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重科學搞改革的這位封建皇帝為什麼結局悲慘?

重科學搞改革的這位封建皇帝為什麼結局悲慘?

在中國封建歷史上,王莽應該說是一位值得研究的皇帝,有說他是政治家的,也有稱其為改革家的,不管怎麼說,他應該是一位具有開拓精神的皇帝,但在其統治末期,卻天下大亂,最後被亂軍所殺,共在位15年,使新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短命朝代之一。

據資料顯示,王莽當上皇帝後,就著力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比如公元9年他頒詔,宣布天下土地為王田,奴婢為私屬,一律不得買賣,其實質內容是土地實行國有,禁止農民奴隸化。再比如貨幣制度改革等,都做了許多開創性工作。

王莽還十分對科學感興趣,公元16年,他衝破歷代封建統治者的禁忌,命令宮廷醫生對屍體進行解剖,這是我國有史以來最早的屍體解剖,對後來醫學發展都大有益處。公元24年,在連年災荒、糧食匱缺的情況下,王莽派人進行了人造乳酪等試驗,研製糧食替代品。他還對飛行工具感興趣,曾試圖把大鳥的羽毛做成翅膀,裝在人身上後據說可飛行百步之遙。

這麼一位皇帝為什麼會以失敗而告終呢?對這方面的研究很多,我想其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受當時封建制度的影響和制約,是落後的制度導致其最終的失敗結局。

(圖文綜合網路及歷史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集結 的精彩文章:

日本蹂躪台灣的歷史老照片,越看越心酸!

TAG:歷史大集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