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匈奴想搞突然襲擊,漢宣帝採取此舉大敗匈奴,匈奴王為何非憂而喜

匈奴想搞突然襲擊,漢宣帝採取此舉大敗匈奴,匈奴王為何非憂而喜

《春秋》里有這樣一句話:九世猶可以復仇乎?曰,雖百世可也。講的是公元前693年,齊襄公出師伐紀,攻取紀國三邑,三年後,齊國滅紀國。當初齊襄公的九世祖,被紀侯誣陷,烹殺於周。齊襄公滅紀,報九世宿仇。

話說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壺衍鞮單于在發動對烏孫的侵略戰爭中,因為漢朝的介入,最終結果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連老天都跟他們作對,最後國將不國。地節二年(公元前68年),在位十七年的壺衍鞮單于揮一揮手,帶著些許遺憾(未能實現武力擴張的意願),告別西邊的雲彩,來了個「死去元知萬事空」。

他的弟弟虛閭權渠繼承了單于位。匈奴的習俗是,繼承了單于位,還得繼承老單于的所有妻妾,也正是因為這樣,虛閭權渠單于應該續娶顓渠閼氏。按理說這都不是什麼問題,虛閭權渠只要「隨波逐流」一回即可。然而,年輕氣盛的他剛一登上單于的位置,就來了個「與眾不同」,廢黜顓渠閼氏,另立右大將的女兒為大閼氏。

原因很簡單:虛閭權渠單于不喜歡已是「徐娘半老」的顓渠閼氏。虛閭權渠單于敢愛敢恨,逞一時之快,不料禍患就此埋下。

顓渠閼氏的父親都隆奇是左大且渠(匈奴官名),因為虛閭權渠單于的「休妻」而自感被「羞辱」,自然懷恨在心,但苦於手中兵力有限,自然不敢「造次」。於是,以「恭賀新單于上任」的名義,入朝參拜虛閭權渠單于。客套過後,他開始動真格的了。

「大王可知,我們匈奴和漢朝交戰以前為什麼總是輸多贏少呢?」左大且渠問。

「強者運強,我們還是自身實力不夠,導致總是敗得一塌糊塗。」虛閭權渠單于嘆道。

「錯!」左大且渠頭搖得像撥浪鼓,喃喃地道,「我們匈奴人一向以強悍勇猛著稱,與漢朝作戰卻總是失敗,這是為什麼呢?」

「是啊,這是為什麼呢?」虛閭權渠單于哪裡提防左大且渠「話中有話」,立馬中套。

「那是因為漢朝奸詐。」左大且渠幽幽地道,「都說兵不厭詐,漢朝以前最常用、最經典的戰術就是,每次來攻打我們之前,都會先派使者來和我們談判求和,把我們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所以我們往往被他們打得猝不及防。」

「是啊,漢人大大地狡猾。」虛閭權渠單于嘆道。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我們何不也用這樣的辦法來對付他們,先派使者去朝拜漢朝皇帝,然後再派大軍於後,打漢朝一個出其不意。或許能扭轉現在的頹廢之勢。」

虛閭權渠單于正值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時期,左大且渠的話已打動了他的心,打敗漢朝,不但了卻了先祖們的心愿,自己也會名垂千古。於是他決定假裝和漢朝再來一次「和親」,在派出使者向漢朝「說媒」的同時,派左大且渠和呼盧訾王各率一萬騎兵以「打獵」的名義,向漢朝邊塞慢慢靠近。

果然,漢朝被匈奴的和親政策弄得暈頭轉向,和還是不和這個問題朝中大臣們爭論來爭論去,最後還是沒有結論。而匈奴騎兵卻以神不知鬼不覺的速度出現在了邊塞附近,漢朝就近在咫尺了。

然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匈奴內部出現了「叛徒」,有三個騎兵突然來了個「棄暗投明」,悄悄地告訴邊關的漢朝守軍:匈奴又來「打草谷」了。

儘管當時的通信設備不太好,但漢宣帝還是在第一時間就得到了消息,於是派大將軍軍監治眾率五千騎兵兵分三路,出塞去迎擊匈奴。

結果可想而知,左大且渠和呼盧訾王只能無功而返了。與呼盧訾王的落寞相比,左大且渠卻顯得非憂而喜,對於他來說,這樣的結果正是他想要的,他這次出兵的目標並非打擊漢朝,而是藉機掌握兵權,那三個叛徒就是他安排給漢朝放風的「餌」,這樣一來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退兵了。

他不但退兵,而且邊退還邊向虛閭權渠單于請求「增兵」。虛閭權渠單于眼見前方形勢危急,馬上給他增兵兩萬,隨後,手握三萬精兵的左大且渠沒有進兵也沒有退兵,而是坐在那裡「以待天時」。

至於天時什麼時候到,完全取決於顓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為何我們自稱「漢人」,而非「秦人」?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