兒童營養飲食因素的防範

自閉症兒童營養飲食因素的防範

兒童自閉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發育障礙性疾病,主要癥狀包括不願與他人交流或缺乏交流技巧、對父母缺乏依戀感、語言發育滯後、重複刻板動作等。目前還沒有治療自閉症核心癥狀的有效方法,常見的治療方法有行為干預法、特殊教育法、藥物治療法、生物醫學干預法、飲食療法以及心理干預法等。

而飲食療法相比其他療法更經濟、更安全、幾乎沒有可預見的風險和副作用,能與其他療法同時使用,所以更易被家長或社會福利團體採用。適當的飲食能幫助患者減輕疾病的嚴重程度,改善心理。

營養缺乏與自閉症

研究發現,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可能導致心理和行為發生改變。維生素B族和微量元素對大腦健康和記憶等至關重要,這些營養素缺乏可能對大腦的正常工作產生影響。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程度與自閉症嚴重程度密切相關,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患兒睡眠情況和腸道癥狀明顯好轉。

n-3不飽和脂肪酸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而自閉症患者體內大多缺乏不飽和脂肪酸,給患者服用n-3不飽和脂肪酸6周後,患兒在刻板、多動和不當言論等方面表現良好,干預12周,患兒的多動行為明顯減少。其他營養補充劑,如谷氨醯胺、低聚糖以及精氨酸、肌肽、維生素C等對自閉症癥狀也有改善作用。

食物不耐受/過敏與自閉症

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引起食物不耐受或過敏。減少或避免某些食物能減輕自閉症患者的某些癥狀,無麩質/無酪蛋白飲食可改善自閉症癥狀,有效率可達51%,這種療法雖廣為流傳,但具體作用機制仍不是很清楚。自閉症兒童對某些食物成分不耐受或過敏可能影響了大腦發育。有研究發現,對伴有胃腸功能紊亂的自閉症患者禁食敏感食物4和14周後能有效改善癥狀,但長期效果不明顯。此外,自閉症兒童體內存在免疫功能異常或過敏反應,他們的免疫球蛋白抗體IgG,IgE和IgA水平普遍偏高。

「衛生假說」理論認為,太乾淨的環境對人體健康不一定有好處,減少了他們被微生物「接種」的機會,導致免疫系統發育異常,異常的免疫系統能影響大腦發育,從而影響自閉症兒童的行為、語言和社會交往。

食品添加劑與自閉症

人工色素、防腐劑等常用的食品添加劑對兒童的大腦發育可能存在不利影響,增加自閉症風險。加工食品中的人工色素或苯甲酸鈉等能導致兒童多動症。調查顯示,2005~2010年,美國6~21歲的人群中,患有自閉症的比例升高了91%,而其罪魁禍首可能是一種人工甜味劑——果葡糖漿,過多的果葡糖漿攝入會導致鋅、鈣、銅和磷等營養素的攝入失衡。

因為環境污染,食物和飲水中可能殘留砷、鉛、汞、鎘、銻和錳等重金屬,這些重金屬會對人的神經系統產生毒害,重金屬和生物異源物質能引起人體代謝異常。鉛和汞這兩種環境中常見的重金屬,在自閉症兒童體內的含量顯著高於對照組,患兒血液和尿液中重金屬含量更高。

腸道微生態與自閉症

首先,不同的出生方式可以影響嬰兒體內定植的微生物和健康狀況,剖腹產和順產的嬰兒,腸道菌群存在顯著差異,而剖腹產是誘發自閉症的影響因素之一。此外,不同的餵養方式也會導致腸道微生物不同,母乳餵養的嬰兒與人工餵養的嬰兒腸道微生物的組成顯著不同。細菌會通過母親的哺乳方式和乳汁傳遞給孩子,早期從母親乳汁中獲取的有益微生物不足,細菌的傳遞受到影響可能導致後期的腸道問題,而腸道微生物的異常可能引起自閉症癥狀。

近年來,用益生菌或其代謝產物對自閉症兒童進行干預來改善腸道微生物平衡狀態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研究發現,給33名自閉症患者服用含有5種益生菌的膠囊和一種來自乳酸菌細胞裂解物的免疫激活劑21 天后,88%患者的語言溝通、社會交往、感覺、認知意識以及身體健康和行為等方面的癥狀明顯改善;48%的患者腹瀉癥狀明顯減輕;52%的患者便秘癥狀明顯好轉。食物在構建和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具有決定作用,而腸道微生物又能進一步幫助人體從食物中獲得更多的營養物質。

自閉症患兒可能在胎兒時期或母親懷孕時就埋下伏筆,甚至母親在懷孕之前就已經存在發生自閉症的高風險因素。因此,建議孕婦在懷孕前或懷孕期間儘早諮詢相關醫生,同時密切關注母親懷孕前和懷孕期間的飲食和營養狀況,調節腸道微生態,降低剖腹產率,堅持母乳餵養等,都是提早預防、降低自閉症風險的積極舉措。

參考文獻

GIF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委、專家顧問

廣東省家庭醫生協會營養分會常委

深圳市醫師協會營養分會副會長

中南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碩士

深圳市中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曾瑤池祝您健康快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 的精彩文章:

還在外面給孩子買餛飩吃嗎?照著做,在家就能調出好吃的餛飩餡,營養又美味

TAG: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