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關於「心中心法」的一千座

關於「心中心法」的一千座

關於心中心法的一千座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心中心法是剋期求證的法。剋期多少?求證什麼?答曰:千座為期,求證自心實相。自心實相,就是自己的本來面目,就是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只要見地正確,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就能打開本來,見到本性。實踐證明,確實如此。母音老人說:「我們心中心法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是很快,說一千座已經是放寬了,尺度放寬了。實際講來不需要一千座,只要你時時刻刻真用心,就是我們上座時要死心塌地念念不生,死心塌地心念耳聞。念咒是心念,不是嘴念,耳朵要聞,聽得清清爽爽,要能把大腦思想抓住不動,才容易入定。下座時,綿密觀照,看著念頭起處,不跟念頭跑。境界當前,不為境界所動。這樣做功夫很快,三百座乃至五百座就能打開本來見到本性,這個法是見性很快的。」(參見電子書《心密文集》。)可惜,有些人修了幾年,十幾年,乃至幾十年,仍然未能打開本來見到本性。何以故?見地不正,或方法不當

凡是修了千座而無消息的人,那就應當反思自己:法無錯,師無錯,自己一定有錯。自己到底錯在那裡?為何千座而無消息?若能反思自己,調整自己,然後,再繼續修行,這便是從頭再來。若千座不悟,再來千座,這不是從頭再來,而是重蹈覆轍。若不端正見地,如法修行,即使修一萬座,十萬座,無數座,那也是不能見性的。猶如一個回家的人,他把回家的路線搞錯了,那麼,他走路的時間越長,他離家的距離也就越遠。如果他把家的標誌搞錯了,即使他到了家裡,他也不會認出家來。譬如有人,你指示他見性,他就會說,這個就是本性嗎?恐怕不是吧,如果這樣就是見性,我怎麼沒有神通呢?這就是把家的標誌搞錯了。這樣的人,即使到了「虛空炸破,大地平沉」,他也不會認取自性。母音老人說:「學佛第一要知見正,我們學佛為的什麼?先把目標訂正,然後再計劃怎樣下手,學些什麼,怎麼來修行,庶幾能證得個預期的結果。古德說:『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就是學佛初步的因——『為什麼來學佛』先要搞清楚,不清楚,將來結果就不得圓滿,非但修行時要走彎路,還有誤入歧途的危險。所以知見正是學佛的第一要事。」

問:如何是正確的知見?如何是正確的修行?

答曰:認定「即心即佛」,這就是正確的知見。延壽禪師云:「禪宗門下,從上已來,但了即心是佛,便入祖位,即坐道場。但信之,凡聖不隔一念。若不信,天地懸殊。」又云:「若悟自心,即是正見,離顛倒故。《楞伽經》云:心外見法,名為外道。」知見不正,說是邪說,想是邪想,行是邪行,定是邪定。修行佛法,知見正確,斯是第一。

悟前修行,只為明心。若悟自心,即是正見。悟了之後,消除習氣。習氣凈盡,圓成佛道。離開了正確的見地,離開了正確的修行,著相外求,錯用功夫,皆落邪魔外道。「即心即佛」是佛教的根本指示,「反觀自見」是佛教的根本方法。若欲成就佛道,應該深信「即心即佛」,應該實行「反觀自見」。

問:這個「即心即佛」的「心」,我們大家也有嗎?

答曰:人人皆有,個個不無。既然我們也有,何不向自己這裡見?向自己這裡見,就是反觀自見。八萬四千法門,法法皆是反觀自見的法。念佛的就一門念去,持咒的就是一門持去,無論修哪種法門,皆是反觀自見,皆能證得自心本性。若能證得自心本性,便是宗門一隻眼。

問:如何是宗門一隻眼?

答曰:此一隻眼,具足千手千眼。千手千眼觀世音,正是諸人本來面。

問:如何見得此一隻眼?

答曰:屏息諸念,一念不生。於此當下,試看這應聲有響、一塵不染的是什麼?這裡會去,便是宗門一隻眼。此眼開時,生佛假名,罪福無性。此眼開時,法身萬相,本無二般。會么?這個地方,本然如是,不是用功修成的。

關於這個心,關於這個佛,母音老人說:「我曾再三提醒大家:在前後際斷時,即前念已滅,後念未生時,這是什麼?應在此時猛著精彩,認識真心,肯定真心,深信不疑,承當下來。認取真心之後,就不著相了,一切妄念都化為妙用。」第一,空曠之狀與空靈之體不同,應體認這個「空靈之體」。第二,狀態易逝,本體恆常。若一見見得,且與祖師開示相應,即是得到消息。第三,即使這樣,多數人離老人說的「認取真心之後,就不著相了,一切妄念都化為妙用」還有很長的路,應時時提起,綿密保護。

仁知大師云:「用此功夫,並無別法,莫求真,莫求玄妙,但只息下一切心看,看心息下時,無心可心,無念可念時,是什麼光景?即此超然無著現量之景,便是你安身立命處也。這一點,切莫看得尋常。能常常如是否?能千忙百亂中,一凜即如是否?這叫做什麼?肯承當得否?一切定力慧力戒力,八萬四千功德,恆沙妙用,全由此一點中啟發,莫看輕了他。」

永明延壽大師云:「六祖大師雲,汝等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心外更無一法而能建立,皆是自心,生萬種法。經云:心生種種法生。其法無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凈,無有諸相。汝莫觀凈及空其心,此心無二,無可取捨,行住坐卧,皆一直心,即是凈土。」

我們深信「即心即佛」,這就是我們的正知正見。我們實行「反觀自見」,這就是我們的正確修行。只要我們知見正確,修行如法,我們就能打開本來,見到本性。若知見不正,行不如法,任他修得光影交錯,徒然造境自惑,不能證得本來面目,不得圓成佛道。若是悟達本源的人,不動一步,普應十方。如此廣大神通,不是向外求來的,而是自家本有的。

方向正了,方法對了,三五百座,就能打開本來,見到本性,乃至百座之內,也能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母音老人說:「果真做到上座時心念耳聞,下座時綿密觀照,三百到五百座一定會打開。有許多人一百座就打開來了。」若人修了千座,依然未得消息,那一定是他見地上出了問題,這時,他要反省自己,端正見地。若不端正見地,還是照著老樣子修下去,即使再修千座,乃至無數座,那也是不能明心見性的。
關於「心中心法」的一千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明心見性是佛教的精髓

TAG:禪宗文化 |