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抑鬱症沒有所謂模樣,他們連笑著都很絕望……

抑鬱症沒有所謂模樣,他們連笑著都很絕望……

一路走來好辛苦,讓我走吧,請對我說句辛苦了吧,這是最後的問候!

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位因為抑鬱症而離開的公眾人物了。

「抑鬱最終將我吞噬!」

2003年,46歲的張國榮選擇在4月1日愚人節這天,從香港東方文華酒店24樓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絢爛瑰麗的一生。

直至14年後的今天,仍然有無數影迷在緬懷他。

他曾在1987年的自傳中寫道:「記得早幾年的我,每逢遇上一班朋友聊天敘舊,他們都會問我為什麼不開心,臉上總見不到歡顏。我想自己可能患上憂鬱症,至於病源則是對自己不滿,對別人不滿,對世界更加不滿。」

跟這個世界沒話說了,「沒什麼事我就先走了。」

2017年7月20日,41歲的搖滾樂隊「林肯公園」的主唱查斯特·貝南頓,在美國加州洛杉磯的住宅內上吊自盡。當地時間20日上午9時,貝南頓的遺體在家中被發現。

隨後,他的妻子在ins上發文

「我努力過,但終究一切徒勞」

不知那些因為抑鬱症而自殺的人,在決定離開的那一刻,到底是因為想不開,還是因為想開了呢?

2016年9月16日,28歲的內地男歌手喬任梁因抑鬱症在上海的家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據說,他最早在12年的時候就表現出抑鬱傾向,14年開始加重,之後整個人狀態漸漸開始變得糟糕。

而在官方公布確認喬任梁死亡的消息後,卻有一部分人開始頻頻出現在喬任梁生前合作過的藝人以及親近好友的微博下進行道德綁架。

就如此次金鐘炫的離開,同樣有一部分人以各種角度對其進行謾罵。

我以為,對於逝者,不論了解與否,不論國際關係,如果無感的話,不予評價就好,實在是沒必要拿國籍和生前發生的事做文章。

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抑鬱症本身不是嗎?

記得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我展現給你的,只是我想讓你看到的我,一個我所希望成為而不能成為的我。

所以,如果抑鬱症患者本身並不想讓人發現端倪,大概身旁親近的人也很難在第一時間察覺吧。

據數據推算,2020年抑鬱症有極大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二大致死原因,等同於癌症病發。而我們,卻對這一病症依舊知之甚少。

對抑鬱症較為全面的了解,更能起到治療和恢復的積極作用。

My Dream

抑鬱症更「偏愛」那類人?

自我評價過低的人

自我評價過低的人,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完美,不如他人;突遭人生巨變,或接二連三遭遇不幸的人;低頻率社交的人,也就是經常很宅,願意獨處的人;缺乏運動的人;長期睡眠不足的人;太過聽從他人安排,屈從遷就的人。

抑鬱症有哪些常見表現?

消沉與低落

身體表現常常有:睡眠障礙、乏力,心慌胸悶,噁心嘔吐,腰酸背痛,食慾減退,皮膚粗糙等;情緒上的表現為:煩躁,易怒,無用感,無力感,負罪感。認知方面的表現為:記憶力和理解能力下降,懶得動,不願意與人說話。

抑鬱症真的無法戰勝嗎?

這只是一場心靈的「感冒」

自己或是親人一旦出現抑鬱癥狀,要立即採取行動,不能拖延。首先到正規的醫院接受綜合檢查和系統的治療,要配合醫生,不能擅自加減或改變藥物服用。

另外,要學會安撫。無論對自己或親人都可以經常說:「你很辛苦,我知道你很不容易。讓我抱抱你,別怕,我一直都和你在一起。」

還可以參加諸如冥想、靜觀、戶外運動等情緒梳理的辦法緩解癥狀。

面對身患抑鬱的人,最糟糕的話是:「你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怎麼會抑鬱呢?」「你想開點就好了」「真不知道你怎麼想的,總是鑽牛角夾。」「堅強點兒,有什麼大不了的」「你能不能不這麼矯情?」

無論對己對人,這樣的評判和指責對抑鬱症患者來說,不但不能幫助打起精神,只能是雪上加霜,加重病情。

在醫學工作者看來,抑鬱只是一場心靈的感冒,可以俘獲任何人的健康。只是這場感冒不像身體感冒那樣,咳嗽,打噴嚏,流鼻涕,都是看得見的癥狀。正是因為它的隱匿性,潛在的危險才更大,更應該受到關注。

很多人都不把抑鬱症放在眼裡,認為只是常規負能量,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抑鬱症患者在生活中大多表現的性格開朗活潑,不輕易表露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當他表現出來的時候,往往已經較為嚴重。

好在抑鬱症是完全可以治癒的,那些正在對抗抑鬱症或已經成功脫離泥沼的人,也在用親身經歷為大家分享著喜悅。

所以,對於身邊有抑鬱傾向的朋友,多一點關心。不要覺得:每個人都有不開心的時候,為什麼你就特殊一點?你想太多了吧,太矯情了吧!

也許,你的漠視,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你的關心,是拯救他的關鍵一根浮木。

也希望你們在每一個困苦難熬的瞬間過後,最終都能和自己握手言和!

我們到底該怎樣面對,照顧抑鬱症患者……

TAG:天津聖安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