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流感如此常見卻能使很多人喪命?

為什麼流感如此常見卻能使很多人喪命?

2017年11月的一個周末,來自美國鳳凰城20歲的姑娘Murrieta感到身體不適,早早地就停止了工作。第二天她被診斷出得了流感,便服用了抗病毒藥物特敏福。但是周二的早上,她就開始出現呼吸困難和咳血的癥狀。家人緊急將她送到醫院,X光檢查表明病毒感染導致了肺炎,醫生對她採用靜脈注射抗生素後將她轉移到了ICU。但11月28日,周二下午3點25分,也就是被診斷為流感的第二天,Murrieta就不幸地永遠離開了我們。

這是一個令人扼腕的故事。

近期,流感肆虐季來襲,門診人山人海,大家好像已經習以為常。但一些普通的病毒對很多人來講竟然是致死性的。據世衛組織統計,每年全世界範圍內因為流感導致嚴重疾病的病例有300-500萬,其中30萬-60萬是致死性的。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6年,每年與流感有關的死亡人數為1萬2千人到5萬6千人不等。

中國疾控中心在2012年第一次估算了本地居民的流感超額死亡率,每年我國因流感造成的非自然死亡人數約20萬人。

這是怎麼樣的一個數字呢?大概是癌症死亡人數的十分之一;大概是艾滋病死亡人數的十倍!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上圖是歷史上幾次流感爆發時的死亡人數,嚇了小編一跳!動不動就上百萬死亡人數。

那麼問題來了,流感是怎樣致人死亡的呢?

流感病毒

圖片來源:來源於視覺中國。

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身體在儘力治癒自己的同時也殺死了自己。

「流感導致的死亡不像被一顆子彈擊中或被一隻黑寡婦毒蜘蛛咬了一口,」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傳染性疾病醫師Adalja這樣描述。「流感病毒自身不會致死,傳染性疾病致死經常是病毒與宿主發生複雜互作的結果」。

在通過眼睛、鼻子或嘴巴等進入人體之後,流感病毒就開始攻擊人體的細胞來實現自身的快速複製。一旦病毒達到一定的量級,就會觸發免疫系統強烈的響應。我們身體內的免疫系統開始調兵遣將,利用一些白血球、抗體和炎性反應分子來與病毒對抗。T細胞重點攻擊病毒的藏匿之地,特別是呼吸道和肺部。在大多數成年人體內,這套流程可以正常運轉,所以他們在幾天或一兩周內就會痊癒了。但是有時候免疫系統的反應過於激烈以至於誤傷了友軍,肺部過多的組織被毀壞從而不能向血液傳遞足夠的氧氣,導致供氧不足和死亡。

免疫系統

來源於視覺中國

在另一些死亡病例中,死因不是流感病毒觸發了致病的免疫反應,而是繼發性的感染。很多情況下,一些鏈球菌屬和鏈球菌屬的細菌感染肺部,它們是這場災難中的罪魁禍首。呼吸道的細菌感染可以向身體的其他部位和血液傳播,甚至導致感染性休克。費城兒童醫院的數據顯示,大約三分之一的流感致死病例是病毒壓制了免疫系統導致;另外的三分之一是由於繼發性細菌感染引起的免疫響應;剩下病人的死亡是器官衰竭所致。

除了細菌性肺炎之外,流感的繼發感染有很多種類,輕微的有耳部感染;比較嚴重的會引發心肌炎、腦炎或橫紋肌溶解。瑞氏綜合症是一種令人費解的大腦疾病,常常由病毒感染引起;格林-巴利綜合征是另一種由病毒感染引發的疾病,紊亂的免疫系統攻擊外周神經系統。在某些情況下格林-巴利綜合征會導致部分或近乎全部癱瘓,需要進行人工呼吸輔助病人來進行呼吸。

這些併發症不常見,但卻是致命的。

格林-巴利綜合徵引起的神經損傷

來源於wiki

死於最初病毒感染導致的免疫反應與繼發性細菌感染的人數往往取決於病毒株和病人所處環境的清潔程度。

臭名昭著的1918年大流感讓5000萬-1億人死於非命,其中大部分是由於繼發的細菌感染導致的。但是一些強毒性的病毒株例如引起禽流感的病毒更喜歡依靠自己的力量打垮免疫系統,因為它們自身已經足夠強大。

流感病毒的感染情況與年齡也有很大關係。

2009年H1N1流感中,大部分感病人群是年輕人;但是在典型的流感季節中死神常常光顧孩子和老人。免疫系統像一支訓練有素的部隊,很多器官組成的適應性網路學習著怎樣識別敵人並迅速做出反應。孩子的免疫系統相對不完善,而老人的免疫系統又常常被年齡和一些潛在的疾病破壞,所以孩子和老人在病毒的侵染中是最大的受害者。世衛組織統計數據表明除了5歲以下的孩子和65歲以上的老人之外,另外一些易感人群是孕婦、醫護工作者和慢性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哮喘、心肺疾病等)。

一個女孩接受了流感疫苗注射。來源於wiki。

那麼怎麼防治流感呢?

目前來看,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推薦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病患者和醫務人員等流感高危人群,應該每年優先接種流感疫苗。每年的流感季節開始前是接種流感疫苗的最佳時機。

在我國,特別是北方地區,冬、春季是每年的流感流行季節,因此最佳接種時機為9、10月份。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各種公共衛生服務手段正在預防疾病、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關注科學,助力科研,易科學一直在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科學 的精彩文章:

TAG:易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