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漲姿勢|蘇聯也曾有過萬噸級塢登,腦洞很大可以搶灘登陸!

漲姿勢|蘇聯也曾有過萬噸級塢登,腦洞很大可以搶灘登陸!

原標題:漲姿勢|蘇聯也曾有過萬噸級塢登,腦洞很大可以搶灘登陸!



題圖:3號艦,服役到2000年後


提起船塢式登陸艦,中國海軍正在建造中的071型塢登作為其中的代表大家已十分熟悉,而俄羅斯海軍似乎是沒有這型兩棲戰艦艇的,畢竟前幾年沒買成西北風級,已經讓俄海軍望穿秋水。


但事實上,蘇聯海軍上世紀70年代末就建造了歷史上最大的兩棲戰艦艇——1174型伊萬.羅戈夫級船塢登陸艦,只不過現在都退役了。


船塢式登陸艦的「肚子」是空的,可採用重力向塢艙注水的方式,使艦體後部下沉、塢艙入水,以便排水式登陸艇或氣墊船出入,而使用完畢後,再用水泵或者壓縮空氣將塢艙內的水排出。



伊萬.羅戈夫級顯然也有這樣的特徵,根據它的資料,其艦尾塢艙尺寸為70m×16m,能容納各種登陸艇,而車輛艙在塢艙前面。



伊萬.羅戈夫級的塢艙尺寸不小、但長度有限

按理說,包括美國海軍、中國海軍在內的各國船塢式登陸艦,主要是搭乘氣墊船或登陸艇、兩棲突擊車泛水突擊,不具備搶灘登陸能力,但伊萬.羅戈夫級居然設有一個艏門及其跳板,可以直接沖灘後將車輛艙內的坦克、裝甲車輛輸送上岸,這一點是十分的獨特的。



「米特羅凡·莫斯卡連科」號搶灘的罕見照片


比起之前最大的4000噸級「蟾蜍」級坦克登陸艦,伊萬·羅戈夫級登陸艦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4060噸,最高航速19節,可裝載50輛坦克、80輛裝甲車或120輛卡車、6艘登陸艇或3艘小型氣墊登陸艇、4架卡-29直升機,尾部擁有直升機甲板和機庫,前部的車輛裝卸甲板也有直升機平台。


1978年,1174型的首艦「伊萬·羅戈夫」號服役,其餘的兩艘分別為「亞歷山大·尼古拉耶夫」號和「米特羅凡·莫斯卡連科」號,第四艘艦沒建完就廢棄。


該級登陸艦的前兩艘也分別在1996和1997年退役,俄羅斯獨立後,「米特羅凡·莫斯卡連科」號一直服役到2004年左右退役。



其實,這型登陸艦的理念以現在的標準來看顯然已經很陳舊了。

美中等國的船塢式登陸艦,都可以搭載可運載坦克的中型氣墊登陸艇,大幅縮短了抵達灘頭的航渡時間,減少登陸部隊暴露在反登陸火力的時間。


雖然伊萬.羅戈夫級擁有雙76艦炮、AK630近防炮和SA-N-4艦空導彈等武備,即使可以沖灘登陸,但在擁有強大反登陸火力的對手面前沒有什麼用,反而很危險。



▲艦艏的AK726艦炮、主桅基座兩側還有AK630,直升機庫上方有「黃蜂-M」(SA-N-4)艦空導彈的圓形發射裝置(見上面的彩色後視圖)


事實上,能夠搶灘登陸的這型登陸艦,是蘇聯發展海軍過程中眾多「科技樹點歪了」的案例之一,包括火力強大卻忽視載機能力的重型載機巡洋艦(航母)等,這樣的案例不止一個。



▲伊萬.羅戈夫級的接班人——造了14年的伊萬.格倫級,依然有首部跳板,不能搶灘的登陸艦、不配做俄國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烏龍防務評論 的精彩文章:

侃軍情|這次,俄媒終於承認054A是俄海軍現在最需要的護衛艦

TAG:烏龍防務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