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最成功的親子關係是和孩子成為盟友

最成功的親子關係是和孩子成為盟友

最成功的親子關係是和孩子成為盟友

最成功的親子關係是和孩子成為盟友

▼/01

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

這句話特別適用於做父母的人,有修養的父母也大都是一個「伏爾泰主義者」。

在和孩子溝通時,他們能夠傾聽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站在孩子的身邊給予他表達的權利和機會,然後再幫助孩子變成更好的自己;

即便孩子說錯了,做錯了,也不會站在孩子的對立面拚命證明孩子是錯的,更不會用強硬的方式逼迫孩子認錯。

這種和孩子先共情,然後達成共識的做法,值得打滿分。

和孩子溝通的時候,發現很多父母總是會不自覺凌駕於孩子之上,讓孩子服從於自己的權威之下,而至於孩子的真實訴求是什麼,卻漠不關心。

或許一些父母會說,自己每次都是很耐心的和孩子講道理,也不見得孩子有多溫順,反而是我說東他往西,我說西,他往東......

最成功的親子關係是和孩子成為盟友

▼/02

為什麼會這樣呢?

首先來看一個視頻,(據說讓不少網友看了直呼:看得胸悶......)

視頻地址:https://v.qq.com/x/page/y0532e5on0r.html


小女孩犯錯了(具體原因不明),她堅持自己已經認識到錯誤並希望讓自己靜一靜,父母則認為是孩子態度不端正,還沒認識到錯誤,雙方就此僵持不下。

看到評論里有不少是支持這個家長的:

「這孩子怎麼這麼倔啊」、「比她媽還凶,胸悶的應該是她媽吧」、「不止該罵還該打」……

確實,相比那些動不動就暴打一頓的家長,這個媽媽應該是很有「耐心」了,但為什麼孩子還是一次又一次的反駁呢?

其實,仔細去聽的話,這位媽媽雖然看似「耐心」,但是一直在佔據權威的上風,一直在強調孩子態度不端正,沒有意識到錯誤,需要寫檢討之類的話。

而孩子雖然在聲嘶力竭,卻處於弱勢的一方,她的正常訴求完全得不到反饋和回應。

實際上呢,和大部分家長一樣,這位媽媽希望的只是聽到一個答案而已,一個「我錯了,我現在就寫檢討」的答案,因為這個答案對她而言意味著給自己的這次管教畫上一個成功圓滿的句號。

然後獲得一種「我終於把孩子教育好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最成功的親子關係是和孩子成為盟友

▼/03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父母把權威當做武器,孩子用情緒與之對抗,無論誰贏了,會有一個結果:親子關係日漸疏離。

父母與孩子的每次對峙,其實都是一次損耗。

視頻里的這個小女孩子三番五次的扯著嗓子喊:


怎麼樣,

又怎麼樣?

我想靜一靜。

詞窮的她,只能一次又一次提高自己音量,用憤怒又無奈的語氣,表達自己無人回應的失望,這幾種情緒碰撞在一起,能量之巨大,實在是考驗一個孩子的承受能力,

而很多人卻難以體會,和這個小女孩的媽媽一樣,站在強勢的一方指責小女孩不聽話。

一個在拚命的證明你錯了,態度不端正,

一個在拚命的說明我知錯了,我想自己靜一靜,

在這個漩渦里,孩子在極力的呼救,父母卻熟視無睹,毫無反應,甚至還不忘批評孩子呼救的態度不好。

直到最後這個女孩實在是無力掙扎了,又重複了兩遍自己的訴求,父母才迫不得已同意讓她靜一靜。

最成功的親子關係是和孩子成為盟友

▼/04

一個父母成熟的標誌,不是一味證明自己是對的,而是即使在認為自己對的情況下,也要耐心聽聽孩子的心聲。

事實證明,有些家長還無法做到足夠的成熟。

如果視頻里的這位媽媽一開始就回應孩子的請求:好,你靜一靜,我不打擾你,你靜一靜,等你冷靜了,我們再談談。

那麼就不會出現這麼劍拔弩張的場面了。

孩子需要的是被看見,被回應和被理解,所有的教育工作都要以共情為基礎,當不同的觀點拉開了彼此的距離時,共情會讓彼此的心連接起來。

只有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心意」時,父母的引導和溝通才能水到渠成。

何況視頻里的這個小女孩數次聲嘶力竭的吶喊只不過是希望媽媽可以後退一步,不要這麼咄咄逼人;

這麼小的請求為什麼就看不到呢?

.END.

————

————————

十分爸媽:微看寶寶旗下品牌,一個3-6歲幼兒家長最信賴的育兒資訊平台,每天與你分享有趣,有料,有用的育兒小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分爸媽 的精彩文章:

養娃過程中,最讓你崩潰的事情是什麼?看到第三個已陣亡……

TAG:十分爸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