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我們自稱「漢人」,而非「秦人」?

為何我們自稱「漢人」,而非「秦人」?

「漢族」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我們稱自己為「漢人」,用的語言為「漢語」,並且漢文化已經傳播到世界各地。那麼我們為什麼自稱為「漢人」呢?而非「秦人」,按理說秦朝才是中國歷史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

先說一下秦朝,秦始皇繼位後,歷經10年(前230-前221),橫掃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朝,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各諸侯國的分裂割據局面。然而秦朝卻是個短命王朝,僅15年而亡(前221-前207)。

當然秦朝的功績不容忽視,秦始皇時期實行了書同文、車同軌、還有度量衡的統一。中國埋下了一顆統一的種子,使中國始終保持著統一的狀態或是走向統一的狀態。但正是因為存在時間太短了,雖然在制度上實現了全國統一,但是在文化上並未實現統一,秦朝時期大家還是稱自己為秦人,楚人,燕人。

漢朝則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大一統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之一,為漢高祖劉邦所創。分為西漢和東漢,東漢為光武帝劉秀所建,漢朝享國405年(前202-220年),歷經29位帝王。公元220年,曹丕篡權,也標誌著漢朝的滅亡。

那麼漢朝與秦朝相比有何優勢呢?

漢朝最大的優勢就是存在的時間,漢朝享國四百餘年,也是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大一統王朝。中間雖有王莽篡權建立新朝,但由光武帝劉秀復闢建立東漢,漢朝文化並未斷層。

漢朝實現了文化上的大一統,春秋戰國時期,正是百家爭鳴的時期,而秦朝統一中國後,仍然存在許多不同的學派,墨家,儒家,道家。而漢朝則做到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文化上的統一。儒家思想從漢朝開始影響了中國的歷史發展,也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讓我們有強大的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

漢朝樹立了中華民族的自信,雖然在漢高祖劉邦開國後,漢朝敵不過當時鼎盛時期的匈奴,但經文景之治,到漢武帝時期漢朝已經十分強大,同時把漢初欺壓漢朝的匈奴打得西遷,並確立了中國封建史的基本疆域,此時的漢朝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

西域各國也都臣服於漢朝,當時漢朝在西域設立了西域都護府,漢朝的使者可以隨意廢除西域的國王,調遣西域各國的軍隊。正是那個時候開始外國人喜歡叫中國人為「漢人」,叫中國軍隊為「漢軍」,而中國人也喜歡漢人這個稱呼,並至今以此為豪!

正是有著這樣一個霸氣的朝代,讓我們今天可以自豪的說我們是「漢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