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蓑煙雨任平生——解讀《蘇東坡傳》

一蓑煙雨任平生——解讀《蘇東坡傳》

有一種肉叫「東坡肉」; 有一種的魚叫「東坡魚」;(五柳魚) 有一種茶叫「東坡茶」;(七碗茶) 有一種酒叫「東坡酒」;(蜜釀酒」) 有一種點心叫「東坡餅」;(為甚酥) 有一種硯台叫「東坡硯」。

他的一生:不是被貶官,就是奔波於正在被貶官的路上;他的愛情:一生有三位深愛他的妻子,卻都死在了他的前面。

他一生坎坷,顛沛流離,卻是北宋文學界第一大腕,崇拜者上至皇上太后,下到市井百姓,甚至連高麗、遼國、西夏這些國家都有他的崇拜者。

他被嫉妒他的小人所陷害,屢屢把他發配到遠離京城的地方,但他所到之處,皆有鮮花為他盛開、清風為他送來。

他的人生格言是:我絕不苟且地生活,我要用我的雙腳去實現「詩和遠方」的夢想。

沒錯,他就是——蘇、 東、 坡

他才華橫溢、性格脫俗,他的詩詞,文章,書法,繪畫,生平,軼聞都廣為流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尤為難得的是,人人都愛蘇東坡;這一點,對於文學家來說,簡直空前絕後

青少年時期

在他的青少年時期,他一生中的重要人物紛紛閃亮登場,卻又大部分黯淡離開,只剩下他的弟弟蘇轍蘇子由,陪伴他直到他生命的盡頭——

他的母親,絲毫不比在兒子背上刺字的岳母遜色,她影響了蘇東坡一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她教兒子從小讀《范滂傳》,在幼年的蘇軾心裡種下了一顆善良、正直、勇敢的種子。

他的父親,也就是《三字經》里「蘇老泉、二十七、使發奮、讀書籍」的蘇洵,更是一個「身教重於言教」的忠實實踐者,他和他的兩個兒子一起讀書學習,直到把他的兒子包括自己培養成在「唐宋八大家」中據三席之地之人。他的姐姐非常疼愛東坡,但在出嫁沒多久便去世了。

他的母親在他們父子三人進京趕考時忽然死去,她連他們考中進士的消息都沒有等到,這不能不說是蘇東坡心裡一個終身之痛。

就在蘇軾走上仕途,準備大幹一番,實現他的報國之志的時候,他人生的導師、精神的領路人、文學的支持者——父親,去世了。

命運似乎是要試試這個年輕人的抗打擊能力到底有多強,就在父親去世一年之後,他深愛著的妻子也因病去世了。

深受打擊的蘇東坡,扶著父親和妻子的靈柩來到眉山,把他們葬在了母親的墳墓旁邊。

有誰會在這樣接二連三的失去親人的打擊下還能堅強地繼續生活?蘇東坡嗎?不,他只是個凡人,他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樂觀,他畢竟是人,不是神。

他在丁憂期間,每天都在埋葬親人的墳墓旁度過,以淚洗面。整整三年,他沒有寫過一首詩,卻在那座睡著他深愛之人的山上,親手種下了三萬棵松樹。他種下的不是松樹,而是深深的悲痛和綿延的思念啊。

直到十年之後,在一個孤獨的夜晚忽然夢到他已離世許久的妻子王弗,起床披衣在月光的清輝下寫下了一首詞,我們才知道他當年的痛苦有多深。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他的這首詞並沒有讓他當時的妻子王閏之心裡難過,相反,她更加敬重這個情深意重的丈夫,陪他度過了人生中最落魄的時期;他後來的侍妾朝雲也對他敬佩有嘉,成為了東坡「滿肚子不合時宜」的紅顏知己。

青年時期

如果說蘇東坡的青年時期,他的打擊均來自家庭,那麼之後他一輩子的坎坷經歷,均來自一個人。

這個人也是北宋文學界神一樣的存在,他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還有「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可謂是家喻戶曉。

可是他們在政治上的見解卻截然不同。是的,這個人就是,王安石。

王安石是個很有理想的人,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準備變法。有些巴結他的小人利用了他性格上的弱點,在推行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等的時候急功近利、誇大成果,結果司馬光(就是那個砸缸的孩子,他現在長大了)等一批有良知的知識分子紛紛上書反對變法,紛紛被貶官到邊遠地區。

蘇東坡倒霉的貶官之路就這樣被拉開了序幕。

但是,東坡沒讓我們失望,既然我無法施展我的政治抱負,我就轉戰我的文學陣地吧!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於是,西湖有了別名就叫「西子湖」

東坡太愛這裡了,這裡有白娘子的傳說,還有美味的「松鼠魚」,就是西湖的水總是愛發脾氣,雨季的時候總是泛濫,那就建一條大堤吧,挖出的土可以堆在山上。一條長堤,遍植楊柳。

於是,有了西湖十景之一:蘇堤春曉。

中老年時期

或許有些人看著蘇東坡的日子過得過於滋潤又太過高調,刺痛了他們的內心:你還想你的遠方有詩和田野?讓你見識一下遠方還有什麼!遠方還有田野,只不過你看到的只是田野上空黑壓壓的一片蝗蟲

1074年,蘇東坡38歲,被貶密州。當時的密州正在鬧蝗災。蘇東坡親自加入了去捕捉蝗蟲的隊伍中。

看到百姓因天災而流離失所,他的內心比蝗蟲啃噬還要難過,然而讓他更難過的,除了天災,更有人禍:西夏入侵大宋,居然有人建議投降!

他悲憤地騎上馬,以打獵之名,拈弓搭箭對著西北的方向,大聲吟誦出了一首詞: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據說這首《江城子·密州出獵》是歷史上第一首豪放詞,一改以往柳永式的悲悲切切、兒女情長,蘇東坡在豪放詞寫作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直到他在貶官黃州的時候寫下那首流傳千古的《念奴嬌》,成為宋詞豪放派的開山鼻祖,他都沒有停下他寫詞的腳步。因為這首詞太有名氣了,它在宋詞排行榜上置頂到現在都無人可以超越。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是啊,人生如夢,還有什麼比好好活著更重要的事呢?

他不願意向命運低頭,也不願意苟且地活著,然而命運把他的親人放置在千里之外,蘇東坡和他的弟弟,有七年都沒有見面了。

他在某一年的中秋,望著天上的月亮,黯然神傷。就是他的神傷,也成就了文學史上寫月詩詞的巔峰。

就在幾個關西大漢拿著鐵板唱大江東去時,我們這位偉大的詩人、詞人,想到了他的弟弟。望著天上的月亮,他禁不住感慨: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歌頌愛情,令人忍不住落淚;他讚美親情,成就千古絕唱。他生活中的一顰一笑、一怒一罵皆可成詩,即使面臨滅頂之災,他都決不讓自己苟且的活著。

像東坡這樣的人,他是不會滿足於只寫寫個人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的,他的眼裡心裡更多的想的是百姓、想的是社稷。

所以他看不慣的事一定要用筆寫出來,這就給了那些小人可乘之機,他們終於抓住機會把他投進了監獄,這就是著名的「烏台詩案」。

蘇東坡在監獄裡被關了四個月零二十天,除夕前被放出獄。出了監獄,他用鼻子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感覺到微風吹在臉上的快樂,在喜鵲吱吱喳喳啼叫聲中,他接著寫他的詩文,而且他對生活更加熱愛。

他為老百姓祈雨,並給自己的亭子命名「喜雨亭」,做記以記之;他生活困頓,就親自在家後東面的一片坡地上開荒,並為自己取號為「東坡居士」;他的書法在「蘇黃米蔡」中佔據一席之地;他臨摹吳道子的壁畫使人看不出真偽;他熱衷於吃,我們熟知的東坡肉、東坡肘子,都是他發明的做法;他在惠州吃著美味的荔枝笑眯眯地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他有時也會臭美,戴上他親手縫製的東坡帽招搖過市得意洋洋;他被貶官的最遠地方是在遙遠的海南島,那裡瘟疫橫行、老百姓愚昧不堪,他教他們挖井、給他們熬中草藥治病。

他走過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他寫過的詩在千年時空流轉,他在臨死前說的那句話讓我們現在人看來也會忍俊不禁:「我平生未嘗為惡,自信不會進地獄。」

當我們為他的坎坷唏噓感嘆、忍不住要為他流淚時,眼前總會浮現一個微笑的帶著高高的帽子的人,他說:「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東坡,盡情享受生命的每個段落,享受生命之樂,亦享受生命之痛。他的一生沒有苟且只有詩和遠方。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中都會有風雨,也會有晴天,希望我們能夠像蘇軾一樣豁達樂觀,洒脫自適:做到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

策劃:黃 敏

編輯:席海霞

推送:薛帥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戰國瓦當硃砂拓片的風水作用與用法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